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容摘要:

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牢记这个真理,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真理。 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活动中,始终如一地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因为这样,才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扎根于群众并赢得亿万民心的政党,成为一个由历史孕育并赢得了历 史的政党。 我们破坏一个旧世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我们建设一个新世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强起来;我们致力于改革开放,是为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是人民群众用生命换来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人民万岁”,至今仍回响在天地之间,警醒和震撼着每一个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用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当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永远和群众打成一片,那就任何艰难险阻都能战胜,任何敌人都不能压倒我们,而最终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 如果说剥削阶级政党的垮台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那么一些原工人阶级政党垮台的事实,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了。 苏联共产党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但在七十多年后,这个拥 有一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及其创建的偌大的苏维埃政权,却在无声无息中土崩瓦解了。 论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正如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人心向背的变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领悟和对自身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 且明确揭示了人民群众是价值活动的主体。 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活动的主体,既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又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决定的。 社会历史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合规律性的必然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是合目的性的主体创造过程。 这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表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先进性,体现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要求。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社会发展的主 体性原则的集中体现,表明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的目的性要求。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原则与人民主体性原则的统一。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要坚定地把人民群众作为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