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内容摘要:
岑参( 714— 770)荆州江陵人。 “ 五岁读书,九岁 属 文,十五 隐 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 ”二十 岁 以后有十年在长安洛阳等地漫游。 后中进士(天宝三年),结识了王昌龄、杜甫、高适等人。 也显示了其 诗才 ,虽保存下的不多,但见出清新 刚 健的风格。 天宝八载( 749)起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右威卫录参军,掌管书 记 职务,前 赴 龟 兹 ,长期住边,写下了优秀的边塞诗。 《 白雪 歌 送武制官归京 》 他当时的心情是悲壮豪迈的,也清露出一些思乡情绪。 如《过碛》。 黄 沙 碛 里 空行迷,四望云天直 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后(天宝十年)又到武威,因 无 事,使他 以 更多的时机体察边地的风光,丰富了诗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 夜 集》写下这时的 片 段: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 兮路 漫漫。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洒相逢须醉倒。 天宝十年,高仙芝吃了败仗,回长安,三月岑参又被 任 为大理评事,充安西 北 庭节度判官,第二次来到西北边陲,后又赴轮台,住了三年。 时岑参已过四十,远赴边关,有点凄然。 “西 13 句轮台万里条,也知乡信应包充。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 数寄书。 ” 同时他还看到戎边的战士们的艰苦行军,作战的生活 , 受到激励,写下了《走 马川 行奉送出师西征》 黑夜大风、冰雪、寒冷是边防的环境,战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牺牲精神,保家卫国才换得人民的和平安居乐业生活。 这些诗既表现边防的自然景物,又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 这些诗情节上是健康的,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上是完整的,极富于创造性,标志着岑诗创作上的重大发展。 同时他还在国难之秋,对那些将军、太守之类的穷奢极欲生活,大为感慨。 他过酒泉 东 归时,作《玉门关盖将军歌》。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 美人一双闲且 都, 朱唇翠眉映明眸。 正如高适的诗 “ 战士军前半 死 生,美人帐下 犹歌 舞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暴露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这是诗人伟大的地方 所 在。 第三章 李 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年与思想 李白( 707— 762)字太白,祖藉陇西 成纪 (天水附近 )人 ,李白先世于隋未远谪西城,居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当时属唐代安西都护府),李白生于此地。 约 五岁 随父 迁 居绵州昌涤县(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 自 号青莲居士。 李白生于一个比较富有 , 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 其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 个 时期:( 24— 25 岁)蜀中游历时期。 少时聪慧, 博 学 百 家,接受多家思想影响。 青年时代好任侠,学剑术,漫游蜀中名山大川。 与 隐士严子苏 同隐,表现对仙道的向往。 这种思想受时代风气影响,影响其创作。 第二个时期( 26— 42) 远 游求仕时期 有安社稷, 济苍 生之宏愿,开 元 十四 年 仗剑去国,辞亲 远 游。 游江陵过 洞 庭,登庐山、下扬州,留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以安陆为中心 , 经南阳入长安。 东游梁宋齐鲁。 东 鲁与孔巢 父 隐居山林。 号 “ 竹 溪 六隐 ” ,以隐 逸学道 走 终 南 捷 经 以求 仕,也曾投 赠诗文 ,干 谒 地方长官,希望引 荐以实现抱负。 游览名山大川,广交朋友,创造了许多抒写怀 抱 , 赞美山水风光,表达真挚友情的诗歌。 因 诗名 日 变,终得玄宗征召。 第三个时期( 42— 44)长安三年。 14 天宝 元 年,应召入 京 ,以为可以实现理想,封入 翰 林院待诏供奉。 起先对玄宗礼遇,写过一些歌颂功德文章,过着放纵生活,不愿屈 于 下人,天宝三年离开长安。 三年长安使他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对玄宗后期黑暗有认识,诗歌亦产生飞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四个时期( 44— 55)再 次 漫游时期 离开长安,首先向 往终 南山之隐,再次漫游,到梁 宋 于洛阳见杜甫 , “ 醉眼秋共被,携手日 同 行 ”。 后北游 燕 蓟、南返梁国,来使于 宣 城, 金陵 ,炼丹隐居,狂 歌 痛 饮,消磨雄心。 这时怀 才不 遇,傲 岸 不屈,人生易老之 叹 ,及时行 乐 狂放,对国事关切,对民 瘼同 情,复杂地交 织 在李白的思想与创作之中。 第五个时期( 55— 62)身经战乱时期。 安史乱发,李白 由宣 城避地 剡 中,西上庐山,隐于屏风叠,次年永王 璘 出师东巡, 召 李白为僚佐。 李 璘 兵破,李白因之 被捕 ,后则 流 放 夜 郎(贵州 桐梓 县)后 遇 赦,请缨 从 军,讨叛贼 ,代宗即 位 ,诏为左拾遣,冬死于当 涂。 李白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侠都有,儒家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一方面接受了儒家“ 兼善天下 ” 的思想,要求 “ 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 ”。 但另一方面又接受道 家的遗世独立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同时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 等类人的气质或行经。 特别是李白将儒、道、游侠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他有 “ 功成身 退 ”思想,这是指导他一生的主导思想,非常钦慕范蠡、鲁仲连、张良等历史人物,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的这种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使他始终在追求 、 矛盾、冲突以及遭受打击以后的愤懑、放狂等都产生了。 龚自珍说: “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 白 始 ; 儒 、 仙、侠实三,合之以为气,又自 白 始也 ”。 