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小时,无霜期 268 天,非常适宜毛竹的生长。 20xx 年的冰冻灾害,分宜县大砻下林场的毛竹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根据目前毛竹林杂 灌 丛生,土壤板结,竹林老化的现状,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以其中 3800 亩毛竹林作为示范,对其进行林地清理、垦复、施肥、号竹等工作,充分满足毛竹的生长需求,毛竹必将蓬勃生长,预计年新增立竹 万根,毛竹平均增粗 23 公分,平均增高 13 米。 增加销售收入 114 万元,剩余尾料收入 万元,年产笋量净增 380 吨,增加收入 万元,共产生产值 万元,利润 万元。 目前毛竹在市场上较为紧缺,供不应求,今后的毛竹价格预计还将上涨,日后毛竹仍将是林农增收的亮点。 郁郁葱葱的毛竹林必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四季常青的竹叶,浓密的竹林冠和众多的竿茎对降水具有良好的截流作用,改变了雨水降流的方向和方式,降低了降落速度,从而缓解了降水对土壤的溅蚀和泾流对土壤的冲刷,同时也增强了山地的水源涵养力。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 建设 背景 项目 建设 背景及意义 7 分宜县竹类资源据初步调查,全县自然分布约竹种的 3 属 15 种,刚竹属竹种为主,毛竹占绝对优势,据 20xx 年清查资料,全县竹林面积 15 万多亩,虽然竹类资源丰富,但竹林资源质量差,特别是 20xx年遭受的雨雪冰冻灾害和近年过度挖笋、砍竹,资源质量明显下降,毛竹低产林大面积产生,每亩立竹不足 100 株的林分占 70%左右,同时立竹胸径迅速下降,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些是当前竹林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毛竹林普遍经营粗放,全县约有 2/3 的毛竹处于砍竹、挖笋,而不抚育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竹笋价格高,林农无节制地挖笋,竹鞭、鞭芽 损坏严重,个别地方春笋几乎挖光,致使竹林残败。 而竹林采伐又往往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过量砍伐大径竹株。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竹林资源被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林改分山到户,林农对竹林培养有所重视,着手抓竹类原料林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低产毛竹林改造,采取砍杂抚育,控制砍伐和科学留笋养竹等技术措施,使低产毛竹林通过改造达到丰产毛竹林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毛竹产业符合全省林业产业调整方向。 林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但和全省各地情况一样,林业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杉、松等用材林面积过大,需要砍 伐原木材出售或通过加工而产生经济效益,既破坏生态环境,又是多年的投入只一次性产生效益,投资大而长,见效慢而短。 二是一年栽树多年产生经济效益 8 的经济林面积过小,除原木外的可供加工的林产品产量很小,林产加工业十分落后,林农收入较低。 因此,发展特色毛竹林是我县林业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 本项目发展毛竹产业,既提供竹材,又可通过加工提供竹质人造板、竹质日用品。 既不破坏生态环境,林农又能每年从中得到收入,并且通过加工使毛竹再次增值,为财政增加收入,完全符合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 发展毛竹产业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 要求。 全球生态恶化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迫使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国内城市与农村的绿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促进自然与人文和谐社会的发展。 发展毛竹产业促进农民显著增收。 竹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首要产业,把竹产 业 作为县域经济,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 建立 毛竹低产 林 改造 示范 基地, 通过 政府引导扶持,以企业、大户、林农为主体 , 努力促进 毛竹产业发展 ,让广大的 竹农从竹产业中获 利。 打造 “ 分宜县域 竹产业经济带 ” ,加快竹产业发展。 通过 低产低效竹林改造 , 把竹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竹林培育为基础, 示范 带动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动力,政策扶持为保障,全面提升竹产业经营水平和整体效益 ,从而促进农民显著增收。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9 毛竹一是适应性广,适于多种土壤栽培,平均气温 1428℃,年平均湿度 75%85%,年降水量 1000 毫米左右的地区都可栽培。 我县地形以丘陵为主,可栽毛竹的土地面积非常之大。 二是低改技术简单成熟 ,可操作性强,农民极易掌握。 三是竹林产品加工产品种类较多,加工量增加较大,可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完全具有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建设地点 大砻下林场北坑林区、大坑林区。 项目建设条件 基础设施 项目区位于分宜县钤山镇境内,距县城 35 公里(已通水泥公路),项目区内有一条 4 米宽水泥公路横贯东西,到各个小班有林间小道;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覆盖全区,全区高压电网供电。 地理条件 大砻下林场属武功山东北 余脉,由西北、东南走向。 地质构造与地质年代:地质构造为压性或纽压性断裂体系;地质年代为侏罗系上下统。 地形地貌。 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 10 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高程为 489 米 米,主峰甑盖垴海拔高977. 5 米,土壤及母岩状;大砻下林场地处亚热带红壤地区南部,成土母岩以千枚岩、页岩、砂岩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 土壤属长江中下游高丘土壤类型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红壤、红壤、山地黄壤。 气候条件 大砻下林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 期长。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度;最冷为 1 月,平均气温 度。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日照市数 1657 小时,无霜期 265 天;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 46 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 45%。 年平均日照时数 1986 小时,但受到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实照时数为 1657 小时,稳定通过 10 度的日期为 226 天,积温4868 度。 湿度状况。 由于地处较高海拔和森林覆盖度较高,此区域湿度较大 ,常年湿度多年平均在 86%,秋冬季湿度较小,在 78%,春夏季,特别是春季湿度较大,可达 93%。 降水情况。 多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 一般 16 月递增, 7 月剧减,到 8 月又略有增加, 9 月以后锐减,以 6 月份雨量最多,达 336 毫米, 1 12 月最少,在 毫米。 降雨日数 116 天。 降雪年份平均 2 年降一次雪,降雪以小雪为主,。江西省分宜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