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0607_中山南头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合同_附件二_远洋地产施工图设计指导书(修订稿内容摘要:

墙、柱、梁系布置,合理设置变形缝位置等); c) 对几种可行的基础型式进行综合比选,初步确定基础型式;(甲方已提供勘察资料为前提,包括初勘或详勘) d) 对地下室结构型式进行综合比选、确定,结构布置影响地下室高度确定; 2. 初步设计阶段需配合进行相关工作 ,并经甲方确认: a) 进行基础初步设计,确定基础型式及基础截面尺寸; b) 提供 各层 结构平面布置(包括竖向构件布置和平面布置); 与建筑、设备专业协调统一,避免结构布置影响建筑美观及各功能空间的净高;特别关注主要功能空间梁布置,做到主要功能空间(客厅,餐厅,主卧)不露梁,次要功能空间不能有梁横穿; c) 与设备专业配合,对设备管线需要穿结构构件 部位进行 沟通 ,并 确定合理 做法; d) 提供结构初步设计成 果,经甲方确认。 二、 施工图纸规范符合性、经济性、完整性要求 1. 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图纸应该达到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深度; 2. 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3. 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清楚,基础平面图、详图、竖向构件布置图、配筋图、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详图、节点构造详图、楼梯大样(包括楼梯平面、剖面和梯表)、预埋件详图等均应表达清晰,内容齐全 ,便于施工。 4. 墙、梁、板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应在图中示意,避免现场漏设导致后凿。 15 5. 如无特殊原因,对于有沉降观测要求的建筑物观测点布置大样及要求原则上和主体图纸同时提交,不得遗漏。 6. 根据地质报告和本工程基础 型 式,如需进行桩基础超前钻,应将超前钻要求及布孔图与施工图纸同时提交,不得遗漏。 三、 成本控制 1. 住宅 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计算原则及限额设计值要求: a) 结构含钢量包括墙、柱、梁、板 、 楼梯 、阳台(露台)、飘窗、空调板等构件钢筋, 不含后砌隔墙及相应的构造柱与圈梁,不含配合立面造型(不计面积的线条线角、花架等)的结 构构件;其中钢筋应包含搭接、锚固用筋等,但不含施工措施筋及损耗。 b) 结构钢筋含量及混凝土含量计算面积按结构投影面积计算,结构面积具体计算规则 : 1) 以下部位按全面积计算: i. 建筑单体按全面积计算部分。 ii. 落地凸窗的面积(层高< ,地坛≤ 200)(非落地凸窗不计面积)。 iii. 有墙柱的凹露台(可封)。 iv. 有墙柱入户花园或凹阳台(可封)。 v. 结构拉板。 2) 以下部位按一半面积计算: i. 两层高悬挑凸露台或有柱凸露台。 ii. 凸阳台(不可封)。 c) 标准层及地下室结构设计限额指标: 1) 标准层涵盖范围:架空层以上楼层 ~顶层 (屋面标高以下 ),不包括架 空层、屋面层以上构筑物(机房、梯屋及建筑屋顶构架);如有转换层,则从转换层以上算起。 2) 标准层含钢量及混凝土含量限额指标: 18 层 及以下 ( 24< H≤ 60 米):钢筋含量 43kg/m2,混凝土含量; 19~25层( 60< H≤ 80米):钢筋含量 45kg/m2,混凝土含量 m3/ m2; 26~34 层( 80< H≤ 100米):钢筋含量 50 kg/m2,混凝土含量 m3/ m2; 16 一层非人防地下室(覆土 ~ 米)钢筋含量 118~123 kg/m2,混凝土含量。 人防地下车库(一层、核六):143~148KG/m2,混凝土含量 ;。 注: 上述指标对应标准层高 3m,标准层层高为 时,在上述指标基础上再下调 1kg。 该指标适合一般全埋式大地下室,如有特殊情况,另行约定。 d) 施工图含钢量的计算以甲乙方确认的施工单位预算为准。 2. 结构体系、基础选型、梁柱布置、各构件截面确定、配筋等均采用最优方案,进行各种结构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在安全、合理、满足各项规范的前提下,节约建造成本。 3. 各结构构件按计算需要确定尺寸及配筋,不应随意放大,竖向构件与各层梁配 筋应根据计算结果分层设计;各结构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结果,应在规范要求之下限值的 10%之内取值进行设计。 四、 荷载取值要求 1. 根据规范相关要求,对各项荷载进行合理取值。 2. 地下室水浮力须合理考虑,在满足抗浮要求前提下,经济合理。 3. 首层根据建筑规划要求的覆土厚度与部位、消防车道的位置,考虑合理的覆土荷载、种植荷载和活荷载。 4. 裙楼、塔楼天面若有绿化要求,除按屋面花园考虑 3 KN/m2的活荷载外,另外应结合园林绿化方案考虑覆土重量。 5. 非承重墙体线荷载按实际采用的砌体容重,加上装饰面层。 计算梁上荷载时应扣除门窗洞口范 围墙体重量。 6. 电算输入楼面荷载时,对于每块楼板的面荷载,应按实际的计算荷载取值。 不得随意放大或将整个楼面统一取用一个值。 五、 钢筋混凝土设计要求 1. 钢筋等级要求如下: 采用 HRB400级钢筋。 构造钢筋采用直径6mm(HPB235 级钢筋 )。 2. 除转换层外,水平构件砼强度宜为 C25或 C30,不应超过 C35,在上述范围内,梁板与柱、剪力墙砼强度等级相差尽量≤ 5Mpa,以便施工,同时柱、剪力墙砼强度等级随楼层升高的递减变化 17 宜结合梁板砼强度等级共同考虑。 3. 