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内容摘要:

的确认有效后完成。 () 135.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对所有已知的测量变化的来源应形成文件。 (√) 136. 在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指南( GUM)中给出了用于合成不确定度要素及提供结果时所涉及的概念和所用的方法。 (√) 137.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必须考虑测量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 () 138. 在分析以前的校准结果和评价几种类似的测量设备的校准结果时适当地采用统计技术有助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 139. 不是所有的测量结果都必须溯源到 SI 单位标准。 () 140. 对 SI 单位的溯源应通过相应基准或自然常数实现。 (√) 141. 自然常数的值与 SI 单位的关系是已知的,并被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推 荐。 (√) 142. 在合同情况下,经双方同意,可使用公认的标准。 ()(必须当不存在 SI 单位或不存在已被承认的自然常数时) 中国 3000 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143. 溯源通常是通过其本身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的可靠的校准实验室来实现。 (√) 144. 国家计量研究机构对国家测量标准和它们的溯源负责。 (√) 145. 测量结果不可以通过进行该种测量的外国计量研究机构溯源。 () 146. 有证标准样品(有证标准物质)可认为是参考标准。 (√) 147. 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 (√) 148. 应 规定获得和使用顾客满意信息的方法。 (√) 149.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不得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审核一起进行。 () 150.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不得由第三方人员进行。 () 二、填空题 1. 测量管理体系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 测量过程是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 测量设备是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 计量特性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5. 计量确认是为确 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6. 计量确认通常包含(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7. 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8. 计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9. 计量保证是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准确度)的全部(规范)、技术手段及必要的各种运作。 10. 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11. 计量基准(标准)是为 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12. 计量器具(测量仪器)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量具。 13. 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中国 3000 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14. 溯源等级图是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 15. 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 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16.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7. 检测是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18. 审核是确定(计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 的(检查)。 19. 评审是由(企业最高领导)就计量方针和(目标),对计量工作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定)。 20.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 21. 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22.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 23. 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 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 24. 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用其设备,通常提供设备规范,给出测量范围、(最大负载)、环境条件限制等。 25.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 26. 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外部供方的准则并形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 27. 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28. 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29. 应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 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 30. 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测量过程的记录。 中国 3000 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31. 计量职能应就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满足来监视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 32.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应包括确定所用的方法,方法中包括(统计技术)和它们的(使用范围)。 33. 通过确保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应能提供防止偏离要求的机制。 34. 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 35. 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6. 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损坏)、过载、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误操作、(封印或保护装置破坏或破裂)、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如电磁场、灰尘),应将该设备从服务区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