可见李白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 今存《李太白全集》三十卷,有诗九百八十余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反映了唐由盛及衰的社会历史面貌,表现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可认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露污浊现实,批判黑暗政治 他目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即唐 由 盛转衰现实,对此有痛切的感受和清酷的认识。 故作《古风》共五十九首。 (分二类,一类自抒怀抱,一类评议时事)。 “ 斗鸡 金宫 里,蹴 踘 瑶台边 ” (其三) “ 珠 玉买歌 笑,糟糠养贤才 ” (十五) “ 梧柏巢燕雀,枳棘栖鸳鸯 ” (三十九) 15 “ 风吹兰芳折,日没鸟雀喧 ” (送 裴 十八 同 归嵩山) 二、关怀祖国命运,渴望建功立业 社会 强盛 人 们 精神向上, 渴求 建功立业。 《 古风 》(三十) 计 “ 西上莲花山,迢 迢见 明星 ”。 这是一首仙游诗,通过仙游仙界和 俯 视人间的对比描写,既反映了诗人独善与 兼济 的思想矛盾,更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诗继承了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仙 界和人间的对比,深化了对国家命运 关心 的主题,具有忧国忧民的感情。 三、反抗礼法束缚,追求自由生活 李白性情高傲,蔑视权贵, “ 揄扬九重万乘主 ,谑浪赤墀青琐贤 ”。 “ 黄金 白 壁买 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候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安 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 这首诗在艺术上依托梦游,运用奇特想象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渲染 绚丽的梦境,表现渴望自由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描绘壮丽的祖国河山,表达自己的赞美与热爱 两次漫游,表现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早期交游时作的《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望庐山瀑布》 “ 日照 香 炉生紫烟 „„” 《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将进酒》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蜀道难》中的描写奇 绝 难越的蜀道,令人叹为观止。 等等。 五、反映人民生活,同 情人民疾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赞美荀媪一家诚挚待客的情景,对权贵傲漫,对寻常百姓如此自兼,可见李白之品格。 《秋 浦 歌》 其 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 明月放, 歌曲 动寒川。 写当时冶炼的场景。 歌颂冶炼工人,在古代诗歌中罕见。 《 丁 都 护 歌》 “ 君 看石芒砀,掩 泪悲 千古 “ 《子夜 吴 歌》其三《 长 干行》 其 三,等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所遭受到的各种痛苦。 另外,李白还有一些赠友诗。 16 《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 花三月下扬州。 ” 《赠 汪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 第三节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抒发炽热的感情,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诗中的李白) 二、 善于 运用丰富而又奇特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 三、运用大胆的夸张, 新 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 四、诗歌的语言率直明快 五、关于乐府和五七言古诗。 第四节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把积极浪漫文学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 完成陈子 昂 及四杰 开创 的诗歌革新伟业,恢复和发展了诗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语言运用和创造,对七古的创造性发展, 对 七绝的诗歌成就,都十分突出。 第四章 杜 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爱祖国,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被称为唐代由盛到衰的 “ 诗史 ”。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 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 部 经过。 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 “ 万方多难 ” 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 生活的底层。 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使他的诗歌逐渐登上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杜甫( 712— 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官僚家庭里。 巩具离东都洛阳很近,其姑母就在洛阳,杜甫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不少时光。 杜甫远祖杜预为西 晋名将,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时代著名诗人,父亲杜闲做过 衮 州司马和奉天县 令 等小官。 杜 氏家族 “ 奉儒守官 ” 家风,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三十五岁前)读书和壮游时期 17 杜甫少年好学,聪颖早熟,七岁开始吟诗。 “ 读书破万卷 ”“ 群书万卷常暗读 ” ,为他 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十四、五岁时,称誉诗辈。 