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个人学习笔记轨道交通总结内容摘要:
】 1. 不同土层留置台阶;基坑降排水;水泥砂浆护面; 2. 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 1— 2m 范围堆载,有失稳迹象及时采取 削坡,坡顶卸载,坡脚压载和其他有效措施 3. 基坑监测的重点: 侧壁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坑底的隆起;建筑物及地下管线 4. 当基坑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地基加固】 5. 基坑加固分为:基坑内,基坑外两种 6. 基坑内加固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加固;满堂加固 7. 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 适用于深基坑加固 8. 注浆材料:水泥浆为常用浆液, 使用岩土加固 渗透注浆:中砂以上砂性土和有裂缝的岩石 劈裂注浆:地渗透性的土层 压密注浆:中砂地基黏土地基 电动化学注浆:渗透系数 k< 104cm/s 深层搅拌法: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 水泥土搅拌法:利用原土;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节约钢材 高压喷射注浆法: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沙土,黄土,素填土,碎石土(单管法,双管法,三管法的压力应大于 20Mpa,采用强度为 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加固: 28d 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原土强度提高 2— 3 倍 双单轴水泥加固: 28d 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三轴水泥加固: 28d 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旋喷加固: 28d 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工程降水】 软土基坑超过 3m,一般就要用 井点降水 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轻型井点降水 一级: 3— 6m 二级: 6— 9m 三级: 9— 12m 【明沟,集水井】 1. 基坑四角或每隔 30— 40m 设置集水井 2. 排水明沟布置在建筑物基础边 以外,沟边缘距边坡坡脚不小于 ,排水明沟底面比挖土面低 — ,集 水井底面比沟面低 以上 3. 基坑宽度小于 6m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采用单排井点;宽度大于 6m 或土质不良或渗透系数较大时,采用双排井点;基坑面积较大,采用环形井点 4. 井点管距坑壁不小于 — 井点间距为 — 5. 井点管埋置深度经计算确定 【喷锚暗挖法掘进方式选择】 全断面法。20xx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个人学习笔记轨道交通总结
相关推荐
跨中的 1/3 处或纵横墙交接处 76. 混凝土浇筑后 12 小时内应加以覆盖和浇水,使用硅酸盐水泥拌 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天,对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 天,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 77. 检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最少 两 次 78. 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最少 两 次 79.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低于 5℃
植物的残骸,其导热系数约为 ,最高使用温度为 900℃ 221. 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约为 ~ 222. 凡六个频率( 12 250、 500、 1000、 20 4000Hz)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 ,为 吸声 材料 223. 当门窗开启时,吸声系数相当于 1 224. 悬挂的空间吸声体的吸声系数大于 1 225. 50 厚的普通超细玻璃棉在 5004000Hz频率下的平均吸声系数≥ 226. 薄
向结合又可分为企业系列和控股系列。 横向结合型企业集团 横向结合型企业集团是由成员企业采取相互持股而形成的组织形式,特征:综合的产业体系;相互持股;社长会形式;主银行制度;综合商社的核心地位;设立共同投资公司,即合资企业;使用共同的商号和商标。 纵向结合型企业集团 纵向结合型企业集团是由集团核心企业对其他 层次企业采取垂直持股或控股而形成的组织形式
关于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 学建筑,考建造师到 鸭题库 做精准试题 ,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正确答案: C,E, 第 76 题 关于组织和组织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有( )。 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指令关系 ,每一个工作部门的指令源是唯一的 正确答案: A,D,E, 第 77 题 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关于工程变更的有关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项目变更不能实施
,出厂试验记录和质量保证书; 12焊接过程控制管理: ,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移交工区质量员复检,在复检合格的基础上移交项目专职工程师专检,在专检合格的基础上移交给委建方,由委建方组织各方面人员进行检查。 11 2020年一级建造师《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资料( 4) 1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是: 1)高处作业多。 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
3)双代号时标 关键线路:至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 另外 单代号搭接网络不考计算,只需要了解时距和例子就 OK,至于单代号的计算压根就不用看。 FTS i,j — 工作 i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 j开 始时间的时间间隔 FTF i,j — 工作 i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 j完成时间的时间间隔 STS i,j — 工作 i开始时间与其紧后工作 j开始时间的时间间隔 STF i,j —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