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真题答案解析(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内容摘要:
范围的要求,从外部企业获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项目综合管理:保证项目中不同的因素能适当协调。 4 以下不属于项目成本管理的是( ) A. 资源计划 B. 成本预算 C. 质量保证 D. 成本控制 答案: C 项目成本管理 要保证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包括: 资源 计划:决定为执行项目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的种类(人员、设备、材料)和数量。 成本估算:对于为了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资源的成本进行估计 成本预算:把估算的总成本分配到每一个工作活动中 成本控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45以下不属于数据字典的作用的是 ( ) A. 列出数据元素 B. 相互参照,便于系统修改 C. 一致性和完整性检验 D. 展示系统的处理逻辑 答案: D 数据字典是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系统的数据流图中各个基本要素(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的内容和特征 所做的完整的定义和说明。 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对数据流图的重要补充和说明。 数据字典的作用: 按各种要求列表 相互参照,便于系统修改 由描述内容检索名称 一致性检验和完整性检验 4 系统分析过程的先后顺序应该为 ( ) ①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②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③需求分析 ④编写系统规格说明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C 系统分析的步骤: (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 2)在详细调查 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 ( 3)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4)编写系统规格说明书 4 以下不属于实体联系图基本成分的是( ) A. 实体 B. 联系 C. 流程 D. 属性 答案: C 实体关系图( ER 图)是指以实体、关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多用于数据库概念设计。 4 系统设计的目标包括 ( ) ①系统的可靠性 ②较高的运行效率 ③系统的可变更性 ④系统的经济性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的可靠性:是只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这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在工作时,应当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予以考虑,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较高的系统运行效率:体现在: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和响应时间。 系统的可变更性:一个变更性好的系统,维护相对容易、生命周期较长。 系统的经济性:是指要考虑系统色收益与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系统的设计不是去追求最佳的设计效果,而是一个寻求经济效益和系统产出平衡的可接受的设计方案的过程。 49以下不属于系统详细设计的是 ( ) A. 数据库设计 B. 输入输出设计 C. 处理过程设计 D. 模块化结构设计 答案: D 模块结构化设计应属于概要设计阶段的内容。 50模块间聚合方式不包括 ( ) A. 偶然聚合 B. 物理聚合 C. 通信聚合 D. 时间聚合 答案: B 聚合: 偶然聚合:模块完成的动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仅仅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关系。 逻辑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在逻辑上具有相似的处理动作,但功能用途上彼此无关。 时间 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处理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 过程聚合: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要完成的动作虽然没有关系,但必须按特定的次序执行。 通信聚合:模块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完成的动作都使用了同一个数据或产生同一输出数据。 顺序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部分,前一部分处理动作的最后输出是后一部分处理动作的输入。 功能聚合:模块内部各个部分全部属于一个整体,并执行同一功能,且各部分对实现该功能都比不可少 5 以下不属于系统实施阶段任务的是( ) A. 系统架构设计 B. 软件编制 C. 硬件配置 D. 人员培训 答案: A 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 具体任务包括: 硬件配置 软件编制 人员培训 数据准备 5 以下不属于黑盒测试方法的是 ( ) A. 等价类划分法 B. 边界值分析法 C. 因果图法 D. 路径覆盖法 答案: D 黑盒测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因果图、功能图、判定表等。 路径覆盖法属于白盒测试。 5 某公司要用一套新的订单管理系统替换旧的 系统,为实现平稳转换,公司决定先上线新系统的订单统计报表摸块,再逐步上线其它模块。 这种系统转换方式属于 ( ) A. 直接转换 B. 并行转换 C. 分段转换 D. 间接转换 答案: C 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这种方式最简单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问题。 