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内容摘要:
們在民國六十二年秋娜拉颱風橫掃臺東大湳村時,第一次發揮了緊急救災的迅速效果。 當時證嚴法師在豐原,聽到災情報告,天一亮趕回東部,馬上召開緊急會議,集合三十多人,僱用一輛大卡車,把毛毯、衣服、被子、臺幣,運到災區,配合當地人士,將受災同胞的苦難減少到最低度。 這種連續性、持久性、沒有政府支援經費的「慈濟」工作,使證嚴法師「心勞神瘁」,體力上受到極大的損耗。 雖然,她把一切獻給佛教、獻給社會人群,不化緣、不趕經懺,二十多年來,參與功 德會的成員,沒有一個人退卻,她的精神感動了社會上千萬的人群,而千萬人無條件地參與了慈濟功德會,也深深地感動著她;但是她的身體累病了。 在民國六十七年──她第一次發覺自己罹患「心絞痛」,有同道好友勸她立遺囑。 這一年她才四十二歲──是功德會成立的第十三年。 過了一年,六十八年,有一天夜裏胸部又急又痛,身上隨時準備的心藏病急救藥片,忽然找不到了,在寮房裏,就這樣昏過去了,直大殿上早課完畢,她才在痛苦中醒來。 她的精神幾乎不允許她奮鬥下去了;這種病隨時隨地會使一個人猝然死亡。 功德會沒有基金,而精舍裡的出家眾每天要 辛勞地做工來維持最低生活,非艱苦。 她感到這種工作,彷彿沒有源頭的水,遲早有一天會枯竭。 她想,必須為功德會找到一種「水源」。 一方面,「人命在呼吸間」──這一次沒有死掉,她為了慈濟功德會的慧命,和無數的貧苦同胞,總想找一個長遠的辦法,建立一個能自己運轉的機構,不需依靠「外援」,不必依靠她一個苦行比丘尼。 於是,民國六十八年夏天,她的師父──印順長老,由西部來花蓮渡夏,她把這個構想提出來──要辦一座東部最大、最完善、設備最優良的醫院──「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其籌建醫院基本原因是: 一、 東部(花蓮臺東一帶)缺少一間完 善的醫院;東部同胞有重病,因 當地醫療單位設備不足,祗有往臺北送,但是許多人都因為時間耽擱,結果使病情惡化,而回天乏術。 二、 一般貧民都要送到基督教醫院及省立醫院,急病治好後領出來又無 法休養──功德會祗能救於一時,不能救到底,因此佛教也需要一間醫院,可以辦理「全部濟助作業」。 三、 為「功德會」的本身,須要這樣一種機構。 四、 將來醫院完成,可以解決經濟枯竭的問題──而不再需要外援。 這件計畫一經在「慈濟月刊」上提出,並經社會報刊發佈,第一個響應的,是東海大學的陳燦暉教授(亦即現任慈濟醫院的榮譽董事)──捐助了十五兩黃金。 十、國家領袖光臨 從六十八年秋天到現在,經過了整個社會各階層的東持,報刊的發佈,攻府各級人員的全力照顧──尤其是現任司法院長林洋港,當時在任省政府主席,對發大悲心的證嚴法師,多次親自於電話中,給予全力支持與勉勵。 前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現任我國駐巴拿馬大使),也親自到花蓮為醫院建地勘察過,最後,在當時林洋港主席的支援下,以慈濟基金會名義,歷經數月的辛苦溝通,民間、官方多方交涉,分向民間幾十戶地主及官方承購住於花蓮市郊國富里山邊占地約九公頃的一大片平原。 並於七十三年二月五日在真華法師主持之下,由現任總統─ ─當時的省政府主席李登輝先生蒞臨破土。 這時八億的總工程費只籌到臺幣約三千萬。 破土前一天,李登輝先生蒞臨佛教慈濟功德會本會──靜思精舍參觀用膳,正逢全省慈濟委員為全省貧胞們準備冬令賑濟品。 當登輝先生山睹本會為每一戶每一口的貧胞,細心的準備了衣、食、用品,並依地區戶別,分別裝袋、裝箱、打包,再由貨運分送各地,由當地委員將這一份份年節用品轉送到貧戶手中。 這位前臺灣省李主席讚歎地表示:「政府做的社會工作,還不及你們的週全啊。 」 當晚,登輝先生在全省委員代面前提出新臺幣三萬元,並滿心歡喜的對大眾表示:「從今天開始 ,我也慈濟會員之一了。 」 本身篤信基督教,一再公開表示退休後將任牧師,來為上帝的子民解決心理問題的李登輝先生,在多次接見證嚴法師時,再度表示,每一個宗教都愛為出發點,行善不分宗教。 