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讲座之五病句辨析内容摘要: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15名与会者,对 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辨析] 2 两句由于多用了关联词语 (“由于”“通过” ),使句子缺少了主语。 这类句子的改法一般有两种:①去掉句首关联词,②去掉第 2 分句前“使”。 3 句应在“建设”之后加“做贡献”。 4 句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 5 句中“批评”之后少了一个助动词“的”,使句意变成了“制止”工人群众批评财会人员突击花钱的现象。 6句中前面有“忌”,后面就不能再用表否定的“不可”。 7句中“不”多余,“防止”的是“再次”发生,而不是“不再”发生。 8句中“到会的”和“与会者”重复。 四、结构混乱辨析 结构混乱 主要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辨析] 1句中把反问句与判断句杂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前后一致。 用反问语气,应该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 ?”如用判断句,则应该说成“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 句应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或“„ „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两种结构中选用一种。 3句中把“选出„„的一项”和“„„的一项是”两种句式杂糅,可选其中一种。 4句把“要出版一本译作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拼合在一起,应选用其中一句。 五、表意不明辨析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①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②指代不明,③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清,④语句 (短语 )歧义。 关于语句歧义,将在下一专题重点辨析,这里不再多谈。 [例句]试分析下面的句子: ,否则教材 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让赵乡长本月 15日前去汇报。 ,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辨析] 1句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 2 句中“她”和 3 句中“他”都指代不明。 4句中“前”既可理解为副词“以前”,又可理解为动词“前去”。 5 句中“跟”既可理解为“和”也可理解为“跟从” (即拜她为 师 )。 六、不合逻辑辨析 不合逻辑指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逻辑性等。 [例句]分析下面的句子: :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55人,农民代表 47 人,妇女代表 39 人,文艺界代表 13人。 ,你就是反革命。 ? ,所以很有特色。 [辨析] 1句中“衣服”是属概念,衬衫是种概念,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 2句中“工人代表”“农民代表”等四个概念存在交叉关系 ,不能并列。 3 句推论不当,因为“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还有很多中间概念。 4句中有三重否定:“否认”“不是”及反问,结果把正确的意思说反了。 5句推论不合理,因为无法从“写得不长”这一字数概念推论出文章的“特色”。 从总体来看,近年来高考病句辨析及修改一般采取客观或主观的题型,考查点主要涉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