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本科部分候选人推荐表候选人黄树林内容摘要:

时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进一步规划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使我们对毕业生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毕业生的质量获得了社会上广泛认可,广东地区诸多知名生物技术企业如华大基因、深圳光明等都主动招聘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对 毕业 论文的撰写也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指导,选取部分 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发表, 发表 论文数 超过 毕业论文总数的 10%, 其中 大部分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 ,并组织部分学生在学术论文交流会演讲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第十界《中国免疫学杂志》优秀论文奖。 在 指导研究生方面, 多年来一直从事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西安交大等学校兼职博士生导师,已毕业博士生 4 名,硕士研究生 12 名,博士后(合作导师) 1 名。 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 /参加 起止日期 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教育部、 财政部 共计 150 万 ( 教育部 50万,配套 100 万) 主持 2020 2020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药学院 主持 12020.12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医药创新人才的机制研究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万 主 要 参 与者 主 要 执 行单位 2020 2020 广东医药本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有效对接的改革与实践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重点项目 10万 主 要 参 与者 主 要 执 行单位 2020 2020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 自编教材 情况 论文(著)题目 /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 /出版社 时间 《 分子生态学 》 湖北科技出版社 《 生物技术制药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广东药学院学报 关于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大的思考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理科版) 2020. 10 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药学院学报 面向 21 世纪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20. S1 创新课程生物技术药物药动学的设置 药学教育 《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实验讲义》 自编讲义 6. 教学 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 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2020 年,独立,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广东省教育厅 ; 1999 年,独立,获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 ; 候选人经过长期实践与总结, 建立了 以科研促教学 、 教学带动科研 为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 将生物制药研究所的基因药物 和蛋白药物的研究 成果应用 于 跨课程 综合性 实验中, 并 建立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新模式。 构建了 本科生 研究型 人才培养模 式 :形成了综合性实验-科研标书撰写-药物开发计划-开放创新型实验-创业实践与学生直接参与科研这一完整流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将在今后 的 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为核心目标,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开设新专业,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1.建立本科生自主选课并据此修订专业方向的方法与制度: 在生物技术专业中,根据本专业特点、学生的自身专长及学习兴趣,由学生自主选修专业课,在选修学生人数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开设相关科目。 并根据学生选 课体系,经教学委员会论证后,开设新专业方向。 使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能动的适应学生和社会需求(已在进行中)。 2.以筹建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和专业 为依托,推动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不断深入。 通过 2 年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从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具有较强拓展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学生,进入系统生物学专业学习 ,将专业课学习与科研实践有效融合,在 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机制及实习模式上进行相应机制创 新。 并 通过 与医药结合,尤其 是 与中医药结合。 使创新人才在创新培养模式下完成对生物科学前沿学科的学习,从而使高 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学科发展。 3.以生物科学国内外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国家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根据 , 及时开设新专业方向。 已建立及筹建中的新专业包括: 1)系统生物学专业: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上研究各种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的新兴学科,将在基因组序列基础上完成由生命密码到生命过程的研究。 因而被称为 21 世纪的生物学。 同时,系统生物学将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由于中医是以传统哲学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对生物体进行干预,而中 药本身作为多靶点药物,其核心配伍思想和用药体系,将为系统生物学背景下新型配伍西药的研制提供思想辅助。 同时,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表型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将为揭示中药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提供强有力手段。 从而使中药现代化和西药现代化在系统生物学的层面上实现有机融合。 我们将以筹建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为体托,以前沿学科的探索过程为平台,进一步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 通过对系统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系统教学使教师理解和精通整个系统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并应用于以系统生物学 方法。 最终使科研促进认识水平的深入,教学促进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系统化,实现科研促教学,教学推动科研。 2)能源与环境生物专业:能源与环境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 如何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院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我国的客观条件,建立了以微生物产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能源与环境生物专业。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野生产氢菌株,提高其产氢效率;并通过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使菌株具备降解工业废水等作为产氢碳源的能力。 在提供清洁生物氢能的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