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最新20xx版重点整理内容摘要:

V)=380000/( 2618) =47500 元。 生产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R=C/( 1V/P) =38000/( 118/26) =1225806元。 第六章 计划 : ( 1)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就是明确管理 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计划的几本特点: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适应性、经济性。 ( 2)计划的“ 5W1H”:( what/why/when/where/who/how to do i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为什么做(原因),何时做(时间),何地做(地点),何人做(人员),怎么做(方式、方法、手段)。 ( 3)计划的分类:按计划的形式分: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 按计划的期限分: 长期、中期、短期。 新增按照计划的性质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 4)滚动计划法及其特点、优点 (新增) 滚动计划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它不象静态分析那样,等一项计划全部执行完了之后再重新编制下一时期的计划,而是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即向前滚动一次,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对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滚动计划发法的特点是“分段编制、近细远粗”,“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 滚动计划法,既可用于编制长期计划,也可用于编制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和月度生产作业 计划。 不同计划的滚动期不一样,一般长期计划按年滚动;年度计划按季滚动;月度计划按旬滚动等等。 优点:①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的衔接起来,而且定期调整和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问题,使计划更符合实际。 ②较好地解决了各阶段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更好的发挥其指导生产的实际作用。 例如,某企业在 2020 年底制定了 2020— 2020 年的五年计划,如采用滚动计划法,到 2020 年底,根据当年计划完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原订的五年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此基础上再编制 2020- 2020 年的五年计划。 其后依此类推,如图所示: ( 5)甘特图及其特点 (新增) : 甘特图也称为条状图,是 1917 年由亨利 甘特开发的,其内在思想较为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的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甘特图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是: 项目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或其他的任务资源分配的相关领域。 特点:简单、醒目和便与编制。 ( 6)愿景与使命:愿景(新增)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 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 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 7)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目标管理就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目标管理的特点: 员工参与管理, 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强调自我评价, 重视成果。 ( 1)计划的作用: 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 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 ( 2) 战略计划的 重要性(新增):①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②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顺境下,尤其要考虑逆境下应该采取什么行动;③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出乎意料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避免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大的波动。 ( 3)战略计划和长期计划的区别(新增): ①战略计划是一种可以改变组织性质的重点计划,如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资源等,但它不包括素有细节;而长期计划则是全面性的计划,包罗组织的各主要工作; ②战略计划的制定通常是由少数高层领导人参与;而长期计划 却是由各层管理人员参与; ③战略计划着眼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是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核威胁来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它是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和把握的结果;而长期计划的着眼点是组织本身,即如何使组织的整体目标结构仍能长期保持协调和配合。 ( 4)企业的基本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差别化战略:就是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其差别竞争优势。 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 5)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新增):人本主义与效率主 义二者的结合。 ( 1)联系实际分析计划制定的程序: 评估机会 (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组织的长处、组织的短处)、 确定目标 (组织要向哪里发展、打算实现什么目标、什么时候实现)、 确定前提条件 (组织计划在什么环境下实施)、拟定各种备选方案(为了实现目标,有哪些最有希望的方案)、 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那个方案最有可能使组织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益实现目标)、选择方案 (选择组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拟定辅助计划 (投资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培训计划等)、 编制预算 (项目预算、销售预算、采购预算、工资预算 )。 ( 2)计划工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第三篇 组织篇 第七章 组织 ( 1)组织的概念(新增):静态:实质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动态: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 ( 2)组织特征: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具有的一定的权责结构。 ( 3)组织的分类: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按组织的性质分为政治 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按组织目标的不同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组织,按照组织的特性分为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按照组织有意建立还是自发形成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按照组织形态分为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 ( 4)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设计就是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 5)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 6)管理幅度与层次的关系: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 ( 7)垂直结构与扁平结构:垂直结构即多层次结构,最高层与作业层之间存在较多的管理层次,每 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小。 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一种组织形态,属于分权组织。 ( 8)职权的概念及分类:职权指的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有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 9)组织结构的概念: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 1)组织的作用: 工作任务清晰化, 资源分配统筹化, 工作内容专业化, 工作衔接无缝化。 ( 2)组织的目标: 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积聚组织成员的士气, 使组织持续发展。 ( 3)管理幅度的影 响因素: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领导风格、下属的素质、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沟通和联络技术、授权的程度、 新增两个:管理的规范性和空间的距离的远近、 外部环境。 ( 4)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影响因素: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发展阶段。 设计原则:目标统一原则、专业化分工原则、 新增两条,统一指挥原则和精简高效原则、 责权对等的原则、有效管理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 5)组织设计的部门化 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按顾客划分部门、 新增一个:按照流程划分部门 :根据组织活动在 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进行的部门划分,如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等,生产部门则进一步划分为纺纱、织布和印染等。 按照流程划分部门符合专业化原则,能够利用专业技术和特殊技能,简化员工培训,同时部门间的关系清晰,责任明确。 但是按照流程化分不适合培养全面的综合管理人才,一个部门发生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目标的完成,同时需要部门间的紧密协调和高层的严格控制。 ( 1)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 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 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 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是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