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 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此可见,导致城市贫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因此贫困的原因不能局限于单一因素的作用,而应力求使分析全面、综合。 失业问题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2 城市贫困的产生是多样化的,失业是其中之一。 随着 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早已结束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全民就业时代,竞争上岗成了就业的新时代,然而有上岗必定有下岗。 在最近十几年来,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成为各 级政府不得 挖空心思来 着重解决 的 一个难题。 因为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反过来制约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据人保部 统计, 20xx 年中国城镇失业登记率为 %, 20xx 年为 %,由于就业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失业或下岗人员都不是及时就业。 一方面,失业或下岗导致他们的家庭收入都不是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大量存在很容易滋生城市贫困的人群。 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一 随着 高速的 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国家人口 众多 ,以及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种种问题,大多 数城镇居民的生活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从收入分布的情况来看,收入很高和收入很低的人群在城市人口中都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收入介入二者之间,属于中等水平。 社会上中等收入的群体所占比重越大,社会的稳定程度越高。 这是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初步形成。 特别是近些年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报酬,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加之一些垄断行业不合理分配造成的高收入和一些人或多或少的 “ 灰色收入 ” ,出现了一定 数量的高收入人群。 与此同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城市中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却没有改善或改善很少,从而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一些城市由于主导产业为煤炭、森工、有色金属等弱势产业,加之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国有经济成分比重过大,又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区。 这部分人不仅是收入很低,而且生活的安全感比过去大为降低,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其中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的人对前途缺乏信心。 进入九十年代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1997 年 20%的最高收入户的人均 收入是 20%最低收入户的 倍, 1998 年扩大到 倍; 1997 年城镇居民 10%的最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是 10%最低收入户的 倍, 1998 年扩大到 倍。 贫富差距的另一个侧面是地区差别,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容易导致地区歧视的产生,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人们 “ 相对贫困 ” 感的增强,对社会心理造成很大冲击,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极重要的不安定因素。 同时,由于中国城镇人口与单位制的结合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3 相当紧密,个人完全依附在单位之中,因而使单位(企业)经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