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内容摘要:
程 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 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光盘 板 书 设 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2) 水面面积 +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x+3x=290 4x=290 X= 3x= 3=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二 、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 那里 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节课我们来研 1一个与 颐和园 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 2 指名读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 ?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师:你能有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得到:水面面积 +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 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 x号呢。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师:如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指名学生 列 出方程, 集体交流解答方法。 追问: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 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 的问题 我们也 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第 4页练一练。 解方程 2x+3x=60 =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 依据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后, 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读题 明确条件和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 设一份量为 x 独立求解。 说说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比较异同,含有两个 X 独立完成。 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 2 题 提示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化简。 完成练习二第 35题 学生独立解答。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忆依据了怎样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师: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 补充习题 》相关练习 独立完成 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怎样列出数量关系式的。 说说注意事项。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 课型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巩固 形如 ax+_b=c 的方程的解法, 同时 理解并掌握 形如 ax247。 b=c 的方程,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这节课内容主要是进一步教学用 方程 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光盘 板 书 设 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2)练习 30x247。 2= 360 30x =360 2 30x =720 x =720247。 30 x =24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基础练习 二、提高练习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解方程 18x+ 2x= 60 5x+6x= =8 4xx=24 =1 +=。苏教版六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相关推荐
( 4)过渡:这样的彩霞这样的花,这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仅仅是因为花美高尔基才流连忘返吗。 (相机板书“栽花赏花”) 感受“子爱父”,回读第 2— 3 自然段。 A 默读圈画。 B 朗读表达理解,抓“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 C 师引读,创情境再练句式。 “人间最美 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到 —— 前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 —— 但来到爸爸以后, ——
上。 好友:如果说考试失败了,人生就算完了话。 那么就不会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人生了。 爱因斯坦的学生生涯并不值得夸耀, 只是有数 学特长, 在老师眼里 他 不是好学生。 李明,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字也很棒,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思考:老师、家长、同学、好友,他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李明的呢。 1. 个别发言交流 2. 教师总结出示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
在此工作模式下,领导仅需进行脑力劳动与使用嘴的轻快的体力劳动,而无需进行使用手的笨重的体力劳动。 也就是,领导只须进行思维工作并将思维的结果用嘴口述出来即可,而不必自己亲自动手将自己的思维结果书写(或键击)出来,而由会手写 速记的前现代秘书将领导的口述内容用手写速记记录下来。 在此模式下工作的前现代秘书,无疑极大地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 目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
件是。 《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引用过关于这个历史事件 的名句 “ , ”出自 代的 (人名) 《 》。 13.《浣溪沙》选自《 》, “浣溪沙 ”是 ,作者是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 其弟弟 ,字。 这首 词体现 了作者 , 的性格。 默写这首词: , ,。 ,。 14.“花中四君子 ”指 、 、 、 ; “岁寒三友 ”指 、 、。 15. 《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 的作品。
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措施及目标 效果分析 一、 导入: 1.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
_____________ (二)阅读《父爱如山》,( 9) 父爱如山 ① 父亲有一封用 香烟纸写给我的信,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 信的内容只几十个字 —— 周儿:本星期本要给你送去大米及生活费,因正值农忙,夜里还要看守秧苗,所以抽不出空,你先跟亲近的同学暂借一下,过一段时间再给你送去。 其他勿念。 祝进步。 父亲字 ② 那是我在八十里外小镇读高一的第二个学期,时值梅雨涨水,马路淹没的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