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播学课程论文06级齐晶儿童电视节目如何迎合儿童受众喜好摘要内容摘要:

课堂,在节目中,告诉儿童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讲大道理,灌输思想,摆出一副严肃姿态,教化功能过于严重,从而导致此类节目难以达到收视效果。 要想把握好教育性这个度,就应该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 为基础,将教育与娱乐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成人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 ”茅盾曾经说过:“儿童不能容忍丝毫的枯 燥乏味的概念化及无聊的做作和虚伪。 要把丰富的生活内容 、 深刻的真理通过最浅显易懂、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 ” 并且 需要儿童工作者应该注重儿童自身特点,他们喜欢幽默,有趣的事物,所以应该把娱乐性摆在重要位置。 这就涉及到教与乐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使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好二者关系。 片面强调教育性,往往导致节目枯燥乏味,呆板无趣 失去儿童受众。 过于突出娱乐,节目会出现松 垮 ,缺少知识,人文内涵,同样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应该让儿童观看节目乐的同时获得各种有益的知识。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非典”期间针对首都近二百 万独自在家的孩子,策划了一档直播谈话类节目《今天我在家》,目标观众为中、小学生。 节目从知识性、趣味性入手,积极报道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需要全市中小学关注的事宜,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抗击“非典”的意义,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 [3] 二、 儿童被动注意力转化为主动注意力 余秋雨曾说:“很少有哪一部戏剧作品或哪一位演员完全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但也很少有戏剧家能够从容娴熟地在适当的时候引起观众注意,得心应手地把这种注意延续到一定的长度,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如庖丁解牛 一般把观众的注意里进行分配和转移。 ” [4] 注意力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主动注意力,被动注意力,转移注意力,中心注意力等。 这里笔者想着重谈一下如何使儿童被动注意力转化为主动注意力。 根 据心理学家的测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会有不同, 3 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 5~7 分钟, 4 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