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纪念币包装盒注塑模设计本科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选择创建工件的底面为拉伸截止曲面,拉伸预览效果如图 213 所示。 7)、在“模具体积块”工作环境,单击 命令,系统弹出“聚合体积块”菜单管理器,选择“选取”和“封闭”两个选项,单击“完成”选项。 在弹出的“聚合选取”菜单管理器中选择“曲面和边界” /“完成”选项。 选择参照模 型内侧的任意一块曲面片为种子平面。 选择参照模型曲面带作为边界曲面,按鼠标中键。 单击“特征参考”菜单管理器上的“完成参考”。 选择“曲面边界”菜单管理器上的“完成 /返回”选项。 在弹出的“封合”菜单管理器上的“顶平面”和“全部环”选项,选择“完成”选项,如图 214 所示,选择 “封合”菜单管理器上的“完成”选项,选取创建工件的底平面作为盖住闭合体积块的平面。 选择“封闭环”菜单管理器上的“完成 /返回”选项,再选择“聚合体积块”菜单管理器上的“完成”选项,完成体积快的聚合,效果如图 215 所示。 8)、单击绘图区 域的“拉伸”按钮,系统显示出“拉伸”特征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单击“放置” /“定义”按钮,在弹出的的“草绘”对话框,进入草绘环境,绘制如图 216所 示,单击 按钮完成草绘。 在“拉伸”特征操作面板上选择拉伸方式为 ,选择拉伸截止曲面为创建工件的底平面,拉伸效果如图 217 所 示。 单击绘图右侧的 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创建。 图 211 投影面 图 212 拉伸曲面 图 213 预览效果 图 214 菜单管理器 图 215 体积块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0 再次单击绘图区域的“拉伸”按钮,系统显示出“拉伸”特征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单击“放置” /“定义”按钮,在弹出的的“ 草绘”对话框,进入草绘环境,绘制 一个圆弧 ,单击 按钮完成草绘。 在“拉伸”特征操作面板上选择拉伸方式为 ,选择拉伸截止曲面为零件的缺口平面,拉伸效果如图 218 所 示。 单击绘图右侧的 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创建。 再次单击绘图区域的“拉伸”按钮,系统显示出“拉伸”特征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单击“放置” /“定义”按钮,在弹出的的“草绘”对话框,以分型面为参考平面,进入草绘环境,绘制如图 219 所 示,单击 按钮完成草绘。 在“拉伸”特征操作面板上选择去除材料,拉伸效果如图 220 所 示。 单击绘图右侧的 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创建。 单击绘图区域的“旋转”按钮,系统显示出“旋转”特征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单击“放置” /“定义”按钮,在弹出的的“草绘”对话框,以 FRONT 面为参考平面,进入草绘环境,单击 按钮完成草绘,如图 221 所示。 在“旋转”特征操作面板上,选择旋转方式为“ ”,输入旋转角度为 180,选择去除材料,旋转效果如图 222 所示。 单击绘图右侧的 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创建。 图 216 草绘 图 217 拉伸效果 图 218 拉伸效果 图 219 草绘环境 图 220 拉伸效果 图 221 草绘 图 222 体积块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1 9)、分割模具体积块阶 段 在模具设计环境中单击“分割为新的模具体积块”按钮 ,用已创建的体积块块分割模具体积块。 系统弹出“分割体积块”菜单管理器,选择“两个体积块” /“所有工件” /“完成”选项,弹出“分割”对话框,在绘图区域中选取创建的体积块曲 面(如图 223)为 “分割曲面”,单击“分割”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 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1 的名称为“ 111”。 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2 的名称为“ smallcore”。 单 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定义。 在模具设计环境中单击“分割为新的模具体积块”按钮 ,用已创建的体积块块分割模具体积块。 系统弹出“分割体积块”菜单管理器,选择“两个体积块” /“模具体积块”/“完成”选项,弹出“分割”对话框,在绘图区域中选取创建的体积块曲面(如图 224)为“分割曲面”,单击“分割”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 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1 的名称为“ 222”。 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2 的名称为“ bigcore”。 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定义。 在模具设计环境中单击“分割为新的模具体积块”按钮 ,用已创建的体积块块分割模具体积块。 系统弹出“分割体积块”菜单管理器,选择“两个体积块” /“模具体积块”/“完成”选项,弹出“分割”对话框,在绘图区域中选取创建的体积块曲面(如 图 225)为“分割曲面”,单击“分割”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 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 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1 的名称为“ 333”。 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2 的名称为“ huakuai”。 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定义。 在模具设计环境中单击“分割为新的模具体积块”按钮 ,用已创建的体积块块分割模具体积块。 系统弹出“分割体积块”菜单管理器,选择“两个体积块” /“模具体积块”/“完成”选项,弹出“分割”对话框,在绘图区域中选取创建的分型面为“分割曲面”,单击“分割”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 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 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1 的名称为“ up”。 