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82生产管理资料内容摘要:

1)建立与执行机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 2)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和工艺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使用 ( 3)及时、经常地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 4)认真贯彻执行机器设备计划修理制度,及时地检修,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和效能。 ( 5)做好机器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 ( 6)根据社会发展和生产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机器设备更新、改造 4设备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P145 答:一般说来,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节能,满足生产需要是选择设备 时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在具体选择时,应结合以下因素全面考虑。 ( 1)设备生产率与企业经营方针相适应( 2)设备的可靠性( 3)设备的节能性( 4)设备的维修性( 5)设备的环保性( 6)设备的经济性( 7)设备的安全性 4 如何做好设备的合理使用。 P146 答:( 1)结合生产实际,合理地组织好设备的配备工作( 2)合理地配备操作工人( 3)制定有关设备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的责任制度( 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5)建立设备的润滑管理体系( 6)重视对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 4 设备更 新的对象有哪些。 P154 答:( 1)役龄过长的设备( 2)性能、制造不良的设备( 3)经过多次大修已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4)技术落后的设备( 5)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的设备( 6)浪费能源的设备 4 试述进口先进设备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P155156 答:引进先进的设备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凡是自己确实能制造的,即使质量性能比国外稍差一些,也要用自己的但要努力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质量性能( 2)凡是引进制造技术,自己可以制造的,就不要购买设备( 3)凡是买关键设备,自己可以配套的,不不要成套引进。 只引进精度高的关键设备、自动 控制仪器及测试、检验仪器等。 ( 4)买成套设备,只要自己能制造一部分符合标准的设备,就要搞设备分交;国内制造的设备部分,可向国外索取技术资料。 ( 5)引进设备和技术,在产品系列和型号上要有统一规则,选好技术先进的型号,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产品系列。 ( 6)技术复杂或规模较大的引进项目,可以聘请外国专家负责设计和帮助建设,建成后再留一段时间掌握技术和管理( 7)要利用国外各种咨询机构,请他们提供技术情况和建议以供选择。 ( 8)引进技术专利或设备,在国内要通报有关部门,有的要统一使用或共同使用。 ( 9)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组 织必要的科学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做到既能仿造,又能创新。 总之要尽量减少成套进口设备,只买技术和关键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改进、提高,进而达到技术反输出。 4 MRPII 的系统构成框架是怎样的。 P164166 答:( 1)主生产计划功能子系统( 2)物料需求计划功能子系统( 3)生产进度计划功能子系统( 4)能力需求计划功能子系统 4 MRPII 实施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P167168 答:( 1)客观需要是企业实施 MRP 的第一推动力( 2)组成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是实施成功的重要备件( 3)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是 MRP 实施 的基础( 4)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实施 MRP 的重要保证。 4 简述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P173 答( 1)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 2)劳动定额是 实行经济核算的基本依据( 3)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4)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原遇的主要依据。 50、 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有哪些。 P175 答:( 1)技术依据。 包括: a 生产条件; b 对工人地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 c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 ( 2)经济依据。 包括: a 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 b 整个生产周期产品总劳动量。 ( 3)心理生理依据。 包括: a 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 b 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 c 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 5简述技术定额法的内涵和步骤。 P177 答: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测定定额的方法地。 它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 技术定额法的步骤:( 1)分解工序:( 2)分析设备状况;(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 4)现场和分析计算。 5 简述技术定额法的优缺点。 P177 答:( 1)技术定额法的优点: a 重视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 操作方法的分析,有一定科学技术依据,制定的定额比较准准确 b 由于采用比较统一的衡量标准,定额易于达到先进合理水平,并能保持车间工种、产品间定额水平的平衡 c 有利于促进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向先进水平看齐,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可以发现和揭露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 2)它的缺点是:工作量大,较为费时费力 5 劳动定额统计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P181 答:( 1)通过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取得产品实耗工时的有关统计资料,为核算产品成本提供资料( 2)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各项指标,为考核生产工 人以及基层单位的生产成果、进行经济核算提供依据( 3)对现行定额的状况以及劳动定额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定额管理,适时修订和改进现行定额,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也不提高。 5 如何理解整体产品概念的三个层次。 P188 答:( 1)产品的核心层 产品的核心是产品的功能和效用。 ( 2)产品的形式层 包括商标、品牌、包装、价格、质量、特色等。 ( 3)产品的附加层 包括送货、安装、指导、维护、备件供应、信贷等,以及企业、经销高的声誉等。 5新产品的特点有哪些。 P189 答:( 1)高效率;( 2)大型化;( 3)经型化、微型化;( 4)简便化、多 功能、智能化;( 5)节能;( 6)多样化( 7)美学化 5 新产品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P191 答:( 1)必须符合国家的长远规划和市场需求;( 2)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经济政策;( 3)必须坚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4)必须做到高功能、低成本;( 5)必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三化水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5 新产品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P192 答:( 1)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增加产品的用途,使产品向高能化和多功化发展( 2)致力于体积小、重量轻、使产品向微型 化发展( 3)为最大限度方便用户,使产品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4)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使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5 新产品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P193 答:( 1)创造性( 2)长期性( 3)继承性( 4)耗资性( 5)风险性( 6)时滞性 5 新产品市场分析应考虑哪些因素。 P193 答:新产品的市场分析阶段,主要考虑:( 1)新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新产品竞争能力强弱( 3)新产品寿命周期长短( 4)原材料能否保证供应( 5)能否充分利用企业现用的技术力量和市场占有优势( 6)能否打入国际市场 60、 简述包装设计开发的过程。 P202 答:包装设计开发的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包装的市场研究。 第二阶段,包装结构及制作方式。 第三阶段,商品形象的规划及塑造。 第四阶段,包装设计创作。 第五阶段,喜好程度的研究。 6 商标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P203 答: ( 1)商标设计一定要根据企业理念以及事业领域来设计( 2)商标设计应简洁明了( 3)商标设计应形象、直观、艺术性强( 4)商标设计要利用色彩差异 6 现代生产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P206 答:( 1)增强生产系统的适应性( 2)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新定位( 3)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4)与分销商、供应高建立合作伙 伴关系( 5)充分开发利用休息资源,加强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管理。 6 如何理解世界级制造的含义。 P210 答:( 1)无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新技术( 2)准时生产方式( 3)充分授权的工人自主管理 (4)满足用户要求的高度的柔性制造系统。 三、 判断改错题 ( V)( 1)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 V)( 2)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来开展 ( X)( 3) 均衡生产,是指企业各生产部门都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 (生产过程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 X)( 4)清洁生产,是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要清洁卫生。 ( 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 X)( 5)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适合于大件小批、工艺复杂和规模较大的企业。 (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和规模较小) ( V)( 6)提高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是生产管理的任务之一。 ( V)( 7)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中,各事业 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 ( X)( 8)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产品。 (企业的产品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 ( V)( 9)企业规模越大,它所需要的生产单位的数止与越多、规模也越大。 ( X)( 10)企业协作范围 越广,则企业的生产车间组成越复杂。 (简单) ( X)( 11)高精设备拥有率较高的企业 其生产单位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 (简单) ( V)( 12)工艺布置是也称机床类型布置或工艺专业化布置。 ( X)( 13)从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的转变,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长。 (短) (p28) ( X)( 14)工艺专业化原则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 (对象) ( X)( 15)生产服务过程指为基本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 ( X)( 16)比例性是指企业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