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济学]人大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笔记内容摘要:

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 合 A 和 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要么对 A 的偏好小于对 B 的偏好,要么对 A 和 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对三个商品组合 A 、 B 和 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 A 的偏好大于 B ,对 B 的偏好大于 C ,则该消费者对 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 C 的偏好。 密云路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共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655423 17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的 定义边际替代率( MRS :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如为增加 X 就要放弃 Y 高,增加的 X 商品数量 DX与所放弃的 Y 商品的数量 DY相比就是,边际替代率写作 MRSxy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MRS 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少,说明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形 第三节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一)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 ,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图形表示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 如图 a 第二种情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如: Py 不变, Px 变化 ,如图,如果 Px 下降,则,预算线 AB„ 旋转则至 AB,反之如果 Px 上升则 AB 移至 AB‟„。 (如图 B ) 第三种情况,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以同一方向同一比例发生变动,则消费者预算约束线位置不发生变动,如果商品价格及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化,则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 如图:收入增加, Px下降,此时 AB 移至 A„B‟„ . 它可分解为: ① 收入增加 AB→A‟B„ . ② Px 下降 A‟B„ → A‟B„‟ 同理,在收入不变的时候,Px、 Py 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也会导致斜率的变动,各种情况可类推。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为消 费者均衡的条件,如图 E 点为均衡点: E 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 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 PxQx+PyQy=m ;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 因此,该均衡条件又可写为 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换言之,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 者愿意用一单位某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市场上这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取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动收入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收入 ——消费扩展线又称收入 ——消费曲线,它表示,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说明收入一消费扩展曲线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简称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副县长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说明价格一消费 扩展线 (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通过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如上图)。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替代效应的含义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的含义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 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总效应=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说明如图:预算约束线为 AB,设 X 商品价格不变, Y 商品价格下降,此时,消费者会多买些 Y 来代替 X ,预算约束线为 A„B‟,均衡点为 E„, Y 商品需求量扩大, X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此为替代效应。 如图:预算线开始时为 AB,价格下降引起收入变动,收入变动引起预算线移至 A„B‟,此时, A„B‟与一条效用程度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满足。 因此,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 =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三)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曲线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和大小。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吉芬商品的含义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四章 第一节 厂商及其经营目 标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 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 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 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 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以公司作为厂商分析的例子。 (二)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 收益是销售产品的收入,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或支出。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生产生产是把各种投人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把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 生产函数的含义对于 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 故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时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以改变的时期。 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 生产函数。 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Q=min { L/a , K/b }其中, a/b 给出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不变的比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Q=f ( L , K ) =ALaKb 式中:Q 代表产量, L 和 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A 、 a 、 b 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 O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 P 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 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 MPL 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 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 TP、 AP、 MP 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 MP 曲线和 AP 曲线一定相交于 AP 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 AP 递增,相交后 AP 递减。 第三,当 MP=0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 Ⅰ ),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 A 这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 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 Ⅱ ),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 B 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 B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 Ⅱ 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 ( K , L ) (二)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的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 在图中, Q Q Q3 是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在 Q1 上,的 ad 以外, Q2, be 以外, Q3 上的 cf 以外,斜率为正数,这就说明为维持同一产量,必须同时支出更多的劳动与资本,此时,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代,只有在 ad、 be、 cf 之内才存在替代,此时,斜率为负,脊线就是把 abc 和 def 与有关连接起 来。 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