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内容摘要:

轮,要求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心部具有良好韧性,应采用以下哪种材料及工艺: C。 钢经淬火 +低温回火; 钢经调质处理; 钢经渗碳 +淬火 +低温回火。 49. 要制造直接 25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选用 _ B。 A. 45钢正火处理 50. 汽轮机叶片的材料应选用 _ A。 A. 1Cr13 51. 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 B。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52. 普通黄铜由 A 组成的二元合金。 A. 铜与锌 B.铁与碳 C. 铜与镍 D. 铜与锡 7 53. 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 A。 A. 时效强化 B. 固溶强化 C.淬火强化 D.水韧处理 54. 机床导轨用 灰铸铁 制造 ,为了 提高 其 耐磨性可采用 _。 A.渗氮处理 55. .机架应选用 _ B。 A. 白口铸铁 C. 麻口铸铁 56. 蠕墨铸铁牌号以 _ D 表示。 A. HT B. QT C. KT D. RuT 57.普通车床床身一般采用 _ B 作为毛坯件。 A. 锻件 B. 铸件 C. 焊接件 D. 型材 58. 灰口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是 _ A。 59. 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是 _ C。 60. 为了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生产上常采用 C 处理。 A.表面淬火 B.高温回火 C. 孕育 D.固溶 第 2 章 铸造 一 、判断题 1.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大,液相线和固相线距离越 宽,流动性也越差。 ( √ ) 2. 不同合金的流动性差别较大,铸钢的流动性最好,铸铁的流动性最差。 () 3. 减小和消除铸造内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 ( √ ) 4.常用金属材料在铸造时,灰口铸铁收缩率最大,有色金属次之,铸钢最小。 () 5.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比非共晶合金好。 ( √ )。 () 7. 金属型铸型能一型多次使用适用于 有色金属的大批量生产。 ( √ ) 8. 为了保证良好的铸造性能,铸造合金,如铸造铝合金和铸铁等,往往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 √ ) 9. 在过热度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流动性最好,收缩也小。 ( √ ) 8 10. 铸型材料的导热性越大,则合金的流动性越差。 ( √ ) 二、 单项 选择题 1. 不同合金的流动性差别较大, ___C___的流动性最差。 ; ;。 2. 常用金属材料在铸造时, ___C____ 收缩最小。 ; ;。 3. 分模造型时,如果上、下砂箱未对准,或者上、下半模有错移,会造成 __A____铸造缺陷。 ; ; ;。 4. 合金的流动性差,可能使铸件产生的缺陷是 C。 A.粘砂 B.偏析 C.冷隔 D.裂纹 5. 手工砂型铸造时, ___A___用于造型,以形成铸型型腔。 ; ; C. 芯盒;。 6. ___C___是生产管、套类铸件的主要方法。 ; ; ;。 7. 在铸造生产的各种 方 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D。 A.金属型铸造 B.熔模铸造 C.压力铸造 D.砂型铸造 , 造型方法 可分为 : C A. 整模造型和分模造型 B. 挖砂造型和刮板造型 C. 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9.砂型铸造时,铸件的尺寸 ___C ___。 模样的尺寸; ;。 10. 铸铁的铸造工艺性比铸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B。 A.铸铁的浇注温度高,凝固温度范围小,收缩率大 B.铸铁的浇注温度低,凝固温度范围小,收缩率小 C.铸铁的浇注温度低,凝固温度范围大,收缩率小 D.铸铁的浇注温度高,凝固温度范围大,收缩率大 第 9 章 锻 造 一、 判断题 1. 碳钢中碳的质量分数愈低,可锻性就愈差。 () 9 2. 冲孔和落料都是属于变形基本工序。 () 3. 自由锻的精整(修整)工序是使金属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如镦粗、延伸(拨长)、切割和冲孔等。 () 4. 金属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热变形。 () 5. 再结晶能够消除冷变形 时产生的加工硬 化 现象。 ( √ ) 6. 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 7. 冲压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 ( √ ) 8. 锻造时始锻温度太高会出现过热、过烧现象,故应使始锻温度越低越好。 () 9. 细晶粒组织的可锻性优于粗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