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规章制度实施模板内容摘要:

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 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 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平衡测试。 (2) 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 雨水处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② 污 (废 )水处理及利用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 (废 )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 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对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或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处理。 (3) 用水安全 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后的雨水、污 (废 )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 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 施。 (4) 鼓励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给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用水。 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结合建筑条件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 可根据校园建筑条件和特点积极采用热回收型热泵系统,提高校园空调采暖及热水供应系统综合能效比。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 不得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 (建设部 218 号公告 )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 节约用材 ①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应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 ② 土建与装修及新技术材料应用一体化设计。 ③ 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工厂化、规格化、多样化、半成品化、装配化和模数化的建筑 工程材料与部品。 ④ 在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7)室内环境质量 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保障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体现“ 以人为本 ” ,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1) 室内空气品质 ① 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新风量及送风方式设计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卫生要求。 ② 对要求空调的大空间建筑宜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改善室内空间气流、温度及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提高空调通风效率。 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 械通风复合系统方式。 ④ 有条件时设置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显示装置,集中空调系统中利用co2 浓度监测控制空调新风。 (2) 热湿环境 ①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温度、湿度、风速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的要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节能运行的倡议。 ② 新风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考虑过渡季节全新风节能运行设计。 ③ 寒冷地区采暖系统应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设计,并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 ④ 高大场馆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 3)采光与照明 (1)室内采光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的要求。 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要求。 (2)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 (3) 室内照明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50034)的要求。 ① 室内照明指标设计和功率限值符合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要求,室内公共空间照明采用分区照明和自动控制措施。 鼓励采用led、无极灯、三基色荧光灯等绿 色节能灯具。 ② 教室照明应结合校园特点设计节能控制方式。 4)声环境 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建筑设备、机房等采取消声、隔振及减震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及振动干扰。 建筑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要求。 建筑沿交通干道的外墙、外窗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 施工与工程监理及验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环保施工。 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1)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校园建设的施工现场应注意场地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维护。 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 努力减少施工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控制施工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施工的资源节约 (1) 施工节能 应实施包括施工方案、资源管理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组织总设计。 应对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进行计量、监管。 严禁使用非节能型大功率用电器具。 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 4%以上。 (2) 材料节约 应通过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组 织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约。 加强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重复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使用率超过 70%。 (3) 施工水资源的节约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安装计量装置。 有条件的工地要充分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施工监理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验收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等国家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和 规范。 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介入工程建设及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将来运行管理。 运行维护阶段 校园用能设备主要为采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应重点强化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阶段的技术、管理及行为节能 (节水 )措施。 对大型物业管理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应导入公平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招标。 逐步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 学校应与物业管理公司制定节能减排管理目标。 设备系统节能 (节水 ) 1)集中空调 (1) 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 施。 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2) 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 (3)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 (4) 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 26℃ ,冬季不高于 20℃。 (5)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19210)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6)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 2)采暖 (1) 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 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 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 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 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2) 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3) 改善管网输配性能。 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 避免 “ 大流量、小温差 ” 不经济运行状况。 (4) 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 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 善系统调节能力。 (5) 强化节能运行。 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 (6) 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7) 逐步推行供热按热量计费管理方式。 3)绿色照明 (1)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 (2)对学生宿舍照明,鼓励实施定时熄灯制度。 (3)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 (4)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4)节水 (1) 节约用水 ① 绿化浇灌、景观 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 ② 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 ③ 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 水质管理 ① 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② 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 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 行为节能 (节水 ) 加强校园节约文化建设,树立节约理念,普及节约科技。 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行为中。 1)行为节能 (1) 校园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 (2) 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 (3) 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 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 过渡季节尽量不开或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为主。 (4) 离开办公室前随手熄灯、人离关机。 (5) 倡导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学校班车的满载率。 提倡校园内使用自行车。 公务用车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按规定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 2)行为节水 (1) 公共用水场合张贴节约用水提醒标示牌。 (2) 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