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君子的人内容摘要:
(《孟子 滕文公上》)只要君子笃行礼义,以身作则,黎庶百姓就会弃恶向善。 “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 (《论语 先进》);“ 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 ” (《礼记 哀公问》)他们对君子教化功能的效力充满信 6 心,认为在一般情况下, “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大学》九章),君子的表率作用能使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得到普遍提升。 假如君子入仕为官,效果更为显著, “ 居官而化一邦,在朝廷而化天下。 ” (《日知录 俭约》)君子的教化 功能甚至还能起到挽救危亡的作用。 顾炎武就说过: “ 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 ” (《日知录 两汉风俗》)王夫之也认为 “ 国有君子,国可不亡 ” (《读通鉴论 哀帝》)儒家把君子教化黎庶看作建立理想政治秩序的关键,所以孟子说: “ 君子之守也,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尽心下》) 君子既是道德楷模,又是政治精英。 君子人格的价值构成兼有伦理实践和政治实践双重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君子人格凝聚着传统政治文化的精要:伦理与政治互为因果,紧紧缠绕在一起,伦理与政治的价值选择具有同一性,道德认同即是政治认 同。 这一特点使得君子人格有着极其宽广的覆盖性,对于君主政治的运行发展、政策制定以及人们的政治选择与行为等等均有深远影响。 儒家文化认为,君子人格的价值体系涵盖着伦理政治的总法则,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绝对的真理性,称作 “ 君子之道 ”。 《中庸》说: “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 (二十九章)由此观之, 君子人格属于典型的 “ 群体人格 ” ,它的本质特征是 “ 无私 ” 或 “ 无我 ” ,如宋儒张载所说: “ 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 物我之私。 ” (《张子正蒙 中正篇》)在儒家眼里,只有排除了个性的人格才是完美的,君子人格正是这样。 首先,君子人格是普遍道德理想的体现。 孔子说: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 泰伯》)在孟子的心目中,君子的人生理想是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孟子 滕文公下》)张载的追求最有代表性,曰: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载集 近思录拾遗》)这显然是统治阶级共同理想的体现。 君子正是以这样的理想追求作为唯一人生目标,除此而外没有任何其他个人目的。 他们 “ 无私 ” ,因而无畏,所谓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论语 宪问》),能超越任何障碍,在曲折而复杂的人生道路上牢牢把握着行进的方向,从不为个人一言一行之得失所迷惑。 “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论语 里仁》) 其次,君子人格杜绝名利,只求自我道德的绝对完美。 这并不是说君子不需要或是完全拒绝物质利益,清儒戴震说: “ 君子亦无私而已矣,不贵无欲。 ” (《孟子字义疏证 权》)但在君子眼中,名利与道义相较,只能处于次要位置,决不可本末倒置。 孔子曾明确表示: “ 君子谋道不谋食。 ” (《论语 卫灵公 》)他一再告诫他的学生; “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论语 里仁》),名利不可强求,重要的是自我道德的完善。 此外孟子也说过: “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 (《孟子 公孙丑下》)君子长年累月专心于道德修习,逐渐达到对身外之物视而不见的境地。 荀子说: “ 士君子不为贫穷殆乎道。 ” (《荀子 修身》)他们 “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唯一的追求是 “ 就有道而正焉 ” (《论语 学而》),能做到安贫而乐道。 典型者如颜回安于箪食瓢饮居陋巷,就深得孔子赞许。 再次,君子人格具有道德恒定性,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均能表现出最佳道德风貌,始终保 持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们 “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 (《中庸》十四章)。 “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易 乾 文言》) “ 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勌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 修身》)不论贫穷富贵,地位高下,劳顿安逸或是命运多舛,君子总能依照尚德准则进行选择,在行为上与现实的环境或条件相协调, “ 是以百举不过也。 ” (《荀子 臣道》)大如调处人我关系,小至容貌举止,君子都能依乎礼义法度,圆满处之。 前者如荀子说,君子 “ 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 ” (《荀子 臣道》 )《礼记 坊记》说: “ 君子因睦以合族。 ” 后者如子夏说: “ 君子有 7 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论语 子张》) 总之,君子人格摒弃了个人的理想追求,排除了个人利益,剔除了人的个性,以一种绝对 “ 无私 ” 的精神风貌展现出绝对完美的人格形象。 不言而喻,这是统治阶级共同认可的人格模式,受到统治者的极度推崇。 他们尊孔崇德,互以君子相标榜。 其实,专制统治者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是谋利,要实际占有最大利益的 “ 治人者 ” 学作君子,其结果只能形成普遍的双重人格,造就伪君子,尽管这并非儒家诸子的初衷。 统治者们一面吟咏着仁义道德, “ 为民父母 ” ,一面却暗中交易,贪污受贿,草菅人命,无所不至。 所谓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这种既要尚德又要谋利的矛盾心态正是传统中国普遍政治腐败的重要政治文化根源之一。 对于社会一般成员而言,君子人格是人们人格认同的主鹄。 