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地名文化调查材料内容摘要:

积水四、五尺深,粮草火药尽湿。 清军还捉来蛤蟆放入壕内,用以侦探太平军突围动静。 在水围粮绝、突围又不能取胜的情况下,僧格林沁派人谈判,提出 条件,说只要太平军交出李开芳,放下武器就解甲归里。 李开芳却说:“只要放我部下回乡,杀我一人在所不惜”。 最后,李开芳上当与清军妥协。 僧格林沁以解甲归里为名,用小船一船一船的将太平军将士,从冯官屯内载出,送到范庄村东预先挖好的万人坑全部活埋杀死。 李开芳等 9 人,于 6 月 11日在北京被杀害。 民团暴动 1861 年(清咸丰 11 年) 8 月 14 日,茌平县博平民团首领胡德俊因抗捐遭官府及富豪仇恨,被富豪胡玉琅派家奴“黑孩子”刺死,茌平、博平、清平三县民团联合暴动为其报仇,攻破博平城,捣毁衙门,焚烧大堂,县官潜逃,将“黑孩 子”处死。 捻军四打茌平城 1863 年(清同治二年) 3月 28 日,捻军将领张玉怀,率将士 2020 多名,由东阿至茌平,各乡团汇集刘望山村阻截,捻军将士英勇冲杀,歼敌 500 名,县令候甲瀛带兵增援,捻军转入禹城。 3月 25 日,捻军张宗禹部由聊城来茌平 13 攻城,县令熊镇汀领兵固守,捻军伤亡甚重,转入禹城。 4 月 12日,张宗禹率将士由高唐来攻茌平城。 未克,分兵进住邻城村庄,杀富济贫,茌平驻军王、莫两营偷袭,捻军伤亡甚重。 5 月,捻军自直隶大名南下,经朝城,莘县来茌平。 6 月 28 日,清军在冯官屯一带围攻,捻军败,张宗禹投徒骇河 自杀。 义和团在茌平 1899 年(清光绪 25 年) 2月,朱红灯由长清来茌平设场教拳,联络民众,不久,设拳场 800 余处,提出“先学义和拳,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烧了天主教”的口号。 烧了梁庄等地教堂。 10 月,朱红灯率拳民至平原,打败知县蒋楷,重创清军。 11 月,朱因内部纠纷受伤,躲至茌平县五里庄养伤,后被清军包围,朱在化装出逃途中被捕,次年 1 月 24 日,在济南被巡抚毓贤杀害。 (三)历史人物 茌平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当地知名人物颇多。 据茌平、博平县志记载,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的有孙奭、朱芝番 二人;考中进士的有 75 人,其中武进士 17 人,考中举人的 143 人,其中武举人 43 人,考中贡生的 706 人,在朝为官的58 人,他们中有高士、名相、御使、尚书、翰林、学士、少傅、总兵、大理寺李青天和父子五功名,还有名医 成无已 、名画董立元、杂技高师曹连枝和拳打南北高、脚踢桥河两岸的半天张。 茌平县历代名人为谱写茌平历史而昭垂于世,为彰显茌平的传统地名文化名书竹帛。 简介几例如下: 14 尹齐 茌平人。 西汉大臣,初以刀笔吏,稍迁至御使,时张汤为御史大夫,经常称赞尹齐“为政清廉,做事果断”,武帝派尹齐负责捉拿盗贼,尹齐执法不避权 贵,因功升为内关都尉。 其前任宁成即以严酷著称,出入潼关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对宁成畏畏如此。 尹齐到任后,严酷之名“甚于宁成”。 武帝以为能,拜为中尉。 由于尹齐督察苛刻,贪官污吏和豪强恶霸虽有所收敛,但一般官吏也都担心触犯刑律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治事,故诸多废,尹齐为此被免官。 马周 ( 601648) 茌平县城东马庄人。 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 唐贞观 5 年,代常何上疏 20 余事,会文切理,深得太宗赏识,翌年被授予监察御使,后中书令。 他急呼太宗:“自古以来,国之兴亡 ,不由积累多少,唯有百姓苦乐”。 马周病,太宗亲自为其调药。 后病故,太宗御笔:“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奇,诚在忠良。 ”当代在全国上演的大型京剧《画龙点睛》正是表现马周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画龙点睛》展示了马周的胆识。 孙奭 ( 9621033) 茌平县西古域人。 北宗太宗年间中“九经状元”,任国子监直讲。 一次,太宗到国子监听孙奭讲《尚出,洗命》 3 篇,十分赞赏,赐五品官服一身。 真宗即位后,孙奭为太子、大臣讲经书,被封为龙图阁侍制。 大中祥符元年,真宗曾两次梦得天书,群臣附和,唯孙奭独谏:“天河言哉岂有书也。 ”。 1011 年真宗欲到汾阳为古人封神,孙奭竭力劝说:“国将兴听于 15 民,国将亡听于神。 ”真宗不纳忠言,反将孙奭贬至河阳做知县。 仁宗即位后,诏为翰林侍讲学士,后任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太子少傅。 