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根据儿童心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内容摘要:

鼓励,从而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学生有了几次成功发言的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将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进一步唤起他们愿说,敢说,爱说的欲望,有利于从小养成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解决 “ 难 ” 字 学生对老师有 一种特别的情感,他们喜欢老师,就对学习有了兴趣, 7 老师的话也愿听了。 抓住这一时机,上好第一堂说话课。 上课后,先启发诱导,引起说话的兴趣。 小学生对猜谜语很感兴趣,我说: “ 同学们,你们愿猜谜语吗。 ” 学生齐答: “ 愿意。 ”“ 好,我说一个谜语,看谁先猜着。 ” 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可活跃了,我把谜语说出后,小手一个个举起老高争着要说。 我因势利导: “ 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对,我想你们知道的谜语一定比老师多,请你们说谜语,老师猜好吗。 ” 这时孩子们更活跃了,都争着要说,不等老师猜,孩子们就抢着说出了谜底。 孩子们说话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我引 导他们一个个做自我介绍。 说得好的表扬,不会说的一句句教着说,胆小不敢说的,就引着说。 这一节课,学生兴趣高,女言踊跃。 又如: 上一节说话课《讲文明,懂礼貌》,先启发诱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好,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看谁做的好。 ”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老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 ”学生发言踊跃,说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分类指导,耐心启发,解决 “ 会 ” 字 每个学生的素质都不一样, 在训练说话中,对学习较差的学生, 应 注意耐心启发,具体帮助 他们 组织语言。 如教《小猴子下 山》一课时,通过看图要大家思考: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我估计问题不难,就请一位中等程度的学生回答,哪知他站起来瞪着眼一言不发。 我几次启发,他还是不作声。 这时很多同学举起手来,我先让别的同学回答,而后,还是鼓励他说,他终于说话了。 接着又把他说的不通顺的话帮着组织好,再让他说一遍,一直到说好为止,同时还表扬了他。 这节课虽然影响了教学进度,但这位学生得到了鼓舞,受到了启发,说话的积极性慢慢提高了, 8 从此也能大胆发言,把话说好了。 通过这样训练,儿童的自尊感越来越强,语言也越来越丰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 二 ) 创设想象情景,培养说话能力 从想象发展的逻辑程序看,小学生想象力必须从具体、直观的水平,逐渐过渡到词的思维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想象的构思更广宽,并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和内部逻辑性。 我便根据小学生想象发展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指导观察画面,理清思路,把话说得清晰完整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的。 小学生喜欢通过直观的事物去感知课文内容。 为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发展,把话说得具体、完整、有次序,我抓住小学生喜欢观察画面的特点,认真指导他们细致观察,并逐步教给观察方法,把话说完整。 如教一年级第二册基础训练六第七题 “ 看图回答问题,再写下来 ” 时,根据题的要求,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答下列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放学以后)什么地方。 (校园里)有些什么人。 (小学生)他们在干什么。 (有的排着队回家,有的在校园里打扫卫生)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并教给观察的顺序,问学生:回家的同学们背着什么。 站的队怎样。 心情怎样。 打扫卫生 的同学们分别在干什么。 他们把校园打扫的怎样。 心情怎样。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注意画中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联想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