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试点后直接转换:前提是系统有一些相同的部分,如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 转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 仓库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进行直接转换。 这种方式风险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逐步转换(分段转换):其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转换。 既避免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时的费用大的问题。 此方式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 需要很好地处理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 在系统转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并行转换:安排一段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时期。 并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 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可停止旧系统运行。 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 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5 IT 系统管理主作主要是优化 IT 部门的各类管理流程,其分类可以按系统类型和流程类型来分,如果按照流程类型来分,下面( )不属于流程分类划分的依据。 A. 侧重于 IT 部门的管理 B. 侧重于业务部门的 IT 支持与日常作业 C. 侧重于 IT 信息检索速度 D. 侧重于 IT 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C 按流程类型分类 ①侧重于 IT 部门的管理,从而保证能够高质量地为业务部门(客户)提供 IT 服务。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公司整个 IT 活动的管理,包括 IT 财务管理、服务级别管理、 IT 资源管理、能力管理、系统安全团里、新系统转换、系统评价等职能。 ②侧重于业务部门 IT 支持及日常作业,从而保证业务部门(客户) IT 服务的可用性和持续性。 这一部分主要是业务部门 IT 支持服务,包括 IT 日常作业管理、帮助服务台管理、故障管理及用户支持、性能及可用性保障等。 ③侧重于 IT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企业的局域网、广域网、 Web 架构、 Inter连接等。 5 IT 部门人员的管理中,涉及第三方的管理,在选择外包商时,通常 要审查其资格。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资格范围的是( ) A. 运行成本能力 B. 技术能力 C. 经营管理能力 D. 发展能力 答案: A 外包审查的指标 技术能力:外包商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创新性、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是否拥有较高的占有率,能否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是否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格认证;是否有真正适合本企业业务的解决方案;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中是否应用了稳定、成熟的信息技术,是否体现了企业的理念;对大型设备的运维、管理经验和多系统整合能力;拥有对高新技术深入理解的技 术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 经营管理能力:外包商的领导结构、员工素质、客户数量、社会评价和项目管理水平,有良好运营管理能力的成功案例;团队合作精神;客户满意度等。 发展能力:分析财务报告、年度报告、财务指标情况,了解其盈利能力;从事外包业务的时间和市场份额;技术费用支出情况等。 5 系统用户管理是 IT 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用户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 企业用户管理的功能涉及很多因素,下列选项中,不在企业用户管理功能考虑之列的是 ( ) A. 用户使用效果管理 B. 用户账号管理 C. 企业外部用户管理 D. 用户安全审计 答案: A 企业用户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用户账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外部用户管理和用户安全审计。 5 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管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优越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 )不在这些优越特性之列。 A. 跨平台管理 B.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C. 软件错误率用户管理 D. 可视化管理 答案: C 分布式环境中的管理系统能够回应管理复杂环境、提高管 理生产率及应用的业务价值,表现出优越特性。 ①跨平台管理。 包括 WindowsNT、 Windows2020和 WindowsXP等,还包括适用于数据中心支持的技术的支持。 ②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分布式环境下的管理系统可以支持超过 1000 个管理节点和数以千计的事件。 支持终端服务和虚拟服务器技术,确保最广阔的用户群体能够以最灵活的方式访问系统。 ③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能力可以使用户管理环境更快捷、更简易。 ④智能代理技术。 每个需要监视的系统上都要安装代理,性能代理用于记录和收集数据,然后在必要时发出关于该数据的报警。 