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乡级教育机构内容摘要:
最高,由 1974 年的 8 报增到 252 所, %的大队都办上初中班。 1974 年的 8 所增到 252 所, %的大队都办上初中班。 小学附设初中班,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学校大搞开门办学,组织师生下乡、下厂、下连队,学工、学农、学军;校办农场(工厂)。 批判“智育第一”、“师道尊严”,忽视了正常的教学,说什么:“不要 ABC,照样干革命”,导致“读书无用论”的不良倾向,降低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处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浦城县的教育事业,拨乱反正,又开始了稳步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1979 年,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使教育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首先抓紧了普 及小学教育工作,全县的初中班布点进行调整,将 132 所调整为 84 所,原小学骨干教师调回小学,为普及小学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1 年 2 月,县委、政府发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全县要在 1985 年前完成普及教育的任务,县以新华小学和临江小学教育的 ( 105) 试点, 以点带面,并制订及小学教育规划,分批进行。 第一批 1981 年,有南浦(包括新华小学)、水南、富岭三个社(镇)场;第二批 1982 年,有莲塘、石陂、临江、永兴、古楼、仙阳、管厝、忠信、官路九个公社;第三批 1983 年,有水北街、山下两个公社;第四批 1984 年,有村头、濠村、九牧、盘亭四个公社及厂矿,全县规划 1984 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 普及小学教育一方面进行全县性的文化户口普查,建立各种表册:即“一卡”,学生学习卡;“三证”。 毕业证、转学证、休学证;“四册”,文化户口册、在校学生花名册;“五表”。 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情况表、学龄儿童入学率表、在校学生巩固率表、毕业学生毕业率表、初等教育普及率表;“六档案”,学校常规、教学工作、教师业务、学籍管理、体育卫生、校产管理。 另方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学区领导包片,大队学校负 责人包队,教师包到村包到人,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巩固学额,防止流生,合理布点,办多种形式学校,照顾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1982 年 11 月,县委、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全县应在 1984 年实现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 从 1983 年起,实行队队、厂矿、街道负责动员组织入学、学校负责巩固学额和教学质量的双包责任制。 县教育局总结临江学区全面抓普及小学教育的经验,官路学区以校带班的经验推动了全县普及小学教 ( 106) 育 的工作,也激发群众集资办学的积极性。 水北街际岭大队共投资 92020 元,在一年时间内 ,建成一座 1654 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共 10 个教室,促进了本大队普及小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12 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系统积代会,表彰临江学区、新华小学、石陂公社、吴墩、际岭大队等普及小学教育及小学教育先进单位,为全县树立了普及小学教育的榜样。 1983 年元月,教育局发出《关于浦城到镇及公社中心小学开创普及教育新局面的意见》,强调办好城镇小学 5 所、公主(场) 17 所中心小学,语、算两科升学考单科成绩在 60 分以上的及格率,公社中心小学应达到 70%以上,城镇小学应达到 85%以上。 1984 年 2 月,教育 局组织普及小学教育验收工作队 45 人,分 16 个组对临江学区 16 个大队学校普及初等教育试点验收。 证实临江学区 1982~1983 学年入学率达 %,年巩固率达 %,毕业率达 100%, 12 至 15 周岁的初等教育普及率达 %,达到部颁四率标准。 5 月,县抽调 178 名干部对全县 18 个社(镇)场的普及小学教育工作考核验收,历时 15 天,以社(镇)场为单位,采用抽样检查 40%的大队,共抽检 113 个大队( 136818 人口)、 343 所学校、 678个教学班进行听、查、看、议、算办法,验收结果,全县 1983 学年度小学 普及率的四率已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标准,实现了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 ( 107) 同年 6 月 13 日,政府批 转教育局《关于全县普及初等教育考核验收情况的报告》进行部署,要求要提高四率,做好省地验收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下半年,从教师中选拨 46 名水平高、业务强、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全县 22 所农村中心小学与城关小学的领导班子基本达到普师化,中师毕业的占班子成员 %。 加强中心小学自身建设,成为全学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仪器、图书管理的三个中心。 中心小学配备公办教师,将原教的 92 名民师他调,其中城关任 教的 35 名民师调往农村小学,另从农村调进 32 名业务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充实城关各小学。 与此同时,实验小学提拨了 4 名骨干教师充实班子,调出了 7 位民师, 3 名老教师办理退休手续,从农村中调进 11 名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了班子力量,做到科科层层有教师把关,促进了教学改革工作。 