著有《经典微言》、《诸经正义》、《五经节解》等书。 朱之蕃 ( 1575—。 ) 明朝状元,茌平县南朱庄人。 明隆庆年间随其父迁居南京为锦衣卫,后迁回茌平原籍,读书宁国寺。 万历二十三年中状元,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 曾出使朝鲜,与朝鲜才子名士设疑辩难,赋诗赠答,应对如流。 死后追封礼部尚书。 他著有《使朝鲜稿》四卷、《南还离著 》、《纪胜诗》、《落花诗》等书。 王登联 (。 — 1666) 茌平县李寨村人,原姓李,幼年流落辽宁被王姓收养改姓王。 清顺治五年中举人, 1649 年任河南郑州知州, 1651 年,河南巡抚奉诏考核府、州、县吏政绩,发现登联德才兼备,百姓视若父母,上疏推荐,遂擢升山东济南道。 1656年,升任通政司参议。 1658 年任顺天府丞, 1660 年 5 月,迁大理司卿,同年 9 月任保定巡抚。 1661 年,康熙登位,王登联加工部尚书衔。 1666 年,因上《圈地疏》利陈圈地利弊,为民请命而被康熙辅政大臣鳌拜诬陷绞死。 1667 年康熙亲政, 1668 年 智除鳌拜,宣布永远停止圈地,王登联被昭雪。 著有《政要三诚》、《日暑存录》、《防率》、《圈地疏》等书。 王曰高 (。 — 1678) 茌平县北八里村人。 自幼聪敏, 7 岁能文, 10 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 3 年中举人, 1658 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 1663 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 16 所取之后出任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声望渐高。 后燕齐江淮地震,王及时上书,请免征放赈。 1649 年任兵科右给事中。 曾上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 后任礼科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 此后,又多次上疏,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贫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倍受赞赏。 王居官 20年,手无余金,著有《槐轩集》 10 册。 孟秋 ( 1525— 1589) 明代学者,茌平县人。 隆庆 5年中进士,历任兵部郎中、刑部员外郎、尚宝寺少卿。 孟秋为人正直,为官清正。 处事深得民心,在昌黎县任县令,曾“省徭役,兴学校,平刑狱”,离任时,昌黎百姓上千人,截道苦苦挽留,依依不舍,场面十分感人。 到大理寺任职后,总以方员外郎之身份,督察山海关。 由于朝政腐败,官兵纪律松弛,一些为非作歹者任意出入,关禁而 无人敢阻。 孟秋赴任后,立即对边军进行整顿,严格军纪关禁,深得当地军民欢迎。 著名学者焦蛇赞誉他:“笃学力行,若节清修。 以名儒特闻,以廉吏令终。 治县县治,治狱狱治,治马马蕃,司刑刑清,司玺玺慎,投之所向,恢之游刃而解”。 孟秋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因此得罪一些官员。 万历 9 年,受人攻击,被罢官回乡。 孙钦若 茌平县葛庄人。 1844 年考中进士,历任浙江省新昌、萧山县知县,后宁海州知州、严州知州。 年老辞官返里,百姓拦车挽留,其门生冯小亭(当时名翰林)送百里外,依依不舍,深 17 为忧虑地说:“我师旋里,囊中萧然,将何以自给”,钦 若慨然自得,笑曰:“吾生惟以诗为娱,奚忧贫”。 闽抚徐宗干随赠一联云:“两袖清风归故里,一轮明月照严州”。 著有《兰斋诗集》。 成无已 ( 1063— 1156) 宋朝著名医学家,茌平老城人。 成是中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他以《内》、《难》经旨来辩析《伤寒论》的医学家。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可谓药方之祖,但缺乏理论阐述,未得广泛传播。 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种症状的病机、病变及处方用药。 阐明了辩证论治的实质。 提示了《伤寒论》的隐奥,使其增强了理论色彩,他的《伤寒明理论》 50 论,每一论证 ,均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不同治法。 《伤寒明理药方论》则选取常用 20 方,每方包括方义、方制、药理、加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