並一再表示:認識慈濟之後,對正信的佛教,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在破土大典上,登輝先生鼓勵會中來自全省數千位關心熱愛慈濟委員、會員代表說:「萬里長城是由一塊磚開始……」這句話至今餘音猶存。 在同年三月間,有一天證嚴法師突然接到軍方通知:「慈濟醫院土地另有他用,請暫緩使用。 」這一晴天霹靂,讓證嚴法師數日不眠不食,萬念俱灰。 一來為佛教、為 眾生的千秋大業,眼看又成泡影;二來如何向當時三萬多位熱心護持慈濟的善心大德有所交代。 於是當即吩咐工作人員總計已收到的建院基金,一一列出明細表,一旦建院不成,將每一筆淨資悉數退回原捐款人。 當時的李登輝主席獲悉建院土地發生了枝節,當即組成專案小組前往實地勘察。 而當時已調任內政部長的林洋港先生亦多次去電慰問:「法師。 我會為你解決土地──這祗是時間問題,請法師身體保重。 要做的事還很多啊。 」 同時,林洋港部長電話與宋長志上將連絡:「間有意作公益事業,政府應鼓勵支持。 」在各方首長及花蓮地方政府、仕紳的多方協助下,終 於由證嚴法師覓得位於花蓮新火車站後、未來大花蓮都市計畫的中心點,隸屬水利局土地約二萬多坪,由省府以「政策性」方案裁定,讓慈濟基金會購下權,並於七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由林洋港先生與慈濟基金會主任委員印順長老聯袂為慈濟醫院主持動工大典。 林洋港部長並於大會上當眾提父新臺幣二十萬元,護持建院大業。 慈濟綜合醫院,上到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前副總統謝東閔、現任總統李登輝、前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前省政府主席林洋港,還有前花蓮縣長吳水雲(他是長期捐款者)、議長王慶豐,都給予莫大的支持與贊助。 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在民國六十九年十 月十九日到花蓮巡察,十九日下午三時五十分,由秘書長馬紀壯、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沈昌煥、花蓮縣前縣長吳水雲陪同到靜思精舍訪問,蔣故總統對「功德會」十多年來辦理「濟貧救病」的慈善事業,卓著績效,倍致嘉許。 總統到精舍門口下車後,精舍全體工作人員熱烈迎這位國家領袖光臨。 總統問證嚴法師:「你是何時來花蓮的。 」 法師說:「已經二十年了。 」 總統又問:「慈濟功德會的業務做了多久。 」 法師說:「已經做了十四年。 」 然後總統由法師引進精舍會客室入座,並詳細垂詢功德會的業務概況。 下面,是他們兩位的問答。 總統:「慈濟功德會 的救濟對象都是些甚麼人。 」 法師:「祗要有『困難』的人,本會就救濟。 救濟包括『長期救濟、急難救濟、風災水災救濟、緊急貧病重症救濟、醫院治療……』。 在花蓮市區同時設立施診所,從事義診及施藥。 長期救濟主要以無依老弱、貧病、鰥寡、孤兒為主。 ……」 總統:「救濟的地區範圍多大。 」 法師:「救濟地區包括全省各地低收入同胞,離島的澎湖也有分會。 目前受功德會長期救濟者有六百多戶,二千多人。 直接負責工作委員有一百多人,會員二萬多人。 」 總統:「你們用什麼方式救濟。 每月要開支多少錢。 」 法師:「每月發給長期救濟戶食米和現金, 同時按月固定日期發。 花蓮地區附近貧民到本會領取,其他縣市、鄉鎮到各地分會或由地區委員處領取。 每月開支救濟金額一百多萬元。 」(目前已不止這個數字。 ) 總統:「你們的經濟來源從那裏來呢。 」 法師:「(將慈濟月刊的徵信部分翻給總統看)──由本會會各縣市的慈濟委員,向各地會員徵求捐助。 各委員均為義務職,除了奔波勸募救濟經費之外,也負責調查被救濟者的資料。 委員──是本會的支柱,勞績也最大。 」 總統:「什麼資格可擔任委員。 」 花蓮前縣長吳水雲代答:「據知各階層人士都有,祗要是熱心慈善事業的人。 」 總統:「參加為會員要具 備甚麼條件。 」 法師:「憑自己經濟能力,每月捐資少不拘,只要有愛心,便有會員資格──例如吳縣長每月捐五百元,也是本會會員之一。 