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管向东内容摘要:

颠倒过来了。 历年来,我们 SICU 的危重病人(有一定量化指标)死亡率,都成功地控制在 11%以下(最低的一年仅有 7%),与国际上报告的812%的比率吻合。 ” 2020年 抢救 广州市建国以来第一个报公安部特批的一等功臣 —— 民警 叶锦文 的过程 , 管向东 至今仍历历在目。 时 年 25 岁的 广东从化市警 察 叶锦文 ,在抓捕盗车疑犯时,身中 3 刀,分别被歹徒刺在腔静脉、门静脉和胰腺等要害部位。 辗转 3 家医院再转入中山一院 SICU 时,已是负伤一周之后。 此时病人腔静脉堵塞,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创伤性胰腺炎、腹腔感染、肠麻痹、左胸腔积血和中毒性脑病等重症。 管向东 立即组织精心监护,密切配合介入手术、烧伤科创面敷治、药剂师血浓度滥测,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生命体征得 以 维持和稳定 , 28 天后尿出現了, 34 天后呼吸机撤了,肠道功能也慢慢恢复、伤口也逐渐愈合了, 5 个月后便出了院,后来叶不仅又回 到他的工作岗位,出院一年后还生了一个白胖小子。 管向东 自豪地说:“如果没有医院 多学科 的 通力合作 ,没有现代化的 ICU 管理系统,没有 SICU 这个 与死神角力 的团队,这位民警很难有生还的机会。 而对我们来说,叶警官,只是每年收入我们 SICU 的 800— 1000 个重症病人中的一员,像他这样在死亡线上救治过来的我还可以给你们举大量例子。 不过这次成功救治,确实也是我们一个‘代表作’之一。 我和我的团队为此都很有成就感。 ” 在 与死神 较量、 角力 中,身为 SICU 主任的 管向东 ,可谓身先士卒,关键时刻还常常挺身而出。 2020 年非典肆虐时, 中山一院收治了很多 SARS 患者。 这时,一个呼吸衰竭的病人入住 SICU。 管博士知道该病人之妻患非典已不治身亡,儿子也正在高烧,其传染性不言而喻。 病人要使用呼吸机,得有人去插气管软管。 这样的活儿,假如搁在平时, SICU 主任自会指挥别人去干。 管向东 回忆说:“那样的时刻,我不能发这样的话。 我当时要求其他人员都出去,由我自己来操作。 我认为我是已有家有孩子的人,而他们都还年轻,不能由他们来做。 其实我也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是想尽量少感染些人。 插管之后,我也不清楚自己感染了没有,在隔离区呆了几天,没敢回家,因为一旦染疾,我担心传染给家人。 ” “朝阳专业”的领头人 没想到一脸随和、温文尔雅的管向东教授,也让我们为之感动了一把。 在这个与死神直接对垒的特殊岗位上,他确实付出了很多,也贡献了不少。 ICU 被誉为 “朝阳专业” ,在中国的历史二十余年。 管向东 医科大学 毕业后,在外科医师岗位工作 22 年, 1991 年获心外科 ICU 硕士学位( 2020 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山一院 SICU 团队首批成员, 2020 年起,担任中山一院 外科重症监护中心 主任。 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临床不用说(成绩前文已有表述), 中山一院还 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管向东 及其 SICU 团队 负责本科生(包括全英班、麻醉班、护理班及夜大等)大课、见习带教任务; 1999 年起,他的中心成为硕士研究生教学点; 2020 年起则成为博士研究生教学点。 这里,接收了华南地区 40 多个医院的医生、护士进修,是住院医生、研究生、护士轮训 基地;历年来,他们主办国家级 ICU 学习班 4 届、协办各类国家级学习班 6 届、省级 3 届。 在新技术、新领域、新理论的探索应用方面,管向东带领的 SICU,有着多项国内领先:最早开展外科高危病人超正常状态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管理临床应用与科研( 1998 年国内首次论文发表),外科高危病人血乳酸监测临床评估应用与科研( 1996 年国内首次论文发表),国内外先进水平胃粘膜 CO2 张力值测定临床应用与科研( 2020 年论文发表), APACHE II 评分临床应用( 1993 年),肝移植围术期管理临床与科研(发表相关论文 8 篇);指导国内 20 多个教学、省、市级医院的首例肝移植 ICU 管理; 参与主办第一届广东危重病国际研讨会 ; 发 4 起并共同创办中华医学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