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解决机制内容摘要:

以保护资源和人类环境为名的环境壁垒,迎合了公众渴望绿色产品的共同心愿,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2. 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范畴,它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 一些绿色保护措施都是以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的。 发达国家推波助澜,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支持,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 3. 保护范围的广泛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1 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 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产生巨大的压力,只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贸易均在保护之列。 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也涉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且从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包装销售到消费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受其影响。 近年来已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在的态势,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这些绿色保护措施,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 对生产技术水 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涉及面就更大更深。 4.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种种绿色贸易壁垒借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如隐藏于各种国内立法、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和繁琐的入关检验中,不仅隐藏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故不易产生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这是隐藏性的第一种。 第二,它们都是高科技基础上的检验标准,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 第三,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第四,环境壁垒在其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和 随意性,可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做出不同的处理,便于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歧视性的贸易政策。 ⑧ 三、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一 ) 绿色壁垒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特点 随着绿色壁垒运用地日益广泛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角色, 决定了中国 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绿色壁垒,并且形势是 越来越严峻。 其特点可以从 如下三方面去概括: 1. 绿色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 , 制定的绿色标准高得惊人 , 远远脱离发展中国家实际水平 , 以至要越过这些技术门槛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大多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因此受绿色壁垒影响很大。 2. 绿色壁垒涉及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广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的范围呈不断扩大之势。 因绿色壁垒受阻的中国出口 产品不仅包括粮食、 水果 、 蔬菜等大部分农产品 , 而且 还 包括化工产品、纺织品 、 皮革制品、机电产品 、 化妆品、玩具等。 绿色壁垒 的范围 几乎无所不包。 3. 对我国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2 通常 , 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 , 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绿色壁垒。 最典型的是,在 2020 年初退回天津海关的农副产品中,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蜂蜜,对方退回的理由是欧 盟检出中国的蜂蜜达不到 “ 10万吨中不能有 1 克氯霉素 ” 的要求,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检验。 (二 ) 中国遭遇绿色壁垒的行业结构 中 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产品已经或即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 ⑨ 而在 1997 至2020 年遭受绿色壁垒而受阻出口的商品价值高达 400 多亿美元,其 中受 影响最大的要数下面几个行业 : 1. 农产品和食品 的 出口 中国家产口和食品出口深受国外产品检疫和检验要求的影响,主要是受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的病虫害规定、 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 我国只规定了62 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而日本规定了 96 种,美国规定了 115 种,加拿大规定了 86 种。 根据日本 1999 年 1 月 16 日的最新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规定中国等 9 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而根据其“植物检疫法实施细则”,中国大部分水果、瓜类、蔬菜遭禁止,现在部分水果,如哈密瓜、荔枝允许在接受进口。 中国对日本出口食品被查出不合格的比重在各国中最高。 2020 年日本不断对蔬菜等中国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 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 2020年前 7 个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活鳗同比下降了 23%,冻鸡下降了 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 20%至 29%,而鸭肉 2020 年出口了 4668 吨,2020 年该数字为零。 ⑩ 发生的问题多与农药、添加剂的过量使用、过量及微生物过度繁殖等有关。 欧盟也同样把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放在首位,对中国出口的水产品、 肉类产品等则采取了近乎禁令的歧视性措施。 自 1996 年 8 月 1 日起禁止中国冻鸡肉进入欧盟市场,这使得中国每年损失 6000 至 8000 万美元。 同样,有 634 批中国进口食品自 1999 年 8 月至 2020 年 1 月,因卫生差、农药残留、添加剂等问题,被美国 FDA 扣留。 2. 纺织品和服装 的 出 口 纺织品和服装一直是我 国出口 一大类产品。 由于欧美、日本等国严格的环保法规,其环境因素也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规定。 中国染料结构中,禁用染料共有 191 种(含涂料),其中直接染料 93 种,酸性染料 30 种,分散染料 26 种,冰染料色酚色基 15 种,碱性染料及氧化显色基8 种,活性染料 4 种,还原染料 2 种,涂料 6 种,硫化染料 7 种。 可见这些禁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3 染料在整个染料种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 配色的需要,纺织品中含有禁用染料的比例更大。 根据商检部门检验情况看,所检样品中含有禁用染料的比例高达 10% ~15%, 90%的企业还在使用禁用染料 ,这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禁用染料检测技术实验操作相当复杂,对分析售货员技术要求非常高,各种芳香胺分离和检出的特异性强,分离分析条件差异大,常常会由于样品量小,杂质干扰等限制使得分离难以奏效。 江苏某外贸企业出口一批绣制小动物图案的服装到德国,报检了服装面料和里料,但忽视了绣花线中的染料是禁用的,结果被退回。 3. 中国机电产品 的 出 口 目前对中国机 电产品出口影响较大 的环保法规主要有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 电磁污染防治法规等。 欧美、日本是中 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环保法规也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完善的, 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众多方面,这些条款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少限制和困难。 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污染已经与空气污染、水污染被并列为世界三大污染,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法规进行控制。 1992 年欧盟制定了严格的电磁兼容指令( EMC),涉及的机电产品范围很广, 1996 年开始强制执行。 2020 年 2月 13 日 ,欧 盟又 公布了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共同批准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该《指令》要求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投放于市场的新电子电气设备不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 (PBDE)或聚溴联苯 (PBB)。 除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以外,上述物质目前均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关替代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绝大部分家电产品将受到该指令的影响。 4. 玩具 的 出口 中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 ,其中七成从广东出口,深圳的玩具出 口又占广东全省的一半以上,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玩具生产基地,年出口玩具达60 多亿美元。 目前,美国进口的玩具中 70%- 80%来自中国。 影响玩具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对儿童健康和安全考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许多国家都明文规定玩具对儿童的安全性和有害金属含量 并制定相应的规定。 如欧盟发布的绿色双指令规定和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国际玩具协会商业行为守则》。 依该《守则》,美国和英国的玩具协会要求,会员从 2020 年开始只能向通过国际玩具理事会商业运作规范认证的供应商采购玩具,但深圳 1200 多家玩具出口企业中,仅有 50 多家拿到认证。 这些都对我国玩具 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4 5. 服务业 的出口 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纳入国际贸易规则调整的范围。 服务业中有些部门是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如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建筑业、工程和城市规划及金融业。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 金融机构的国际信贷可能通过支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而破坏环境。 环境问题全球化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环境方面的行业压力,使跨国经营活动暴露于环境信誉风险之下。 11各种组织正致力于把 ISO14000 运用于金融部门,成 为针对金融行业的绿色壁垒。 对此,我国的金融机构显然还没有充分准备。 四、 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之中 , 因此研究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 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范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对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80%(见表 1)。 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 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在环保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它 们的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有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而我国由于多种出口产品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面临缩小的境地。 据联合国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我国不符合国外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每年约有 74 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 如果绿色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表 1: 2020 年中国前十位出口市场 排序 国别(地区) 出口金额(亿美元) 占比 ( %) 总值 5, 100 1 美国 1, 2 欧盟 1, 3 香港 1, 4 日本 5 东盟 6 韩国 7 台湾 8 俄罗斯 9 澳大利亚 10 加拿大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