主体钢筋混凝土如果存在附属的钢结构,应充分考虑专业公司钢结构的设计,配 合专业公司预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置钢结构的预埋件,避免事后打凿砼。 六、 地下部分设计要求 1. 基础部分 : a)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从工期、场地施工条件、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安全、施工工期短、施工快捷、造价较低的基础形式。 b) 桩宜直接置于柱、墙等竖向构件之下,在满足桩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靠近柱或剪力墙。 c) 对于预应力管桩,同一单元可采用不同桩径,桩径 D=300、 400、 500(具体型号与甲方商量确定)。 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做到传力直接,经济合理。 d) 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取值应恰当,对短桩承载力取值也应恰当,必要时可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2. 地下室设计要求 : a) 地下室结构构件的布置 1) 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2) 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 3) 构件高度尽量小,尽量做到较高的净高; 4) 各结构构件传力清晰,直接; 5) 梁布置尽量整齐,使天花规整、美观; 6) 设备管井(水井、电井、风井)、烟囱等楼板预留洞(开洞或预留钢筋后封堵)应在图上示意,避免导致洞口后凿; 7) 在车道两侧选用合适的结构构件,方便使用; b) 地下室尽量不设缝。 对于面积较大,长度超长,且形状不规则的地下室 ,应采用 合理有效的构造措施,如采用合适间距的后浇带,对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浇捣、养护提出具体要求,以防止地下室底板、侧壁开裂、渗水。 c) 地下室各层梁板(包括底、顶板)和 内外侧墙一般情况下用 C30,不宜超过 C35;为了降低水化热、避免开裂,地下室侧壁砼强度等级可比地下室柱或剪力墙砼强度等级低,不必取一致 ;地下室钢筋尽量采用细而密的钢筋,以控制裂缝,地下室侧壁水平钢筋间距不应大 18 于 150mm,建议用 100mm。 d) 地下室底板、侧壁、顶板 和水土接触面 应进行裂缝验算 , 裂缝宽度 [W] ≤。 e) 地下室顶板标高应严格按照建筑 要求设置,特别关注小区市政管线出口处(如消防通道处)地下室顶梁板设置,考虑市政管线埋地深度,避免因局部楼板设置太高导致小区市政管线无法安装。 f) 人防区内非受力墙一般指密闭隔墙,其配筋 率不用按人防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控制;对于地下一层人防顶板,采用塑性计算,塑性系数 [β ]取 ;临空墙等受力较大的单元隔墙宜按塑性设计,塑性系数 [β ]取。 (本条仅适用于有人防地库的项目) 七、 地上部分结构设计要求 1. 结构构件的布置 a) 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b) 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使交通更通畅; c) 公共空间尽量不 设置明梁、柱,使空间更宽敞明亮; d) 各结构构件传力清晰,直接; e) 首层室内楼板(如商铺)标高低于室外覆土面或道路标高处,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图纸应根据具体部位情况清晰标注,避免因设计未表达导致渗漏或后期拆改; f) 构件设置应保证建筑的外观要求,力求使空间更加简洁顺畅; 1) 要求客厅、主人房等主要功能空间必须严格做到隐梁隐柱。 2) 户内结构梁隐藏的严格度(从高到低):客厅、主卧室→ 次卧室→厨房、厕所→内走道、阳台 3) 各功能空间包括卫生间及厨房内不允许有梁穿过,复式两层通高出天花必须保证平整,不应有梁横穿,如有特殊情况应与甲 方商量确定。 g) 户型平面中在可能前提下客厅与餐厅做大板结构,取消二者之间的梁。 大板厚度以控制在 150以内为宜,含钢量不应有大幅度增加。 h) 次梁不得正搭于房间入门的正上方。 i) 结构梁高设置应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如室内门洞高度、外立门窗高度,阳台封口梁高,确保建筑结构一致性;如梁高大于等于 800mm,且凸出墙面,须在建筑图上示意; j) 为增大商铺等功能空间净高,消防管道尽量采用穿梁方式 ,结构梁上 19 预留钢套管,与设备专业沟通确定。 k) 楼板下沉范围(如卫生间沉箱、露台等)严格按建筑要求设计,避免漏设或多设,卫生间周边次梁 宽度建议设为 150。 l) 结构梁设置须考虑梁高设置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避免因梁设置导致局部空间净高不满足建筑使用高度,特别关注楼梯、楼面高差出或梁高较高部位。 m) 避免室内功能空间天花漏设结构楼板,导致后期补板。 n) 建筑设计考虑后期改造部分,结构设计应预留改造条件及荷载。 2. 楼板结构设计要求 a) 建筑角板处按《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粤建管字 [2020]60 号)控制角板裂缝外,有针对性地采用在 外墙 角部增 设 7Φ 10 长度 1500mm 的 放射钢筋 的 方式, 以提高楼板角部抗裂性能。 b) 对于有密集设备管线暗埋的楼板, 如电梯前室、入户玄关等处,板厚可适当增加,板面筋双向通长。 c) 卫生间、露台、 天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