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__中国企业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 ,而东盟各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却呈下降趋势。 《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 ,20xx 年上半年 ,流入东盟主要 6 个成员国的外资约为 65 亿美元 ,比 20xx 年同期下降 了 60%。 其中 ,马来西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由 20xx 年同期的 31 亿美元骤减到 亿美元 ,降幅达 80%。 流入印尼和菲律宾的外资同比减少了 70%,流入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的外资同比分别下降了56%、 35%和 22%。 同时 ,许多原在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外资企业纷纷将业务转向中国。 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 ,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 ,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强大的中国很有可能将会在本地区称霸 ,直 接影响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 第二 ,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归结起来 ,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 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 ,历史上越南入侵过柬埔寨 ,至今两国关系貌合神离。 近期 ,马来西亚与印尼出现了关于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的主权争执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出现了关于白礁岛的争执 ,印尼与菲律宾之间也发生了有关岛屿主权的争执 ,这些都反映出东盟内部尚缺乏地区整合的大局观念。 二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 东盟许多国家都 是党派林立、纷争不断 ,有的国家军人政府当政 ,有的国家内阁变换频繁。 另外有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及恐怖分子活动猖獗 ,加上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反恐战争的刻意扩大及对伊斯兰教派和回教徒传统的敌视 ,造成东盟国家内部民族情绪高涨。 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来直接投资 ,阻碍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 ,客观上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自贸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民族宗教差异。 东盟内部宗教信仰不同 ,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是传统的回教国家 ,泰国和柬埔寨则遵从佛教 ,菲律宾大部分国民信奉天主教 ,而越南和老挝则是“社会主义”体制。 近 年来 ,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抬头及回教徒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 ,加上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徒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宗教信仰间冲突时有发生。 第三 ,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雷同化 东盟的 10 个成员国中 ,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 ,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 新加坡的人均 GDP 目前已近 3 万美元 ,而越、老、缅、柬四国还不到 400 美元 ,人均 GDP 相差约 70 倍 ,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 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 30 倍的差距水 平。 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 ,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 ,而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方面互补性并不明显。 东盟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年来又大都转向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 ,东盟国家在国内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上呈现出雷同化的特征。 亚洲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 ,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率低下的弊病并没有根除。 从 区内贸易上看 ,1999 年东盟成员国内部的相互出口额为 亿美元 ,占东盟全部出口额的 %,而同期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 %和 %。 由此看出 ,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 ,东盟尚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 经济和贸易结构的雷同化限制了东盟内部各成员国贸易创造效应的发挥。 另外 ,东盟内部市场的相对狭小加重了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东盟 10 国的总人口为 亿 ,1998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7370亿美元 ,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大 ,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内部市场潜力较小。 20 世纪 70 到 80 年代 ,东盟国家主要是为日本生产下游的电子产品 ,出口方面主要依赖日本市场。 到了 90 年代 ,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美国新经济的兴起 ,东盟国家的出口又开始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1998 年金融危机以后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加强。 20xx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国内需求趋于疲软 ,经常项目逆差开始逐渐减少 ,其消极影响也开始波及到东盟国家 ,特别是 9。 11 事件发生后 ,随着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东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也相应滑落。 内部市场的狭小限制了东盟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则严重削弱了东盟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一旦主要的出口地区发生市场萎缩和剧烈价格波动 ,就会对集团内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第四、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 ,主导权纷争激烈 现实情况表明 ,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核心经济力量的协调和引导。 1995 年墨西哥发生严重金融危机时 ,正是因为美国的全力注资解救才使得危机没有波及其他的美洲国家。 区域内核心国家的职能在于协调成员国政策、稳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 而东盟成员国中这种核心国家目前尚不存在 ,中坚力量的缺乏降低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 在 1997 年的金融风暴中 ,东盟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竞相贬值本国货币 ,造成危机在各个国家中迅速蔓延 ,东 盟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和共同应对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对于东盟成员国来讲 ,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 印尼无论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上讲 ,都是第一大国 ,但是其经济实力的相对不足无疑影响了其大国地位和形象。 多年来 ,印尼政府积极扩大对外交往 ,做“东盟龙头老大”的梦想始终没有动摇 ,只是目前国内纷乱的政局和不太景气的经济形势使其力不从心。 马来西亚对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一直耿耿于怀 ,20xx 年 10 月 ,马来西亚政府提出 ,“为更有效协调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建议在马设立 10+3 秘书处 ,期限为 5 年 ,马政府愿提供 1000 万美元作为基金。 但大多数成员国认为 10+3 秘书处与东盟秘书处在功能上有所冲突 ,且 10+3 机制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交由东盟秘书处处理 ,另行设立 10+3 秘书处没有必要。 作为最发达的成员国 ,新加坡力图在东盟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但因其历来与美国及以色列等国关系密切 ,且经常性的单边对外交往 ,故其在东盟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形成。 中国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15 周年纪念峰会 总之 ,核心经济领导力量的缺乏以及内部成员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将使得东盟自贸区以及东盟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布满坎坷。 第五 ,东盟内部个别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 东盟自贸区主要是要求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