」 總統點頭,說:「──真了不起。 」 總統在精舍內坐了二十多分鐘,然後步出大門,並要精舍各位法師、居士和他合照一張照片留念。 最後總統知道精舍的法師,都自食其力,耕作農地,從事手工業加工,賺取生活費,對信眾獻出的供養金,也移作救濟基金,因此,很讚歎地說:「你們真了火起,為社會做這麼多事,實在辛苦。 」 「你們對那些可憐的人,要當作自己人;對他們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來幫助他們啊。 」 大家都回答總統:「我們會這樣做……」 十一、萬眾一心救世 慈濟功德會在證嚴法師領導下,擔救濟責任的委員到今天(七十九年六月)為止,已將近二千位,會員已超過七十萬人。 慈濟千萬道侶在默默中為「慈濟功德會」展開慷慨捐輸與影響社會的工作。 功德會創辦從民國五十五年開始,到今年已進入二十五個年頭,為社會付出「救急救貧」的資金,達新臺幣數億元。 功德會起初的「濟貧、濟病、濟急」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的善款,是一角、一元的聚沙成塔,「善行」是從「渺小」處著手的。 五十五年度的善款收入祗有臺幣二萬八千七百六十八元, 七十八年度的善款收入達新臺幣三億二千二百餘萬元。 累計總額十二億四千餘萬元,其成長率達四萬三千二百餘倍,可見我們的社會,依然是同情多於冷漠、熱情重於淡薄。 但是,這種工作,所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大悲大願心腸的人來領導,和一個建立在永久基礎上的機構,才能為社會帶來永不中斷的福祉。 「慈濟功德會」領導人證嚴法師,和她的支持者,是如此地點著他們「螢火」般的光,卻有心想照亮黑暗的人生坎坷面。 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從一個民家小女子,到一個出世的比丘尼,孤伶伶地,起初連生活著落都沒有。 到今天,由於她秉持佛陀悲心,從實 踐理想,來展示佛門救古救難的大願大行,引起社會的廣大同情與共鳴,同時參予她的行列,由寸絲片縷的救病救貧,到大規模全省救濟,建立在全省救濟網,同時建立起他們東部最大的「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得到海內外同胞以及宗教界師友的支持,完成她的救世大願。 慈濟醫院已在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以「滴水穿石」與「眾志成城」的偉大景象,巍然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證嚴法師,現值中年,但是她由於常年辛勞,罹患了心藏病,每天救急藥不離身,她不顧生命,「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追隨她的二眾弟子,每日忙碌於「加工品」的製作工作,真 正地實踐了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百不食」佛門自力更生的明訓,這種大丈夫、奇女子的志節與操行,這種偉大的冰雪精神,「匹夫而為天下法」,「弱女而為百世師」,我們怎能不寄予崇高的敬意。 十二、道侶嚮往之鄉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天。 正好像許許多多的「慈濟道侶」,從臺灣各地風塵僕僕,有如遊子歸鄉一樣,我又來到了四年以前曾經瞻仰過的花蓮青山綠水和幽隱得不沾人間煙火的靜思精舍。 它彷彿在夢魂中,出現在花蓮的清朗穹蒼。 別離了四年零九個月,而花蓮迷漫於細雨中的大地,清麗得猶如荷塘睡蓮,我們由臺北來的這一行人,由慈濟委員柯美玉 居士引路,驅車來到這裏──我們走進了「慈濟醫院」母體的搖籃裡。 靜思精舍──還是那樣的簡樸、鄉土、沉默;它的面貌,就好像不可能是一椿艱辛、偉大工程的締造者;它與世界上這麼多絢麗輝煌的叢林道場並肩而立,幾乎是微不足道。 除開在它的右側土地上,添設了兩層雲水寮房,它的形象依然如故。 