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生了解和掌握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熟悉商法和主要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把握我国商法的法律体系。 教学重点:商法的调整对象 教学难点:公司法 课时: 2 课时 参考书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 法》 第一节 商法概述 一、商法的概念 二、商法的调整对象 三、商法的地位 四、商法和主要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商法与民法 (二)商法与经济法 第二节 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 (一)公司和公司法的概念 (二)公司的种类 二、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五)上市公司 四、公司债券 第三节 保险法 一、保险法概述 (一)保险与保险法 (二)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二、保险合同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保险合同的订立 (三)保险合同的履行 三、保险公司 (一)保险公司的概念和组织形式 (二)保险公司的成立 四、保险经营规则 (一)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经营限制 (二)保险准备金的规定 (三)再保险的规定 (四)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 (五)保险从业禁止 五、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一)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二)保险业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票据法 一、票据法概述 (一)票据 的概念和特征 (二)票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 (一)票据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非票据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三、票据行为 (一)票据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 (三)票据行为的种类 四、票据权利 五、汇票 (一)汇票概念和种类 (二)汇票行为的法律规定 (三)汇票 六、本票 七、支票 第五节 海商法 一、海商法概述 (一)海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海商法的渊源 二、船舶 (一)船舶的概念与特征 (二)船舶的种类 (三)船舶的法律性质 (四)船舶国籍和船舶登记 (五)船 舶优先权 三、船员 (一)船员的概念和组成 (二)船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船长的职责 四、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 (三)承运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四)托运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五)提单 五、海事侵权 (一)船舶碰撞 (二)共同海损 思考题: 商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简述商法和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第十章 经济法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熟悉经济法律关系,重点把 握经济法的法律体系。 教学重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教学难点:经济法律关系 课时: 6 课时 参考书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3)《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律关系 三、经济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体系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一)禁止假冒、仿冒行为 (二)禁止商业贿赂行为 (三)禁止侵犯商业秘 密的行为 (四)禁止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行为 (五)禁止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六)禁止压价销售行为 (七)禁止商业诽谤行为 (八)禁止以权经商和地方封锁行为 (九)禁止不正当招标行为 (十)禁止虚假宣传行为 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一)消费者的权利 (二)经营者的义务 三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及法律责任 (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二)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二)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一)生产许可证制度 (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三)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一)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和义务 四、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一)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 (二)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 得,罚款 (三)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节 金融法 一、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金融法的概念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二、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专业银行 (三)其他金融机构 三、货币发行管理 (一)集中统一原则 (二)计划发行原则 (三)经济发行原则 四、信贷管理 (一)存款和储蓄管理 (二)利率管理 (三)货款管理 五、外汇管理 第六节 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和职能 (二)税收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主体 (二)征税对象 ( 三)税种、税目 (四)税率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减税、免税 (八)违章处理 三、我国现行主要税种 (一)流转税 (二)所得税 (三)财产税 (四)资源税 (五)特定行为税 四、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税收管理制度的行为及责任 (二)对纳税人偷税、漏税、欠税、骗税和抗税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除追缴偷、漏、欠、骗、抗、税的税款外,并处 5 倍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节 社会保障法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二)社会保障法 的调整对象 二、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社会保险的特征 (三)社会保险的分类 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福利 (二)社会救助 (三)优抚安置 第八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 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二、土地管理法 (一)土地管理法的原则 (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三、森林法 (一)森林法的目的 (二)森林法的内容 四、水法 (一)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制度 (二)违反该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九节 环境保护法 一、环境 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二、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四、几项重要的坏竟保护制度 (一)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三同时”制度 (四)污染治理责任制度 (五)环境监督制度 (六)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七)环境调查、评价和发布公报制度 思考题: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试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什么是公司。 我国现在有几种公司形式。 第三篇 诉讼法学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 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重点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程序 教学难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课时: 4 课时 参考书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 (二)民事诉讼法 (三)民事诉讼法学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和效力 (一)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 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二)民事诉讼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五、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一) 民事诉讼期间与期日 (二)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 (三)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四)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五) 诉讼费用 六、法院裁判 (一) 民事判决 (二) 民事裁定 (三) 民事决。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到非全民 77 劳教 05 境外 20 分 流未定岗 67 开除 78 转当农民的 06 专职 21 分流学习 68 死亡 79 派驻国外 07 国外 22 公司 69 转当工人 89 编外 08 试用期 50 限期调离 70 参军 90 辞退 09 立案待查 51 调离 71 停薪留职 91 取消录用资格 0A 未上岗 61 离职休养 72 自费公派 99 其他 个人身份 ( D306) :
三)科 技及资源利用效率潜力较大。 我国每年取得大约的 6000 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推广率只有 35%左右,大规模推广的不到 20%,农业科技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为 35%,若采用覆土深施等技术,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农田灌溉一般为大水漫灌方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 198%,1996 年复种指数为 %
条件所特有的面貌。 客观的叙事,以时事入诗,是其生命之所在。 它以典型的素材、逼真的描写、深沉的思考,使时事凝定为永恒而鲜活的历史瞬间。 尤其是 “三吏 ”“三别 ”,以组诗的多角度,全方位而多层面,深度地反映了特殊历史时期的 社会生活,在尖锐的冲突中展示人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老妪老翁、新婚女子、应征少年诸色人等的形象,交织成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长卷,是中国式的史诗。
进学生的发展。 例 4:“你再读读想想,好吗。 ” ── 开放性评价的指向作用 姜琪同学特别爱举手,每堂课上,不管是什么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可在发言的时候,他却又洋洋洒洒地发表长篇大论而又不知所云。 这时,我想表扬他积极开动脑筋。 转念一想,开放性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思路地思考和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理解,但也不是无原则地给予、肯定,很多时候不求实效的廉价表扬
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国家的成熟程度,与公民社会的发达程度是一致的。 同时也应当客观地看到,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远未定型和成熟。 公民社会对治理的变化所起的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因而,既不能漠视公民社会的作用,也绝不能过分夸 大它的作用,切不能以为,有了公民社会以后,政府就变得无关紧要。 无论公民社会如何强大,政府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