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再次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块 2 的名称为“ down”。 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体积块的定义。 10)、抽取模具元件部分阶段 单击绘图区域“ 抽取模具元件”抽取体积块,系统弹出“创建模具元件”对话框。 单击对话框中的“ bigcore” /“ down” /“ huaikuai” /“ smallcore” /“ up”以选择对话框中的体积块作为元件抽取对象,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完成模具元件 的创建。 单击绘图区域顶部的“视图” /“模具显示”,系统弹出“遮蔽 取消遮蔽”对话框如图所示。 单击“元件”按钮,选择“可见元件”列表中的“ ”、“ ”和“ ”三个零件,单击对话框中的“遮蔽”按钮,以上三个零件在绘图区域中被遮蔽。 单击“体积块”按钮,选择“可见体积块”列表中的所有零件,单击对话框中的“遮图 223 体积块 1 图 224 体积块 2 图 225 体积块 3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2 蔽”按钮,以上零件在绘图区域中被遮蔽。 使用同样的方法遮蔽分型面,单击对话框中 “分型面”按钮,选择“可见曲面”列表中的“ PARTSURF1”曲面,单击对话框中的“遮蔽”按钮遮蔽分型面,单击对话框中的 “关闭”按钮。 现在绘图区域中显示的只有五个抽取得到的模具元件,如图 226 所示。 11)、流的分析 单击“模型”菜单管理器中的“孔”选项,点击孔所在位置的面,点击“放置”,单击如图所示两个约束面和线,在“放置”对话框中输入偏移的距离如图所示。 点击“形状”,点击“穿透”按钮,输入孔的直径 8,与个参照边距离如图 227 所示。 按上述方法建立其余几个流道,如图 22 229所示。 12)、定位销的设计 与上述流道建法相同,把定位销的位置设在凸模跟凹模的对角处,效果如图 230 所示。 图 226 模具元件 图 227 “孔”对话框 图 228 竖直流道 图 229 水平流道 图 230 定位销的位置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3 13)主流道的设计 在“模型”界面内,单击“旋转”按钮,在凸模底部画草绘如图 231 所示 ,旋转 180176。 ,效果如图 232所示。 继续单击“拉伸”按钮,在凸模底部画草绘如图 233 所示 ,拉伸 ,效果如图 2=34 所示。 继续单击“旋转”按钮,在凸模底部画草绘如图 235 所示 ,旋转 360176。 ,效果如图 236所示。 14)拉料杆的设计 在“模具”菜单管理器中,单击“创建模具元件”,名称为“ lagan” ,点击“创建特征”,点击“旋转 ” ,点击 FRONT 面为草绘环境,画如图 237 所示 草图,旋转 360176。 ,拉料杆生成 ,如图 238所示。 15) 、 创 建模具铸造阶段 单击“模具”菜单管理器中的“创建铸模”选项,系统信息区提示输入零件名称“ 000”,图 231 草绘 图 232 旋转 图 233 草绘 图 234 拉伸 图 235 草绘 图 236 旋转 图 237 草绘 图 238 旋转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4 单击 按钮以默认的名称作为铸模零件的名称。 系统信息区再次提示输入模具零件公用名称“ ”,单击 按钮以默认的名称作为铸模零件公用名称,效果如图 239 所示。 16)、仿真开模阶段 单击绘图区域右侧工作栏中的“模具进料孔”按钮 ,对模具进行开模操作,系统弹出 “模具孔 ”菜单管理器,选择菜单管理器中的 “定义移动”选项,选择图中的上(凹)模,按鼠标中键。 再选择上(凸)模的上表面,以它的法向为开模方向,如图中出现的红色箭头方向为正方向,在系统信息区提示文本框内输入移动距离为“ 120”,单击 按钮完成上(凹)模的开模定义。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菜单管理器中的“定义移动”选项,选择绘图区域中的下(凸)模,按鼠标中键。 再选择下(凸)模的左侧轮廓线,以它的法向为开模方向,在系统信息提示区提示文本框内输入移动的距离为“ 120”,单击 按钮完成下(凸)模的开模定义。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菜 单管理器中的“定义移动”选项,选择绘图区域中的小型芯、大型芯、滑块、拉料杆,按鼠标中键。 再选择下(凸)模的左侧轮廓线,以它的法向为开模方向,在系统信息提示区提示文本框内输入移动的距离为“ 240”,单击 按钮完成小型芯、大型芯、滑块、拉料杆的开模定义。 最后选择“模具孔”菜单管理器中的“完成”选项,完成开模定义。 效果如图 240 所示。 图 239 凝料 图 240 开模效果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5 Moldflow分析 浇口位置的分析 首先对释放杆的 CAD三维模型进行 STL格式的转换,然后导入到 Moldflow中。 再对其进行网格划分,纵横比为 6,并对纵横比大于 6的网格进行修复,用网格工具(插入节点、合并节点等)。 创建流道与最佳浇口位置,设定注射位置,检查整个模型的联通性,最后进行浇口位置的分析。 如图 31所示: 成型窗口的分析 注射压力 (成型窗口 ): XY图 充填的分析 注射位置处压力: XY 图 图 32 注塑压力图 图 32 注塑位置处压力 图 31 最佳浇口位置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6 %射出重量: XY图 锁模力: XY 图 Moldflow冷却 +流动 +翘曲的分析 流动 其中本次流动分析的相关条件如下: 模具表面温度: 60℃; 熔体温度: 250℃; 开模时间: 5s。 注射 +保压 +冷却时间: 30S 充填控制:自动; 速度 /压力切换:自动; 保压控制: %充填压力与时间; 其它选项默认。 图 33 射出重量 图 34 锁模力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7 从图 35可看出浇口在零件的上部 ,并在主流道下部增加了冷料穴,得出充填时间为。 分析完成后选中任务视窗面板中的“注射位置处压力” 如图 36与“ %射出重量”结果如图 37。 锁模力 图 35 冷料穴 图 36 注射位置处压力 图 37 射出重量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18 推荐的螺杆速度 冷却 回路冷 却介质温度: ℃; 回路流动速率 :。 回路雷诺数 :10000。 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