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_国家精品课程_申报表-企业档案管理学内容摘要:

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室。 该项目的建设又进一步改善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目前正在以此为基础建设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4)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档案管理的教材不多,现有教材也没有涵盖最新研究成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把近年来反映企业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著作如《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 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张斌教授著)、《现 18 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上海大学宗培岭教授著)作为辅助教材,另一方面我们还组织力量编写了《企业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实务》两本讲义(计划 2020 年出版),现有的教材体系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组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所有成员不仅有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信息技术和一定的工科基础知识。 现在课程组教师绝大多数都既具有档案学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背景。 我们建立了鼓励教师深入实践、理论联系 实际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研究解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长期和航空系统档案工作的紧密友好合作,为课程教师团队优化知识结构、深入了解企业档案工作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如刘永教授连续三届当选航空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刘国华教授连续四届当选学会理事,刘永、刘国华连续多年主持航空档案领域的课题,刘永、李泽锋、王素立、郝伟斌制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方案并设计、开发等。 课程团队理论与实践知识结构的优化为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并能及时将企业实践反映在教学中,从而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师资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6)建立教学团队之间的切磋机制 成立了课程教学团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并把交流心得融入到教学中,使《企业档案管理学》不断追踪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变化和档案学的前沿,常讲常新。 此外,教学团队之间还经常开展科研合作,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交流知识、分享研究成果,提高本课程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19 ( 7)科研教学互动相长, 以科研促教学 课程组教师围绕企业档案管理开展科研活动,取得了大量研究与应用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1项,在研省部级项目 10项,其它项目 10 余项,公开发表了 100 余篇论文。 通过与企业在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等方面的科研合作 , 掌握企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 课程组成员长期从事横向与纵向的科研项目,如与航空档案馆联合研发档案管理系统( 1994 年)、主持制定航空系统档案分类方案( 1999 年)、为航空企业设计档案管理方案并实施开发( 2020 年)、主持航空电子化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模式研究项目( 2020 年)等,从而 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修养,而且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理论深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研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 8)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配合理论教学 ,加深学生对企业档案工作的了解 ,我们录制了档案数字化流程、工程项目档案整理等系列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观摩片,效果良好。 航空工业档案系统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方法与实践,还有着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先进设备。 课程组以航空企业为依托,依靠航空企业我校毕业生,将档案部门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选编为案例,如成都 飞机工业集团 公司纸质、缩微、电子一体化档案整合系统、航空 601 研究所基于 PDM 的档案管理系统等,用于教学。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实践,主要解决了:①教学方法单一;②教材内容陈旧;③实验设备落后;④科研与教学分离等问题。 20 34 青年教 师培养 ( 1)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 课程组在 3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开展“结对”教学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教学对子”,通过听课、观摩、讲评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形成真正的“传、帮、带”青年 教师培养体系。 ②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采取现场听课和课后即时指导以及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与教学建议的方法,及时把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改进、完善的举措,不断改进教学实效。 ③邀请兄弟院校教学名师来校为青年教师示范授课,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到兄弟院校访问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④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其科研发展方向、鼓励其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在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他们的教学内涵、提 高其教学水平。 ⑤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 如本课程教学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均参加了课程负责人刘国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航空基金、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丰富的科研活动使青年教师档案理论研究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2)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效 ①课程组主要成员李泽锋是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市档案学会理事,郝伟斌 2020 年、 2020 年被评为我校优秀教师。 ②涌现出一批教研骨干,李泽锋主编、郝伟斌参编的《档案管理学》、李 21 泽锋参编的《现代文书工作理论与实践》作为学校规划教材 已用于教学,并获得中国档案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郝伟斌参编的《科技档案管理学》已被河南省选为档案人员岗位培训规划教材,朱兰兰参编的《档案开发利用教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③课程组教师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等 20 余项,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为本课程的不断创新、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确立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基础和优势。 22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是国内最早重视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院校之一。 本课程是在 我校《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沿革如下: ( 1) 筹建阶段( 19791984 年) 1976 年,三机部(三办 ﹝ 1976﹞ 840 号)文件指出“坚持自己培养技术档案人员,调整技术档案干部队伍,既是当前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长远建设的要求。 ”根据这一精神, 1977 年在我校联合召开关于筹办科技档案专业的座谈会,参加者有学校、三机部档案馆和有关厂所的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科技档案专业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对象和招生范围等决定。 1979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科技档案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必修 课 21 门,科技档案管理学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 本课程教师团队由从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家中抽调组成,教学内容以航空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为主,编写了适应国防企业需要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建立了科技档案管理实验室。 这一时期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航空工业对档案人才的需求,确定科学实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和兄弟院校的欢迎,其他院校的教师专门到我校进修该门课程。 我校科技档案管理专业设立的初衷是为航空工业等 国防企业培养高级档案管理人才。 毕业的学生 80%以上分配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 (2)发展阶段( 19851998 年) 1987 年颁布的《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将“企业档案”作 23 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来。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档案工作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提升,急需探索和总结企业档案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为此,我校对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企业档案整理方案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了分教学组授课的模式,即将主讲教师分成科技档案管理和企业档案管 理两个教学组,相关研究和教学做到有所侧重。 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1987 年 5 月科技档案管理学被列为学校重点学科, 1992 年我校科技档案管理学获航空高校重点课程建设成就奖, 1993年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建设获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航空院校“七五”课程建设成果奖, 1996 年获河南省优秀课程称号。 企业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档案,在科技档案管理学中讲授企业档案,以企业为背景讲授科技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我校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显著特色。 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改革为我校企业档案管理教学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3)发展完善阶段( 19992020 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企业建档领域不断扩大,由以技术档案为主逐渐扩展为包括资产管理档案、知识产权档案、信用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等;企业档案工作的环境、运行机制、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档案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逐渐被学术界所认可,相关的研究渐趋成熟。 为适应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我们决定在《科技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教学组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开设《企业档案管理学》。 在保持原有课程特色的基础 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充实,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了专业实验室。 使得本课程更加符合企业 24 档案管理的要求。 2020 年河南省档案局在我校成立了全省档案人员培训基地,该基地面向企业档案人员的所有培训项目,均由我校承担。 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是我校档案学专业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的“源”;持续地关注企业档案管理领域,以企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发展的“流”;《企业档案管理学》是我们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经验已经成为我们整个专业最重要的一种组织文化。 25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1949 年建校,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 1999 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管为主的办学体制。 办学定位是坚持“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面向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我校档案学专业创办于 1978 年, 1979 年开始招生,是全国设立较早的档案学专业教学点之一。 专业培养目 标: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企业档案管理学》课程是在科学合理分析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体现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的重要支撑。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档案工作发展和改革的现状,企业档案的运动规律;企业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与原则、管理体 制;企业档案管理流程、信息化内容和实施等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办学定位明确,档案学专业特色鲜明,多年以来,本专业招收人数居全国高校同专业前列。 26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知识模块分为五大部分,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奠定了本课程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流程知识模块,主要涉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专题知识模块,主要涉及企业档案的高层次管理 ,引导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方向,是本课程的重点;第四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知识拓展模块,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延伸;第五部分是企业档案管理实践课程知识模块,是本课程有效的知识补充。 27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1)课程重点 ①企业档案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何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知识管理乃至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②企业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③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2)课程难点 ①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 ②企业档案信息集成与开 发。 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流程重组。 ④企业档案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 3)解决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