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内容摘要:
反之,工资率下降了,则企业支付成本也下降,导致扩大生产规模,意味着提升雇用水平、增加劳 动力需求数量。 所谓 替代效应 ,是指工资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投入比例而对劳动力需求量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代表劳动力价格(或价值)的工资率上升,而另外一种生产要素 —— 资本的价格却未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就上升了。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必然会依赖资本进行生产,相对裁剪质量低的劳动力数量,而保留质量高的劳动力数量,或干脆更少的使用劳动力(质量一样的前提下),这就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向 “ 资本密集化 ”的生产方式转变。 相反,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由于代表劳动力价格(或价值)的工资率下降,会导致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用劳动力来替代资本,结果造成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方向是相同的 ,即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而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因此只能是 向右下倾斜,其斜率为负。 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掌握概念及计算方法) 概念: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η )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 W)变化 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 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 公式计算方法表示如下: η=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工资率变动率 %=( ΔL/L ) 247。 ( ΔW/W ) 由于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工资率变动方向同劳动力需求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因而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值为负。 经济学通常重视的是弹性的绝对值。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富有弹性的情 况。 当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大于 1%时,工资率上升 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 1%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为称之为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二是缺乏弹性的情况。 当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小于 1%时,工资率上升 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 1%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为称之为缺乏弹性的 需求曲线。 三是单位弹性的情况。 当工资率上升 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下降同样为 1%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为称之为单位弹性的需求曲线。 结论: ( 1)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 需求量下降的 速度会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工资率 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下降;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上升。 ( 2)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但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的速度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因而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工资率 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也会上升;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也下降。 ( 3)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单位弹性的,那么无论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劳动力需求量 在相反方向变动的速度都会与工资率的变动速度相同,因而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工资率 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二)派生需求定理(熟悉) ( 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产品价格变动 1%所导致的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品需求量变动就越大。 ( 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 主要看可变要素(劳动力)和不变要素(设备资产)的变化。 如果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意味可变成本升值),则企业会考虑其他相 对便宜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不变要素,但也可以是某些比原有可变要素相对便宜的可变要素)。 如果不能用设备来替代人的作用,则要用一定的规模效应来弥补(替代效应受限制),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只能来自规模效应。 但是,如果替代效应较易发挥作用,则需同规模效应共同促进劳动力需求量因工资率上升而更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若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类似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 1%所导致的此类生产要 素的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则此种要素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要素供给量变动也越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 4)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某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高。 派生需求定理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很有帮助。 首先,其他生 产要素的供给在短期中往往缺乏弹性。 但在长期中会随着资本生产者增加资本的生产而使其逐渐变得更有弹性,而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变化则必然导致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变大。 其次,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通常需要时间,因为即使产品价格已上涨,消费者要调整消费习惯或等待现在耐用物品陈旧也不是在短期内能完成的。 在长期内,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更大,因而劳动力需求弹性也更大。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掌握含义) 含义: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 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比。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值是正还是负有着不同的意义。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 工资率提高 会促使 另 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 总替代关系。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 另 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并不固定,它取决于一种劳动力工资率的上升所带来的某种效应(替代效应或规模效应)对另一种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力大小。 其中,规模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求的价格弹 性(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规模效应就越大)。 如成年人与青少年在生产过程中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如果青少年工资率下降的规模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则成年人的就业减少,两个群体之间是总替代关系;如果规模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青少年工资率下降导致成年人的就业上升,两个群体之间是总互补关系; 【例题 1 单选题】假如某个地区的男性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 1%,导致该地区企业对于女性劳动力需求上升 2%,则这两种劳动力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答疑编号: 811110401 】 答案: B 【例题 2 单选题】( 2020年)如果某地男性生产工人的工资率上涨 10%会导致该地区女性生产工人的就业人数增加 5%,则该地区男性生产工人和女性生产工人之间存在一种( )关系。 【答疑编号: 811110402 】 答案: D 【例题 3 多选题】( 2020年)在长期中,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是( )。 致劳动力需求上升 【答疑编号: 811110403 】 答案: CDE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 重点: 难点: 导致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以及移动方向的因素 ( MRPL)与边际产出量( MPL)的关系 内容讲解: 一、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在市场开放的情况。20xx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
相关推荐
籍贯、信仰、民族等个人属性则不能作为招工的取舍根据。 (6)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个人技术、个人绩效的等级 ,用来作为决定录用、留用、降级、革职或升迁的标准。 决定工作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能力和绩效 ,而不是其他非个人因素。 这对组织来说十分重要。 行政层级组织形式在复杂 /静态环境中最有效。 复杂 /静态环境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管理人员很了解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性质和可供选择的方法。
【 正确答案 】 CDE 【 答案解析 】 本题考查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价值链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 选项 A、 B 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方法。 【该题针对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388841】 【 正确答案 】 ABDE 【 答案解析 】 本题考查行业生命周期的四阶段。 选项 C 属于干扰项。 参见教材 P89。 【该题针对
)对投入资本的 终极所有权 ,主要表现为 股权。 (掌握)股权的主要权限: ① 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馈赠、转让、抵押等); ② 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③ 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包括股息红利,剩余财产分配)。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财产,是由在公司设 立时出资者依法向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和公司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 (掌握)
题提问]『正确答案』 (1)测算净利润 目标股利分红额=800010%=800万元 净利润=800+800=1600万元 (2)测算目标利润额 目标利润=1600/(1-20%)=2000万元 [总结] (三)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各指标值的确定举例 综合以上分析方法,根据产品价格、销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具体思路是
,加快实现公司上市融资的进程。 (七)发行普通股筹资的特点、自主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散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普通股筹资的股东众多,公司其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主要由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负责,资本成本较低公司有盈利,并认为适于分配股利才分派股利;公司盈利较少,或者虽有盈利但现金短缺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 相对吸收直接投资来说
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所以选项B不是集权型的优点。 二、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集权与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 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历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 集权分权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因素关系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反之则相反。 【提示】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