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内容摘要:

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病虫害进行生产全过程管理,把病虫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实现持续控灾的一种病虫害管理方式。 可持续治理 ( SPM)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 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抗性品种应用和有害生物与天敌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各种生态调控手段,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将有害生物防治与其它措施融为一体,对生态系统及其有害生物 — 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使农林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骆有庆, 1990)。 害虫管理系统工程 根据害虫与作物之间的关系、昆虫物种之间的关系,结合管理措施的综合影 响关系,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对害虫实施控制(丁岩钦, 1994)。 生态系统管理 ( ecosystem management) 生态系统方法( ecosystem management task):一种维持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和它们功能及价值的方法( IEMTF, 1995)。 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控制,它们将生物体与它们的非生命环境部分及人为活动的调节连接在一起,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 CEM, 1996)。 精准施药 ( precision medicine)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 农药精确使用:定时、定量、定点施药(郑加强, 2020)。 在进行药物治理时,尽量选用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药物,或 尽量选择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施药方式。 这样的药物治理方式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扰动小,有利于施药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健康。 (张国庆, 2020)。 生态健康 ( ecology health) 生态健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王如松,2020)。 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 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张国庆, 2020)。 生态健康管理( ecology health care):生态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或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生态健康管理的目的是增强维持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提高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去除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生态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张国庆, 2020)。 森林健康( forest health):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 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张国庆, 2020)。 森林保健: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使其最大的、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作用( 1987/ 1992)。 生物管理 ( BC) 生物管理( biology case):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生态学和管理学手段,使研究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使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状态,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健康。 这是广义的生物管理概念。 狭义的生物管理概念仅仅只是针对人工生态系统而言的,即biology management:根据经营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生态学和管理学手段,使经营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 (张国庆, 2020)。 有害生物管理( PM):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采取先进的有害生物调控技术和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张国庆, 2020)。 “双精”管理 ( 2P) 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先进的预测技术,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精准预测预报,对生态系统实施精确管理,维护或恢复生态系统 健康(张国庆, 2020)。 生物灾害管理 ( 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灾害管理理论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生物灾害: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 、协同等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导致人员、物资、环境等产生损失(张国庆, 2020)。 生物灾害管理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 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生物灾害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害应急管理周期中减灾、准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 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具体内容包括包括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灾害发生前的各种计划、物资资金准备等备灾措施,灾害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工作,以及避免和减少灾害发生的促进 生态 健康措施。 (张国庆, 2020) 生物灾害管理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与管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交流)和 Management Model(管理模型)。 管理 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 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 +管理 系统 +管理 方法 可简单表述为 IOS 模型 : MS=f( I) +f( O) +f( S) 其中 MS : Management System; I: Idea/Ideology ; O : Operation/Organization; S :Stratagem/Strategy 生物灾害的管理模式可以表达为: BDM=f( EH) +f( BDMS) +f( GCSP, 2P,„ ) EH =生物灾害管理理念:生态健康 ( ecology health) ; BDMS =生物灾害管理系统 ( 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生物灾害管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物资设备等 ; GCSP, 2P =管理方法: 管理策略、 技术措施 等。 生物灾害管理理念 :生态健康 ( ecology health) 目前,主流的生态健康定义是: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 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 其实,上述定义带有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实质应该是“人类健康( mankind39。 s health)”或“人类生态健康( mankind39。 s ecosystem health)”。 笔者认为,生态健康与生态系图 1 生物灾害管理理论关系简图 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 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健康管理( ecology health care) 生态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或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生态健康管理的目的是增强维持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提高生态系统抗逆能力, 除 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生态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 根据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制订生态系统保健计划,开展生态保健工作,并对生态保健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开展生态健康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 ,如图所示。 在其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始 终贯彻“认真研究生态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详细分析生态流,以培育生态系统活力和恢复力为主,及早发现并减轻危害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危害,尽量少地扰动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原则。 生态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生态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包括: 健康监测、 维护健康 、 增进健康 等。 ( 1) 健康监测: 加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和检疫检查,尤其是危险性因子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及早发现,迅速清除,以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