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内容摘要:

孔取舍和补充 暗河 详查、勘探出 (入 )口处设站 井泉 详查、勘探 根据需要选择代表性点 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 详查、勘探 勘探坑道及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 ,简单矿区可省略 水化学样、细菌检验样 详查、勘探 可作为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点按丰、枯季取样 水化学分析 普查、详查、勘探 代表性水点 ,以控制地表水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原则 地面物探 普查、详查、勘探 根据需要布置 钻孔水文物探油井 详查、勘探 水文地质孔进行 气象观测 详查、勘探 远离气象台站的矿区 ,气象变化大时 ,应建立临时性的降水、气温观测站 矿区附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可利用时 ,可适当减少抽水试验或其他工作量。 勘探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分为区域和矿区。 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以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为重点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 矿区 ,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 ,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重点。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 ,区域一般采用 1∶ 50000?1∶ 10000。 矿区一般采用 1∶ 10000?1∶ 2020。 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 ,应全面搜集和充分利用航卫片解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相邻矿区的资料。 水文地质测绘应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详细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 其水化学特征、岩溶发育情况、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调查矿山老窿的分布 :对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进行水文地质编录 ,系统收集生产矿井或露天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 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 ,测量涌漏水量 ,有条件时 ,应观测钻进中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 ,必要时应测量稳定水位并进行简易放注水试验。 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 、裂隙性质、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 ,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 ,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 ,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 ,应采取有效地洗井措施。 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 ,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 分层抽水试验和分层测水位的钻孔 ,必须严格止水 ,并检查止水效果 ,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 钻孔孔径 视钻孔目的确定 ,抽水试验孔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 ,一般不小于 91mm,水位观测孔观测段孔径应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 钻孔应取芯钻进。 岩芯采取率 :岩石大于 70%,破碎带大于 60%,粘土大于 70%,砂和砂砾层大于 50%。 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 ,能正确划分含隔水层位置和厚度时 ,可适当减少取芯。 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 ,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 ,少数孔兼顾矿体主要储量分布 标高。 对底板直接或间接充水的矿床 ,应按勘探剖面加深控制 ,其深度以揭穿含水层的裂隙、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应结合矿区的物性条件 ,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水文物探测井含井中测流。 钻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外 ,均应封孔 ,封孔方法宜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的开采方式研究确定。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前应获得自然流场水位、流量变化趋势和速率的资料。 试验过程中 ,严禁抽出的水就地排放造成回渗或倒灌。 注意观测地面塌陷、沉降现象。 抽水试验方法分为稳定流和非稳 定流 ,可根据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要求选择。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程度确定 ,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 ,其值宜不小于 lOm。 当采用涌水量与降深相关方程预测矿坑涌水量时 ,应进行三次水位降低。 b. 稳定时段延续时间宜根据含水层的特征 ,补给条件确定。 单孔抽水试验最低不少于 8 小时 ,替水层抽水、带观测孔抽水和有越流以及潮汐影响的抽水 ,必须适当延长。 内钻孔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确定。 水位波动相对误差 :抽水孔 不大于 1%。 观测孔水位变化不大于 2cm。 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 :当单位涌水量大于 ,不大于其平均值的 3%。 当单位涌水量等于或小于 时 ,不大于其平均值的 5%,波动相对误差按式 1 计算 : 、流量、水温和水位恢复的连续观测资料。 (1)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梯定流量抽水 ,也可用定降深抽水 ,其降深值可参照 条执行。 孔水位、流量的波动误差可参照 条执行。 、流量累计观测时间 ,可按对数轴上的分格点进行。 d. 抽水延续时间应根据试验目的参照水位降深 ??时间半对数曲线 S 或 h2??lgt 形态确定 ,当曲线出现固定斜率的渐近线时 ,观测时间需后延续一个对数周期。 有越流补给时 ,观测时间则需曲线经过拐点后趋于水平时为止。 有观测孔时 ,应以代表性观测孔的 S或 h2??lgt 曲线判定。 ,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 ,观测时间参照 执行。 具有多层含水层的矿区 ,需要分层评价时 ,应进行分层抽水试验。 水文地质条件允许 ,可用井中测流方法进 行混合抽水 ,分层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大型抽水试验 ,必须建立在获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天然流场及其动态变化资料的基础上。 、降深次数和延续时间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试验目的和计算方法确定。 抽水水量应对天然流场有较大的扰动 ,尽可能暴露储存量与迳流量的转化关系和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 ,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方法确定。 宜布在不同的富水区、参数区、边界水量交换地段以及地表水、“天窗”、断裂带等地段 ,必要时外围区亦应布少数孔控制。 d. 具体观测方法应按专项设计执行。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 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即应选择代表性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动态观测 ,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观测内容包括 :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 水位、水量、水温观测 ,一般每隔 5?10 天一次 ,雨季或急剧变化时段加密。 日变幅大的地区 ,应选定一个时段进行微动态观测。 水质一般按丰、枯季取样。 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当勘探周期不足一年的中、小型矿床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视矿区条件酌定。 地 下水动态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勘探工作结束后由生产部门继续观测。 矿坑涌水量计算 矿坑涌水量计算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勘探设计时应初步确定其计算方案 ,并在勘探过程中 ,随着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的深化逐步的修正和完善。 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边界条件、充水方式 ,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及合理的方法计算矿区一期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需预先疏干的矿床 ,应计算相应水平疏干漏斗范围内的地下水储存量 ,必要时 ,估算最低开拓 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主矿体在侵蚀基准面以上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 ,可计算全矿区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矿坑涌水量计算主要方法有 :比拟法、数理统计法、水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和物理模拟法等应根据概化的矿区水文地质模型和所获得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情况选择 ,必须注意计算方法的使用条件 ,有条件时应采用几种方法计算和对比。 对计算成果应进行详细评述 ,推荐作为矿山一期开拓水平疏干排水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分析论证计算涌水量可能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及矿床开采后矿坑充水因素和涌水量的变化。 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对矿坑排水应对其利用的可能性及可利用程度做出评价。 矿区内有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时 ,应根据现有资料做出评价。 矿区无可供利用的水源时 ,应在区域上指出供水方向。 矿区内有地下热水时 ,应圈定热异常范围 ,大致查明热水的形成条件 ,估算热水量 ,测定其化学成分 ,分析热水开发利用前景。 根据矿区水化学分析成果 ,研究赋存矿泉水的可能性 ,对达到 GB 8537?87《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水点 ,应对其利用的可能性做出初步评价 ,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 议。 5 矿区工程地质勘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