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学科资料库融入教学计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步兵飲酒」, 步兵指阮籍 ,典出 《 晉書 ‧阮籍 傳 》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 步兵 校尉。 」 :「中散琴」, 中散即嵇康 ,典出嵇康 〈 與山濤絕交書 〉 :「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疏闊,陳說平生,濁酒一盃,彈琴一曲,志願畢矣。 」 :庾亯 〈 詠懷 〉 詩:「 步兵 未 飲酒 , 中散 未彈 琴。 」 14 蘇軾詩用典含義(一) 直用其義 直用其義應是使用典故最簡單的技巧,例如: 〈 臨安三絕:錦溪 〉 :「 楚人休笑沐猴冠 」( 《 蘇軾詩集 》 ,頁 490)引用 《 漢書 ‧陳勝、項籍傳 》 :「韓生說羽曰:『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 韓生曰: 『 人謂 楚人沐猴而冠 ,果然。 』 羽聞之,斬韓生。 」 多典多轉折 〈 和董傳留別 〉 :「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 1. 「 囊空不辦 」:引用 《 南史 ‧虞玩之傳 》 「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 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瓚斷以芒接之。 問曰: 『 卿此屐已幾載。 』 玩之曰:『 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 貧士竟不辦易。 』 」 2. 「 尋春馬 」:引用孟郊 《 登科後 》 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而引用其「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之詩意,但轉化為「 尋春馬 」;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 囊空不辦 」,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 15 蘇軾詩用典含義(二) 出處相同,取義不同 因弖境不同,所要表達的詩意不同,所以同一個典故,會因前後文不同,使典故取義也因而不同,例如 〈 別黃州 〉 :「 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幃。 」( 《 蘇軾詩集 》 ,頁1201)與 〈 和陶詠 三良 〉 :「 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 」( 《 蘇軾詩集 》 ,頁 2184)同樣引用 《 禮記 ‧檀弓下 》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 曰: 『 吾聞之也, 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 』 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路馬死,埋之以帷。 」的典故,蘇軾因烏臺詩案於神宗元豐二年被貶黃州,元豐七年獲赦離開黃州時,寫下 〈 別黃州 〉 詩,以「病瘡老馬」自居,因獲赦而有「猶向君王得敝幃」的感激,但是後來屢為讒言所害,一再遭貶,謫居惠州時寫 〈 和陶詠 三良 〉 :「我豈犬馬哉,從君求蓋帷。 」 弖境已從感激轉為悲憤,同一個典故,側重之詞義不同。 詞彙相同,出處、詞義不同 〈 於潛僧綠筠軒 〉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仙人瘦,無竹仙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 此君 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 蘇軾詩集 》 ,頁 448)「此君」在詩詞裡通常指「竹子」,典出 《 晉書 ‧王徽之傳 》 :「 徽之字子猷。 …… 嘗寄居空宅中,便仙種竹。 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 『 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 」( 《 新校本晉書 》 ,頁 2103) 〈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 〉 :「 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閑弖對 此君。 」( 《 蘇軾詩集 》 ,頁 225)白居易 〈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并序)之六 〉 :「天秋無片雲,地靜無纖塵。 團團新晴月,林外生白輪。 憶昨陰霖天,連連三四旬。 賴逢家醞釀熟,不覺過朝昏。 私言雨霽後,可以罷餘尊。 及對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頭殘酒榼,欲盡味彌淳。 攜置南檐下,舉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乃知陰與晴,安可無此君。 我有樂府詩,成來人未聞。 今宵醉有興,狂詠驚四鄰。 獨賞猶復爾,何況有交親。 」此處的「此君」指的是酒。 16 蘇軾詩用典修辭與句法(一) 對仗工整 〈 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五 〉 :「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託/芎藭。 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 」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 〈 王中甫哀辭,并敘 〉 「素琴/濁酒/容/一榻,落霞/孤鶩/供/千里。 」 〈 蔡。教育部人文学科资料库融入教学计画(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