谈如何解答物理习题内容摘要:

图 6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平行接触而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Q 所受静摩擦力为 0,是变化前后的临界状态。 如果绳的拉力(大小等于 P 的重力)等于 Q 的重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时, Q 所受静摩擦力为 0。 此时对 Q 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如果绳的拉力(大小等于 P 的重力)大于 Q 的重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Q 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此时对 Q 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 Q 摩到的摩擦力也一定变大。 如果绳的拉力(大小等于 P 的重力)小于 Q 的重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时, Q 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此时对 Q 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 Q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减小,可能改变方向后变大,要视水平恒力在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情况而定。 二、如何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对应的物理规律 任何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也就是说物理图景不同。 一道物理题,可能是单一的物理过程,也可能有多个物理过程。 弄清物理条件、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好物理图景,是解好习题 关键的一步。 建立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图景,首先要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其次要清楚各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第三要分析每个阶段遵循的物理规律。 分析物理过程,一般都采用以现象发生的先后为顺序来分析的方式,将相同物理规律的现象视为一个物理过程。 涉及物体运动的不同过程时,相邻两个过程是以“速度”为“接力棒”的。 例如 2020 年浙、豫、鲁卷第 25 题 一个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 AB 边重合,如图 7 所示。 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因数为。 现 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 AB 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以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图 7 从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上看: 首先是桌布从圆盘中抽出的过程。 这个过程,圆盘和桌布都做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圆盘的加速度小,直到圆盘从桌布上滑落,这个过程中桌布与圆盘的位移差值为方桌边长的一半; 然后,圆盘离开桌布,在桌面上作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 这个过程圆盘的初速度等于上一过程圆盘的末速度。 圆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来的条件,是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圆盘运动的距离之和小于或等于方桌边长的一半。 这个物理图景如图 8 所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