我默默地對自己說:其實,人生在這一段歲月裡,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在灰灰淡淡的佛殿前脫了鞋子,走進走向三尺多高的象牙色釋迦佛頂禮之後,再悄悄地退出來,由佛殿右首轉到後面中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幾位年輕的比丘尼,在一間工作房裏操作著幾架 現代化的織布機,在機聲軋軋中,她們正為一打十八元工資的嬰兒尿片加工。 走進工作房,我向她們虔敬致意,然後再穿越中庭,進了辦公室。 這一間,是四年前曾經來過的──功德會的會長證嚴法師的寮房、會客室兼會務辦公室。 這裏,有十多位工作人員正在為濟貧、建院的事務忙碌著。 拜見法師以後,我們又由當駐會工作呂居士陪同,在精舍的周圍巡視一匝,滿眼所見,一樣是「農禪景象」。 隨之冒著小雨,走出精舍,再轉到普明寺(法師初到花蓮時修行場所)作一次「懷古」之遊。 可是當年放過光的小茅蓬,已消失無蹤。 在寺後倒有一株穿屋而立、縱橫於天空的百 年老樹,枝椏遍布於後園。 在這兩座距離不足三百公尺的新舊道場之間,遍是果樹與花圃。 這就是千萬個佛道法侶所虔誠嚮往的「慈濟世界」,它是樣地樸實與清純。 如果它只是一間小小的佛寺,靜靜的暮鼓晨鐘的女眾庵堂,它仍將會與千古草木同朽。 可是,它基於對人間苦難的不平,對世界的冷酷而滿懷悲痛,因此,在繁華錦簇、芸芸眾生的世界,發起了一群人,以凡夫血肉來作菩薩事業的濟世工程。 它要以一麻一麥,一銖一錙,集千萬人的汗水因緣,來締造一座現代化的醫院。 然而,社會上也些「有識之士」,就「期期以為不可」,就難免驚訝於「精衛填海」偉大的 結果。 我想:我是和許多慈濟道侶一樣,已經久入於證嚴師座的「香光之室」,對於法師在「慈濟叮嚀語」中的叮嚀、囑咐、寄託,已經銘勒於心底。 因此,我與法師寒暄的時候,便決定午後二時到花蓮市的國富里,一睹這座由千萬手所籌建的慈濟醫院工程,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乃至百年後歲月裡,將如何承擔起「藥師如來」拯救病苦眾生的莊嚴角色。 花蓮的天空,細雨娑婆。 午後二時,便由法師親自引導著這幾個由臺北來的朝山客,車行經過美崙山的北方郊原,也留連於曾經預定過的國福里工程建地。 法師在車中娓娓追憶,從發心建院過程中的波瀾起伏,就彷彿上 蒼在冥冥中泍定一樣──這也像所有「慈濟道侶」的大悲大行所感一樣,「佛教慈濟醫院」,要建立在這一塊平坦、寬闊、位於花蓮都市計畫內的野上。 它面臨三十公尺之寬的一號大道(現已命名為「新生南路」),左側是直貫花蓮繁華地帶的中山路。 整個花蓮市百年遠景,都以這一座慈濟醫院為胸腹地帶,向四方擴展。 當我們下車的時候,一幢蔥白色龐大建築,堅牢而沉厚地映入。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诸子百家流派与代表作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 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同时
计算机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可以大幅度提高药物设计的有效性。 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相关性分析不仅有利于药物的设计,还可直接用于药物的发现,成为化合物药物活性的计算机筛选的一个方法。 高通量药物筛选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分析表明,具有相同作用原理且呈现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结构上的共同点,把 具有这一共同点的化合物归为一簇,称为呈簇性分析 (cluster assay)。 利用簇的特点筛选自有的化合物库或商用化合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