5 IT 资源管理就是洞察所有的 IT 资产,并进行有效管理。 IT 资产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所有内外部资源提供广泛的发现和性能分析功能,实现资源的 ( ) A. 成本管控核拨 B. 工具分类及应用 C. 合理使用和重部署 D. 回收及再生利用 答案: C IT 资产管理 是洞察所有的 IT 资产(从 PC 服务器、 UNIX服务器到主机软件、生产经营数据),并进行有效管理。 IT 资源管理包括:为所有内外部资源(包括台式机、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提供广泛的发现和性能分析功能,实现资源的 合理使用和重部署;提供整体软件许可管理(目录和使用),包括更复杂的数据库和分布式应用;提供合同和厂商管理,可以减少文案工作,如核对发票、控制租赁协议、改进并简化谈判过程;影响分析、成本分析和财政资产管理(包括 ROI报表),为业务环境提供适应性支持,降低操作环境成本。 5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是目前国际上通用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 1996 年公布。 是一个在国际上公认的、权威的安全 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 e 该标准对 IT 资源进行了相关定义, 下面( )不属于标准中定义的 IT 资源。 A. 数据 B. 应用系统 C. 设备和人员 D. 基线配置 答案: D COBIT 中定义的 IT 资源 数据、应用系统、技术、设备、人员。 60、 软件分发管理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 IT 维护的自动化水平, 实现企业内部软件使用标准化,减少维护 IT 资源的费用。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软件分发管理工作内容。 A. 软件部署 B. 编码与测试 C. 安全补丁分发 D. 远程管理和控制 答案: B 软件分发管理 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 IT 维护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软件使用标准化,并且大大减少维护 IT 资源的费用。 其任务:软件部署、安全补丁分发、远程管理和控制。 6 主机故障时通常需要启用系统备份进行恢复。 根据所提供的备份类型不同,主机服务上有三种重启模式。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这三种重启模式。 A. 无负载启动 B. 热重启 C. 冷重启 D. 暖重启 答案: A 主机故障 恢复通常需要启用系统备份进行。 热重启:恢复时间最快,最难实现,需要热备。 暖重启:恢复时间较热重启长,降低了备份部件成本。 冷重启:备份部件对故障部件的运行状态一无所知,备份部件只能从初始化状态开始 62 、 问题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点。 下列选项中,。20xx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真题答案解析(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
相关推荐
《 开发区 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险情) 应急 救援 预案》。 (二)、重点演练。 区安委会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我区先后共组织开展预防、避险、救护、自救、互救等专业演练 4 次: 46 月 7 日在黄淮学院举办了消防灭火应急演练,参加人员 350 人,投入经费约 1 万元; 6 月 13 日 在开发区第二小学
二.财务分析: 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比率分析,杜邦分析体系。 三.投资管理: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四.流动资产管理: 现金管理的目标及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及扩展。 五.筹资管理: 资金需求量的预测,筹资的渠道和方式,股票筹资与债券筹资的比较,短期负债筹资的主要形式,营运资金政策的选择。
B、 150 C、 140 D、 100 试题( 70) 假定某农贸市场上鸡蛋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可以由下列方程表示: Qd=100+10P Qs=54040p 其中, Qd 为该市场鸡蛋的需求量(公斤), Qs 为该市场鸡蛋的供给量(公斤), P 为每 收益 投 资 额 项目 1 2 3 4 甲 4 6 9 10乙 3 9 10 11丙 5 8 11 15 13 公斤鸡蛋的价格,则市场上鸡蛋价格
搭建等具体管理服务工作。 二、根据物业管理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制订小区管理服务的详细计划和方案,保障物业使用的方便、安全,保持物业及其设施完好、环境优美、公 共秩序良好。 三、明确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居住物业小区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及时处理管理服务人员的违规行为。 四、每半年向业主委员会报送物业维修、更新费用的收支账目,接受审核。 五、定期听取业主委员会、业主和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
s 监测哨点医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 =— =月共接诊发热病人 =====例次,发热肺炎病人 ===例次。 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每周向省疾控中心报告绍兴市人民医院医院发热呼吸道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周报表;不明原因发热住院病例周报表。 报告每月一次对病房和门诊 做好自查工作,对传染病漏报和迟DOC 格式,方便 您的 复制修改删减
向结合又可分为企业系列和控股系列。 横向结合型企业集团 横向结合型企业集团是由成员企业采取相互持股而形成的组织形式,特征:综合的产业体系;相互持股;社长会形式;主银行制度;综合商社的核心地位;设立共同投资公司,即合资企业;使用共同的商号和商标。 纵向结合型企业集团 纵向结合型企业集团是由集团核心企业对其他 层次企业采取垂直持股或控股而形成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