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营业厅内设计计算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312cD h 毕业设计 13 A 、E 轴柱 11117 .1 4 5 1 0 2 .5 1 52 .8 4 1 1 0  6580 B、C、 D 轴柱 03 10214 11 11   7685 ∑ D=2 6580+7685 3=36200 mkN/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由设计任务书已知有关风荷载的参数, 4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可以知道,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2)(0 BhhW jizszk   ( ) 潍坊基本风压为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地面粗糙度为 B类;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由建筑物的体型查得 : 12 0 . 8 ( 0 . 4 8 0 . 0 3 ) 1 . 2 9s s s HL        ; z 风振系数,《荷载规范》规定,对高度大于 30m 而且高宽比大于 的 房屋结构,应该采用风振系数 z 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选自 P46)[3]。 本建筑基本自振周期1 9   ,而且且高宽比,所以取 z ; ih 下层柱高; jh 上 层柱高; B迎风面的宽度, 。 毕业设计 14 表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离地高度 mz/ z z s 0W)( 2mkN ih)(m jh)(m kW)(kN 0 12 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计算  ijjj DVu ()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位移: 式中 jV 第 j层的总剪力。 ijD 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juΔ 第 j层的层间侧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能用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顶点的侧移值。 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等于标高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层侧移 ju = jj ju1 顶层侧移 u = nj ju1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表 层次 jW)(kN )(kNVj )/( mkND ju)(m ju /h 4 98300 1/45000 3 98300 1/18000 2 98300 1/9000 1 36200 1/4142 侧移验算:框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为 1/550。 本框架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在底层,其值为 1/4142 满足 1/41421/550 的要求,则框架侧移刚度满足要求。 毕业设计 15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在风荷载下的内力可用 D值法(改进的反弯点法)进行计算。 步骤为: (1)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 (2各柱反弯点高度。 (3)各柱的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 (4)各柱的轴力和梁剪力。 第 i 层 第 m 柱所分配的剪力 : iimim VDDV ; ii WV  () 柱弯矩: hyVM imc )1( 上 ; yhVM imc 下 ()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 3210 yyyyy  () 梁端弯矩: 中柱节点: )+( 下上右左 左左 ccbb bb MMiiiM  ; )+( 下上右左 右右 ccbb bb MMiiiM  () 边柱节点: 下上 + ccb MMM  () 梁端剪力 : l MMV bbb21  () 柱轴力  ni krblbi VVN1 )( () 毕业设计 16 表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 轴号 层号 h/m i 0y 1y 2y 3y y /yhm A轴 4 0 0 0 3 0 0 0 5 2 0 0 0 1 0 0 0 5 B轴 4 0 0 0 5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5 C轴 4 0 0 0 5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5 D轴 4 0 0 0 5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5 E轴 4 0 0 0 3 0 0 0 5 2 0 0 0 1 0 0 0 5 毕业设计 17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 轴号 A轴 B轴 C 轴 层号 4 3 2 1 4 3 2 1 4 3 2 1 /iV KN D 98300 98300 98300 32600 98300 98300 98300 32600 98300 98300 98300 32600 imD 16600 16600 16600 6580 21700 21700 21700 7685 21700 21700 21700 7685 imDD /imV KN /yhm /.cM KNm上 /.cM KNm下 3 /.bM KNm左 0 0 0 0 /.bM KNm右 2. 5 毕业设计 18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轴力与梁端的计算 层 号 梁端剪力 kN/ 柱轴力 kN/ bABVAB跨 bBCVBC跨 bCDVCD跨 cANA轴 B 轴 C轴 bBCbAB VV  bCDbBC VV  4 0 3 0 2 0 1 0 毕业设计 19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⑴ 屋面(上人)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m2 SBS 改性沥青卷材防水: 20厚 1∶ 3 水泥砂浆找平 : =100 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 =11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层 = 合计 : ⑵ 各楼层面 1∶ 2 水泥砂浆 20厚: =C10 混凝土垫层 60 厚: = 8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0 .0 8 2 5 2 .0 /kN m 合计: ⑶ 梁柱自重 横向框架梁中跨: 结构自重: ( ) 25 /K N m    抹灰层: KN/m 合计: 横向框架梁边跨: 结构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次梁自重: 结构自重: 抹灰层: 合计: 柱自重: 结构自重: 25 kN m   抹灰层: 合计: ⑷ 内外墙自重 单位面积上外墙体重量 : 15+17= 单位面积上内墙重量: 15+17= 门自重: 窗自重: 幕墙自重: KN/m2 毕业设计 20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mkN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 雪荷载: 20 kN m 220 5 5krS S k N m k N m   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 计算单元 取④轴线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宽度为。 荷载传递如下图。 荷载计算 1 框架梁承受的荷载有 :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与框架梁相邻的板面三角形荷载还有框架梁自重,都为均布荷载。 楼面荷载分配为等效荷载。 其中 短向分配: 5/8aq 长向分配: 2322aabb[1 2 ( ) +( ) ]aq 横向框架梁上集中荷载 :(次梁 250mm 500mm)其中 a =, 2b= 故有2322aabb[1 2 ( ) +( ) ]= ⑴ AB 跨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板传至梁上的荷载,简化计算等效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如图: 毕业设计 21 恒载: KN/m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活载: =主梁自重: DE跨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 =+= KN/m 活载 =板传荷载 = KN/m 楼面梁:恒载 =+= KN/m 活载 = KN/m 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次梁 250mm 500mm)。 a楼面梁 Gk1 = Qk1 = b.屋面梁 WKL G1 = QW= E轴的纵向集中荷载: 顶层柱:恒载 = =+  ( +) + = 活载 =板传荷载 =  (+)= 标准层:恒载 =+  ( +) + + = 活载 =( +) = 基础顶面荷载 =+ = BC、 CD跨均布荷载同 DE 跨。 AB跨框架梁 : 屋面板传荷载同 DE跨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KN/m 活载: =B轴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毕业设计 22 顶层柱: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 + += 活载 ( +) = 基础顶面荷载 = +++= 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  ( +) + + = 活载 =(+)= 标准层 恒载 =+   ( +) + += 活载 ( +) = 基础顶层恒 载: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