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0世纪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内容摘要:
的小说名称,又称“战壕真实派”文学为“一寸土”文学。 60 年代中期,勃烈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政治上继续贯彻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路线。 在文艺政策上则力求平息不同意见,加强调控文艺界的纷争,如提出“反对两个极端”,既要求不将现实“抹黑”,也不要“粉饰”过去;强调写正面人物,反对非英雄化倾向;主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 这些文艺政策的调整,推动着苏联文学的新发展。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批称之为“范围广、线索多、具有立体镜 那样深度的全景图长篇小说”,如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1957——1971);恰科夫斯基( 1913—— )的五卷集《围困》( 1968——1975)等。 这类文学把“战壕真实”和“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既写前沿阵地的血肉搏斗,又写指挥官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深思熟虑,力求反映战争的全貌。 这样的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宏恢,多用复式结构,多线索多层次,形成气势磅礴是历史画面。 本时期卫战题材的文学出现了所谓的“新战壕真实派”文学。 瓦 西里耶夫( 1924—— )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1969)是其代表。 小说以描写女性为中心,在充满悲剧的气氛中,讴歌了为国捐躯的女战士丽达、冉尼亚、丽莎、索尼亚和嘉里亚的英雄主义精神,描写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美和在道德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 该小说像“战壕真实派”文学那样,不把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偏重于对参战者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的刻画,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描写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 作品描写了他们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英勇奋斗又不乏人性美的性格特征。 70 年代以后,以社会道德观念为主题,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作品不断涌现。 如表现重大社会问题、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品,有特里丰诺夫( 1925——1981)的中篇小说《滨河街公寓》( 1976)。 有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平衡的作品,如阿斯塔菲耶夫( 1924—— )的长篇小说《鱼王》( 1976)。 有表现人与传统关系的作品,如拉斯普京( 1937—— )的小说《为玛丽娅借钱》( 1967)、《活着,可要记住》( 1974)。 有着眼于哲理思考,表现永恒的道德问题(多指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人生的 意义等)的作品,如艾特马托夫( 1982—— )的小说《白轮船》( 1970)等。 第二节 “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 高尔基 高尔基是俄苏“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 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他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一、生平与创作 马克西姆高尔基( 1868——1936)原名为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可夫,高尔基是其笔名,意为“痛苦的马克西姆”。 1868 年 3 月 16 日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下游诺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市)。 其父是木匠,其 母是小业主的女儿。 幼年丧父,随其母来到外祖母家。 外祖父卡西林是一家手工业染坊的老板,他为保持住自己的小业主地位竭力挣扎,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 外祖母能干、善良,始终对善和美充满着信心。 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从此成为职业作家。 高尔基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创作( 1892——1900)。 90 年代,正是俄国人民日益觉醒,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旧势力展开激烈斗争的动荡 年代,高尔基早期的创作充满了对自由和真理的渴望,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丑恶。 早期创作包括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类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 1894)和《鹰之歌》( 1895)。 高尔基以其夸张的艺术手法,优美的艺术风格和明快的艺术语言,颂扬了劳动人民反抗沙皇专制统治,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又以犀利的笔锋、鲜明的对比,嘲弄并鞭挞了小市民的卑污、胆怯而又自私的阴暗心理。 这些作品在人民大众反抗专列制度的浪潮中,曲折地传达出日益强烈的革命情绪,反映了 19 世纪末革命 者为祖国的自由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早期现实主义作品。 19 世纪末,俄国继工业危机后,又发生了农业危机,成千上万的城乡人民因失业、贫困而四处流浪。 高尔基继承俄罗斯文学优秀传统,把满腔同情倾注在失业工人、流浪汉、苦力、乞丐等身上,写出了许多以流浪汉为主人公的作品。 他赞美了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和真诚、不计名利、热爱自由的可贵品质,同时,作者也否定了流浪汉的自暴自弃和无政府主义情绪,认为他们还不是真正的革命力量。 如《叶美良皮里雅依》、《切尔卡什》( 1895)、《马尔华》( 1897)等。 流浪汉作品在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早期现实主义创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但没有写出新的真正的英雄。 第二个时期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前后( 1900——1907)。 1905 年 12 月莫斯科起义,高尔基把自己的创作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联系。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散文诗《海燕》( 1901)、剧本《小市民》( 1901)和《底层》( 1902)、长篇小说《母亲》( 1906)等。 第三个时期指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即 1905年的莫斯科起义和 1917 年的十月革命之间。 1906——1913 年,高尔基旅居意大利,开始写自传体三部曲。 1913年写《童年》, 1914年他回到俄国以后写第二部《在人间》,在 1922 年,写第三部《我的大学》。 三部曲的价值在于:①刻画了新人形象 —— 阿辽沙,反映了俄国年轻一代认识生活、探求真理的过程。 ②反映了 19 世纪 70 至 90 年代广阔生活画面,表达了人民对革命的向往和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憎恶,鞭挞了贪婪、暴虐的小市民习气。 ③为研究高尔基的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四个时期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时期的创作( 1917——1936)。 1921——1928年他侨居国外。第十章20世纪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
相关推荐
,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宁市环球运输有限服务公司出租车司机。 1982年,曹茜从部队复员在地方参加工作, 1997年下岗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在开出租车的这10年时间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抓获了数百名盗窃、诈骗、抢劫、贩毒、贩枪、涉爆的犯罪分子,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在青海老百姓心目中,他已成为一个正义的符号。 1982年,曹茜从 部队复员不久
6 临床检验杂志 15 中国综合临床 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6 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8 中华护理杂志 17 护士进修杂志 9 中华理疗杂志 18 中国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中华内科杂志 12 中华肝脏病杂志 2 中华血液学杂志 13 中国 地方病学杂志 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5
差别。 苗蛮(九黎)部落集团分布在今湖北、湖南的长江中游地区,又称三苗,传说他们长期与黄河流域的部落不和,经常发生征战。 他们应是蛮夷各族的先祖。 经过多次文化撞击,他们各自间形成了更为明晰的文化差异,随之孕育出了分异的民族。 应该说,夏、商、周是中国境内民族形成最频繁、最活跃的时期,华夏族形成于此时,作为许多后代少数民族前身的古代民族也形成于此时,即所谓“蛮、荆、戎、狄”。 在此之后
运输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更有助于加强 运输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 利用局域网平台,使决策层、销售、供应、技术等部门都能上网,让各部门密切注视市场动态,从而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要注意的问题 (一) 加强领导 要使 道路运输
ing and copying. We must use the fellowship of Society to freshen, and never to obscure, “the recollection of the grandeur of our destiny.” 在与同伴相互交往中, 虽然充满勇气和同情 ,然而我们必须摆脱这样的束缚, 不要 模仿他人,我们 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