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解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另一桩就是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 (四)格局初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改革开放仿佛一股和煦的春风,不但振兴了整个农业经济,而且彻底改观了城市的经济面貌。 经过多年的酝酿、探索、试验和实践,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 改革向城市进军  在企业史上,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个尝试承包制的厂长,却是最早因承包受到举国瞩目的人。  话说 1984年,河北石家庄造纸厂酝酿着找个能人来承包,一年只要交厂里 17万就行了。 销售科长马胜利站了出来,说:不是没有人敢接这 17万吗。 我接,我要把这 17万倒个个儿,保证今年完成 70万。 市里组织了 160人的“答辩会”,在听了马胜利的承包演讲后,当场让他承包造纸厂。 他在厂门口竖起个 ,上书“厂长马胜利”。 结果,承包第一年就为厂里盈利 140万元,承包 4年,利润增长。  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上世纪 80年代,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曾在一部改革题材电影 ——《 血,总是热的 》 中饰演一位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改革家 ——凤凰丝绸厂厂长罗心刚。 凭借这个角色,他获得了第 7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 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20多年过去了,罗心刚在影片结尾那段激情澎湃的演说,杨在葆至今仍能完整背诵出来:“ …… 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像一架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锈住了,咬死了,可只要用我们的血做润滑剂 …… 这话已经说滥了,不时髦了,没人要听了,可无论如何,我们的血总是热的。 ”  年广久的“傻子瓜子”,邓小平说,安徽出了“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 万紫千红才是春  1986年 11月 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 范尔林先生访华。 邓小平会见他时专门提到了中国也发行了股票。 范尔林很高兴,随即向邓小平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 中国领导人也回赠了一件礼物 ——一张 50元面值的飞乐股票。 范尔林接过这张股票,又高兴又惊讶:中国改革开放才 6年,居然有了股票,而且他是持有中国股票的第一个外国人。  历史的奇迹往往就是在这平凡不经意中创造的。 范尔林的这一股,通过多年的送配,一股变成了 3183股,市值由50元变成最高时的 ,回报率高达 2152倍。  股份制、三资企业应运而生。  (五)东方风来,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用这句《 春天的故事 》 中的歌词来描绘上个世纪 90年代初涌动于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开放热流,应该是比较贴切的。 随着邓小平的南国之行,这股股涌动的春潮,不仅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温暖气息,也敲动了人们因憧憬未来而激动的心。  思想的交锋  1991年, 《 解放日报 》 副总编辑周瑞金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了 《 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 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  在南海边写下诗篇  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是通过阅读一篇被全国报刊转载、名为 《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 的长篇通讯了解到邓小平南巡的。 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活跃的青年群体当中有一些人开始经商,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把他们叫“九二派”。 朱新礼的事业就真正开始于 1992年,那一年他已 40岁,从山东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位子上辞职下海,创办汇源。 16年后,他所领导的企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 他说,正是创业的艰辛历程,使得他对“九二派”这个概念表现出由衷地好感和认同感。  (六)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 “市场经济”千呼万唤,终于堂堂正正地载入了十四大报告,成为全党的共识。 至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划上了句号。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苦苦探寻。 随着一个个教条的被抛弃,一个个禁区的被突破,全党正向真理步步逼近。 一种新的经济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被确立了。 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 1992年 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束了 10多年的争论,第一次在改革目标模式上取得了共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