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思想内容摘要: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才能避免全部工作“于几成而败之”。 如何看待老子的“有为”和“无为”。 第三后 动制敌 —— 以弱胜强的战略、策略。 《老子》的“弱用’思想,除了要求“以正治国”外,还要求“以奇用兵”,即后敌而动。 伺机制敌的原则。 “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这里,‘主”指先发进攻,“客’指后发应战或防御。 防御也不是固守阵地 同占优势之敌死打硬拼,而是可在强敌进攻下首先撤退,以避免在不利形势下同强敌决战。 《老子》以“退尺”为喻,说明退却可以大踏步后退, 以便远远甩开敌军 ( 1) 等待敌军实力减弱后转入反攻。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 来 势越猛,动作越大,衰竭就越快.我保存和储存实力,而敌人疲敝、衰竭,这就逐渐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使反攻胜敌有了可能。 中国古兵法书所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指的这种情况。 ( 2) 等待敌军暴露出弱点,然后转入反攻。 当敌军最初集中强大力量进攻肘,它的弱点不容易发现,也不容易加以打击;但在敌进我退、敌久不得手而躁急求战的情况下,弱点就容易暴露出来。 《老子》不仅主张以后发和退却等待敌军暴露弱点,还主张使用各种谋略制造种种假象以诱骗敌人上误敌人,以促使敌人暴露弱点 它把这种谋略称为“微明”术: “将欲歙之,必固 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这种‘微明”术的特点是:要削弱、空耗或打击敌人夺取敌人的阵地,就先对它示弱,或者故意让它得点便宜,引诱它作出错误判断,轻举妄动,加速暴露出弱点, 然后出其不意给予致命打击。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 《老子》的“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既然是“三宝’之一,那就是有普遍适用性的;不仅势 弱的一方不应争上,抢先;即使是力量较强的、占优挚的一方,也能从“居后”“处下”中得到更大好处。 在君和民的关系中,《老子》主张君先下民;在国和国的关系中,则主张“大国以下小国”。 第三节:〈老子〉管理哲学的二重性。 评价:“无为”地和“弱用”论是〈老子〉道家管理哲学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无为”论包含着人们的管理活动要符合道之自然(实际上是 事物的本性和规律),不可任凭主观意愿妄为,强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要以身率下,不可一味靠强制手段进行管理;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时要谨慎、冷静和坚定,不轻举妄动、频繁更张和朝令夕改,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带普遍性的管理原则,是管理活动一般必须遵循的。 “弱用论”包含着强 和弱是互相转化的。 对于弱者来说,内而同仇敌忾,外而得道多助是以弱胜强的基本条件;“以正治国”,尽量加强自己的实力,是以弱胜强的基础;“以奇用兵”,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转弱为强的有效手段,以弱胜强要后动制敌等等。 象这样完整的、自成体系的以弱胜强术,尤其是我国管理思想遗产中的稀世之珍。 第二节:〈老子〉与组织管理 汉初盛世:《淮南子》 “圣人之治天下也,非易民性也,循其所有而涤荡之。道家的管理思想
相关推荐
958 年,研究生教育始于 1983 年,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已形成完善的以全日制本 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现设 18 个学院、 3 个系 (部 )共 21个教学单位,有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等 8大学科门类, 57 个本科专业, 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63
湖古民居群 县级 古民居 清 东西南北四向以建筑滴水为起点,四向各延伸 30 米 保护范围处延 50米 龙女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之 一 第二十二条 有效保护市区已探明的 40 处文物古迹,积极申报湘南起义农七师旧址、中共郴县县委旧址、骡迹古道、何孟春墓、喻家寨崖刻等 15 处古迹为文保单位。 第二十三条 保护并申报苏仙区良田镇上、下街为历史文化街区,苏仙区岗脚古村
学分以上) 第一学期 (约 40 学分) 第二学期 (约 40 学分) 第一学期 ( 32 学分以上) 第二学期 ( 14 学分以上) 第一学期 ( 10 学分以上) 第二 学期 ( 9 学分以上)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与 文学 语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选修一: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
文论 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诗的艺术》 本节介绍布瓦洛的主要文艺观及其影响。 第二节:英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本节简介亚历山大蒲柏 的《论批评》以及约翰逊博士的“类型理论”。 第三节:德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本节介绍温克尔曼的古典主义艺术理论。 本章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握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基本主张,并学习合理评价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 德国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