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内容摘要:

2G 技术指标要求 (1) 室内覆盖系统的场强不低于室外场强,能保证 95%(主要活动区域)以上设计区域下行信号强度≥ 80dBm,电梯、地下等其它区域信号强度≥ 85dBm; (2) 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内,为防止信号过度泄漏: 5 层以下可以采用定向吸顶天线; (3) 如果楼宇周边有立交桥、过街天桥,可以根据桥的高度适当增加定向天线的使用楼层; (4) 由不同基站覆盖的相邻楼宇,如果距离小于等于 20 米,需要增加定向天线,防止泄漏。 4 (5) 切换要求 为确保切换成功率,各个出入口覆盖电平符合以下标准: 出入口为慢速人行出入 口,室内覆盖系统电平≥ 85 dBm,且室外基站信号电平≥ 85 dBm 的交界区的最短长度大于 10 米。 出入口为高速车辆出入口,室内覆盖系统电平≥ 80 dBm,且室外基站信号电平≥ 80 dBm 的交界区的最短长度≥ 35 米。 (6) 质量要求 在满足以上条件情况下,保证设计要求区域通话效果良好,切换正常, 95%的设计区域占用室内覆盖系统的信道。 室内覆盖区误码率( ReQual)等级为 3 以下(含 3 级)的地方占 97%以上。 同频干扰保护比: C/I≥ 12dB(不开跳频 )C/I≥ 9dB(开跳频 )。 邻频干扰保护比: 200KHz 邻频干扰保护比: C/I≥ 6dB、载波偏离 400KHz时干扰保护比: C/I≥ 41dB(工程设计中需对以上 C/I 值增加 3dB 的余量)满足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3 室内分布系统 信源 建设指导原则 GSM 信源选择原则 目前,在 GSM 室内覆盖中,最常用的室内覆盖信号源包括室内宏蜂窝、室内微蜂窝、 BBU+RRU、光纤直放站、无线直放站等。 (1) 室内宏蜂窝 室内宏蜂窝主要应用在高话务量、覆盖区域大、基站选址容易的高档写字楼、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奥运体育场管等重要场所。 对于大区域覆盖,馈线传输线损大,可采用宏蜂窝加光纤直放 站 (或 GRRU) 方式进行覆盖,重点酒店、办公楼等可采用宏蜂窝加干放方式进行覆盖。 建设室内宏蜂窝为信源,可以增加系统话务容量,便于后期的小区扩容和小区分裂。 不过需建设配合室内宏蜂窝的传输、机房和电源配套,建设周期很长,成本很高。 (2) 室内微蜂窝 室内微蜂窝主要应用在中小规模话务量、基站选址不太容易、对扩容要求不高的写字楼、商场、酒店等重要场所。 采用微蜂窝加干放方式进行覆盖。 建设室内微蜂窝为信源,可以增加系统的话务容量,对电源和机房的要求不高,不过需5 建设相应的传输配套,建设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3) BBU+RRU BBU+RRU 主要应用在中大规模话务量、基站选址难、容量弹性较大的写字楼、商场、酒店等重要场所。 建设 BBU+RRU 话务容量大,组网灵活,能将富裕话务容量进行拉远,有效利用资源。 (4) 光纤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主要应用在覆盖区域分散、覆盖面积广的小区,补盲覆盖的电梯、地下室、小面积办公区域、交通要道、郊区村落等场所。 建设光纤直放站不能增加系统话务容量,对电源和机房的要求低,不过需建设相应的传输光缆,建设周期较短,成本较低。 (5) 无线直放站 无线直放站主要应用在覆盖区域分散的小区,补盲覆盖的电梯、地下室、小面积办公区域、交通要道、郊区村落等场所。 建设无线直放站不能增加系统话务容量,对电源和机房的要求低,无需传输资源,建设周期短,成本低。 功率配置原则 GSM 系统: 需根据各地市公司采购信源的厂家、型号及配置的载频数确认信源功率输出大小,考虑以后的扩容,功率预算预留 3dB 的余量。 接地要求 防雷与接地要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YD50682020《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执行。 室内接地 设备的 工作地、保护地应接入同一地线排,地线系统采用 联合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要求小于 10 欧姆。 从机房所在楼房的地网单独拉一根截面积 ≥ 95 平方毫米的总地线进机房,接到机房的室内地线排上。 室内地线排应尽量靠近地线进口,拉进机房的母地线必须直接连到室内地线排上,不能再经过任何设备 (如 :交流屏 )才下地,必须直接落地。 室内设备要求用截面积不小于 16 平方毫米接地线与地排连接,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个设备,不能两个或多个设备同接在同一点上。 6 室外接地 基站铁塔、天线支撑杆、走线梯等室外设施都应与防雷地网良好接触,并做好防氧化处理,要求接地电阻小于 5 欧姆。 基站室外天线不论 安装在铁塔上还是在天面支撑杆上都应设避雷针,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避雷针要有足够的高度,能保护铁塔上或杆上的所有天线。 即所有室外设施都应在避雷针的 45 度保护角之内。 容量规划原则 (1) 在 2G 建设初期,室内分布单小区载频配置以 O6 为主,数据业务需求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