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08年国考申论真题附参考答案内容摘要:

里比较提倡回归议论文的本质,提倡使用新的申论写作手法,即之前戴老师已经提出“探究式申论文体”的写作手法。 参考范文: 在“保护”与“开发”间徘徊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自改革开放以来,环保问题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沉重话题。 以我国西南部的怒江为例 ,在 支持水电开发和反对水电开发之间一直存在着众多的争议。 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上。 在这场争论当中,我们不断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徘徊着,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建坝”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 反对者们列举了“建坝”后将出现的污水问题和泥沙淤积问题,说明“建坝”是不可行的。 而支持者则认为,如果不进行开发,当地的群众无法脱贫而继续维持“刀耕火种”式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同样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支持者们 认为只有当地老百姓不需要刀耕火种来维持正常生存,怒江的环境保护才能进行,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里戴斌老师认为矛盾的关键在于,是否必须使用“建坝”这种方式来实现怒江流域的发展。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支持者们的观点无疑是对的,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府可划拨的财政资源有限,不可能在完全不开发的情况下,实现怒江环境的保护。 而且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案例常常是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因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上、管理的科学性上、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实施社会发展的规划。 说到这里,戴老师不禁要问,我们真的只能牺牲环境去换取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反对“建坝”的声音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 因为“建坝”所带来污水、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我们不容回避,“建坝”后的移民安置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 那么我们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呢。 关键在于我们的管理者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对怒江的生态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合理地统筹怒江的发展规划,同时广开言路,征询广大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发展是需要的,但不 能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 保护也是需要的,但不能片面地保守地认为保护就是“不作改变”,因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停滞”所带来的将T 5 / 8 更多精,大家的。 是更大的危险。 (全文共 910 字,含标点符号) 国考申论写作题型命题规律的延伸: 之前 2020年针对北京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目就是以“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为副标题 ,自拟主标题,写一篇 10001200字的文章。 当时戴斌老师就曾撰文“可承受未必可接受――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 ,而这篇文章戴斌老师并没有采用“三段论”的传统手法,而是“探究式”的申论写作模式。 为什么呢。 因为从“说开去”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篇文章重点不在于“策论”部分,而在于“说理部分”。 重点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 戴斌老师面对所辅导的所有学生都是强调希望广大考生不要“完全”“依赖”传统的“三段论”,但要以“三段论”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的写作模式,而不是“全部的”模式。 考试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 落笔。 当然,戴斌老师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三段论”来说,其操作的“可行性”和“简易性”要远远超过戴斌老师所极力提倡的新写法“探究式”的申论写作套路。 但“探究式”的申论写作套路其“综合表述效果”和“说理性”却远远超越“三段论”。 因此,从长远来看,戴斌老师还是希望广大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写作模式,以有效应对目前正在变革中的公务员申论考试。 附:戴斌老师撰写的 2020 年下半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 10001200 字的文 章( 40 分) 可承受未必可接受 ――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 现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听证制度已日益成为当今我国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价格领域。 在 1998年,我国《价格法》首次将听证制度引入我国价格决策过程,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