二十岁以后开始十年多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这时是他最快意之时,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漫游时他历览了祖国山川,陶冶了情性;接触了广阔社会,开阔了视野;也结交了许多朋友,特别是与高适、李白相识,对他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这时期的杜甫思想充满乐观自信,有一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如《望岳》诗所写: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画 鹰 》中的 “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 芜 ”。 等,就是这种精神 境界的描写。 而且这些诗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这是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基础。 但由于生活环境所限,不能接触人民,深入现实,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创作成就不大,作品很少。 第二个时期( 35— 44)困守长安时期 杜甫的走向现实主义,就是从这时期开始的。 这时期安史之乱正在酝酿之中,当权的是妹相李林甫、杨国忠。 因此杜甫天宝五年 赴 京 求仕,以实现他 “ 致君尧舜上,再 使 风 俗 淳 ” 的理想。 次年参加科考,因李林甫操纵竞无一人及弟。 理想不能实现,生命陷于困顿。 因而他投简赠诗。 三次向皇帝献诗不用。 直到天宝十四载,才被任为右卫军率府 胄 曹参军(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钥匙)。 此时回家探亲,安史乱发,他的生活发生转折。 这时正是大唐国势转变时期,杜甫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之罪恶。 这时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倾诉人间不平的诗歌。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 五百 字 》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一时期确定了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第三个时期( 44— 48 岁)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 岌岌 可危,人民灾难 深 重,诗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陷了的长安,他看到胡人的屠杀掠抢,和人民一起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后来他只身逃出长安到了 凤 翔。 “ 生还今日事, 闻 道暂时人。 ”“ 麻 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 天宝十五年七月, 肃 宗即位,诗人使在 鄜 州羌村安顿好家小,只身投奔灵武,途中为 叛军 所 俘 ,又困长安九月。 这时诗人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鼓励人民参战恢复,平息战乱。 这时他写下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 北 征》等诗。 其中杜甫著 名 的 “ 三吏 ”“ 三别 ” 也写于此时,他的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的 诗篇,使他的现实主义达到高峰。 两 京恢复( 原 在 凤 翔 遇肃 宗,任 右 拾遗,后放还 鄜 州)这时又任左拾遗,不久出为 华 州司功参军。 从此远离 朝廷。 这对杜甫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使 他理想破 18 灭。 但这时期是创作的空前丰收期。 这时他逐步走向人民,认识了社会现实,使诗歌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充满突出的爱国思想和悲叹黎元之情。 第四个时期( 48— 59)漂泊西南时期 公元七五九年七月,杜甫由华州经秦州、同 谷 ,历。第三节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
相关推荐
的操作喝彩或是纠正,以利于“互动”和加快速度及加深学生的印象。 否则会成为“瓶颈”,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 ③、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强调。 如还可以从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需要的图像素材。 边示范操作边解说从教材的配套素材光盘中获取 P86的 5- 10 的左图。 ④、学生进行数字化图像采集的操作。 如果学生操作 P85 的第三种方法,就直接在本机上操作,如果学生操作 P85 的第二种方法
:在刚才的四幅画面中只有打球的周杰伦是真的。 那么为什么周杰伦放弃了时下十分流行的一些嗜好,独对音乐、健身情有独钟。 生:因为 他对音乐有着无与伦比的喜爱;因为他来自单亲家庭,孤独的他有很 多想法与体会,似乎只有音乐能了解;因为他知道生命在于运动„„ 师:从同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周杰伦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明白不是 所有的兴趣和爱好都可以并驾齐驱,数者兼得的,所以他懂得放弃、懂得选择
东下限为 2 人)组建的企业都属于股份合作范畴,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力支持家庭企业通过合伙或合作的形式,联合发展股份合作企业。 温州的民营经济由此进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温州也一举成为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 1993 年,温州股份合作企业达到 36887家。 至此,温州的民营经济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0 世纪 90
着以往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向发达国家出口基础产品换取制成品进口的贸易模式正悄然发 7 生着变化。 由于 21 世纪初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壁垒高筑,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而 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新的空间。 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向亚洲高增长经济体的出口不断扩大,这在贸发组织 2020 年《贸易发展报告》中称为“新贸易地理( new geograph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