《中庸》说: “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 (二十九章)儒家塑造君子人格并非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恰恰相反,而是要把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存在依照统一的模式重新整塑,造就出君主政治所需要的 “ 政治人 ” —— 孝子忠臣。 儒家文化认为,若就人性本质 言,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君子小人不是先天的造物,而是后天修习本性的结果。 严格而论,他们的区别只在学与不学一念之差: “ 好学逊敏 ” (《荀子 修身》)为君子, “ 困而不学 ” (《论语 季氏》)是小人。 人们只要自觉地以君子为榜样,亦步亦趋,就能做到 “ 入则孝,出则弟 ” (《论语 学而》),居家为孝子,在朝作忠臣。 君子人格的普遍认同将为君主政治造就一个稳定的顺民社会。 三、 君子与 小人 及其道德和政治意义 “ 君子 ” 、 “ 小人 ” 是传统中国特有的 道德和 政治认识之一。 从历史的进程看, “ 君子 ” 、 “ 小人 ” 之称出现甚早。 西同时已是十分普 遍的称谓,《诗经》中多有论述。 这时的 “ 君子 ” 、 “ 小人 ” 主要是对某种身份的泛称,君子指贵族统治者,小人泛指平民或劳动者。 《诗 大雅 洞酌》: “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诗 小雅 大东》: “ 周道如砥,其直如失。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 《角弓》: “ 君子有征猷,小人与属。 ” 《采薇》: “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 我们从这些记述中可以确知君子小人的本初含义与社会政治等级密切相关。 关于这一点,春秋时人仍有十分清晰的表述。 如《左传》: “ 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 (宣公十二年)有时候君子又称 “ 大人 ” ,小人称作 “ 野人 ”。 “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 (《论语 先进》)这里的君子指卿大夫之子弟,君子与野人相对,显然涵指身份地位的不同。 自三代以至春秋战国,君主政体历经了改朝换代的沧桑之变而日趋成熟,人们的政治视野也随之愈益宽广,君子小人遂从一种习惯性称谓逐渐提升为人们认识和讨论的课题。 人们发现,君子小人之分与国家治乱紧密相联。 《左传》明载: “ 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 „„ 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 „„ 谓之昏德。 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 (襄公十三年)既然事关治乱兴衰,于是有人又进一步探讨了君子小人的社会政治关系。 孟子总结诸人之说,指出它们是一种治与养的关系, “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 (《孟子 滕文公上》)在先秦时人看来,保持这种治与养的关系恒久不变,是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条件,否则难免发生祸乱。 《易 解卦 六三爻辞》说: “ 负且乘,致寇至。 ” 《系辞》解曰: “ 负也者,小人 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之器,盗思夺之矣。 ” 中国古代社会 8 的等级身份十分繁复,所谓 “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业,上所以共神也。 ” (《左传》昭公七年)君子小人之分在认识上超出了具体而琐细的各种身份规定,把全体社会成员综括为 “ 治人 ” 者和 “ 治于人 ”者两大层次。 “ 治人 ” 者之间则以 “ 君子 ” 相认同,使集团内部的向心力得以不断增强。 能将复杂的社分层简明化,这是古人政治思维深化的表现。 儒家学派主张以礼治国,倡言礼义德治,于君子小人之辨最为热中。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君子的人
相关推荐
在春日读书时找到答案。 因此,我从未渡过一个不充实的温春,我认识了四季之首 —— 春。 “夏山苍翠而如滴”,书又与我一起享受熏风拂拂的华夏。 也是自然生态最活跃的时候。 在沙滩上,人们熙熙攘攘,凉风卷着热浪,空气像凝固了似的向我们扑来。 我不 受骄阳与沙滩的诱惑,而是在书中得到无比的清凉,这时的书中每一个文字就仿佛给我卷来一阵阵“知识的凉风”,我便不禁伸展双臂,享受着这以书带来的凉爽
如 《 学记 》 中提到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道理。 还有象西方的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都是提倡启发 《 窗边的小豆豆 》 一书中,小林校长的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教学,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的故事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巴学园的运动会”,在这次有的第一名都给学校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最矮小的高桥君获得。 虽然高桥君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他怀有这种肉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
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种功能。 因此,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 ”在建立与政治相分离的行政系统的时候,必须强调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 为了求得这种协调,“就必须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的表达机构的独立性,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执行机构的独立性”。 而“民治的政府要求执行机构必须服从表达机构,因为后者理所当然地比执行机构更能够代表人民”。 因此
光的身材。 (这样提醒还真是 @¥ amp。 *%amp。 ……) 如果你在寻找自己预定的会议室时迷路,或者是不认识会议室的名字,可以请该层楼的美女楼层管家帮助你。 请放心寻求帮助,因为你会发现你的同事也都在迷路中。 (哈哈,相当搞,是说因为楼太大了,他们的员工天天迷路么。 个人比较口水这个美女楼层管家是干嘛的。 ) 你会发现我们每层楼的主题颜色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