1984 年 10 月,浦城到政府上文给建阳行署验收普及小学教育工作。 12 月10 日到至 17 日,建阳行署验收小组到达浦城,抽查了临江镇的井栏、铁炉、七墩;水北街乡的水北、茅洲、陈源;古楼乡的洋溪、古楼、岗里等 9 个村进行检查核算,确认为浦城县实现了基本普及 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学龄儿童率为%,学生的年巩固率为 %,毕业班学生毕业率 %, 12~15 周岁少年儿童中,初等教育的普及率为 %。 全县小学 944 所,完小 313 所,在校学生 52714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 ( 108) 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小学生 人,高于全省( 人)的平均水平。 县普及初等教育的“四率”,在 198 1984 两学年来,连续达到教育部颁布的要求和省地规定的标准,是全省首批实现普及小学教育 12 个县(市)之一。 1985 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及《福建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条例》,制订了《浦城县实施福建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条例的若干细则》。 4 月 17 日由浦城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付诸实施。 实行多渠道集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有力推进和提高普及小学教育的水平。 1986 年,全县小学 868 年,在校学生 46693 人。 入学率由 1978 年的 %提高到 %,巩固率由 %提高到 %、普及率为 %,均高于全省“四率”的平均水平,实现乡乡、村村都达到省规定的普及初等教育标准。 建国 37 年来,浦城县 各小学共培养小学毕业生 13921 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合格的新生,为工、农业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力量。 ( 109) 第 五 节 学 校 简 介 实验小学 浦城县实验小学前身是文峰两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 1908) 2 月,在县城直街文昌宫创办公办文峰两等小学堂,第一任校长陈崇礼,学生 52 人,教师 5 人。 民国三年( 1914),改称县立第二初等小学校(高等移并明伦堂续办)。 民国四年八月,改称第一区县立第二国民学校。 民国二年起,继任校长有徐黄、周培藻、张鹤年、郑士达等。 民国二十三年下半年由姚质发 任校长,校名改为第一区直街小学,学生达300 人, 6 个班,教师 11 人。 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以后有梅之青、季恭 让任校长。 民国二十九年由季资柔任校长,校名改为体仁镇中心学校,开设儿童班 7 个,初级成人班和妇女班各 1 个,学生 410 人,教员 9 个。 民国三十二年后,有张守谦、朱芳兰、张守贻继任校长。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何宝璜任校长,校名改为体仁镇中心国民学校。 第二年九月由张笃俭任校长,民国三十立年,校名又改为西山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九月钟超任校长。 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徐德怀任校长,学生 453 人, 10 个班,教职员 15 人,高小毕业 41 人。 1949 年 5 月,浦城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徐德怀组织师生授课。 1950 年 1月,校名又改为第一完全中心小学,徐德怀受县人 ( 193) 人民政府派任校长。 并先后建立少先队,共青团、工会等组织。 1952 年春,由郑友达任校长,校名改为县解放小学。 学生 650 人, 13 个班级,教师 20 余人。 这年,从新招收一年级学生为五年一贯制县试点校(班),至1953 年,学制仍实行六年制。 1953 年 9 月,相继任校长有徐德怀、蒋春水、黄正刚(付)等人。 1958 年 2 月,方瑞英任付校长, 12 月又调叶传矩任校长,这一年开始,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成效,至 1960 年,连续三年小学生升学考居全县第一。 1960 年 2 月,先后历任付校长有余国忠、吴富技、陈裕昌、李文绍等人。 1962 年 7 月, 由方瑞英任校长,奚虎臣任付校长。 至 1964 年,学生数增加到 1273 人, 23 个班,教师 47 人。 1959 年至 1965 年,学校设立过解放学区,管辖城效公社所属小学。 后改为管辖莲塘、山桥、下沙等三个公社的学校。 1966 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领导及个别教师遭受残酷的批斗和迫害。 1969 年,学校下放解放大队办学,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 贫 管组进驻学校,组长唐兴,付组长林岳忠。 将校名改为城关镇解放小学。 1969 年以后,学校教学混乱,以毛泽东主席语录为课本,以连队编制,以校设连,以年段设排,以教学班为班,开展批林批孔、学工、学农、学军活动,教唱“样板戏”等等。 1973 年 11 月,由余培松任校长,黄友兴付校长,校名恢复为解放小学。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把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以教师、教学、课堂为中心, ( 193) 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78 年 3 月后,黄友兴任校长,曾松青任付校长。 1981 年 10 月, 县将解放小学改为县实验小学,已有 29 个教学班,学生 1400余人,教师 69 人,每期毕业生 270 人左右。 1984 年 3 月 20 日,教育局下文确定实验小学为县重点小学,直属局管理。 8 月,县委、政府在学校实行改统配制为聘何任制的试点校,实行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李公甫任校长,郑立兴(兼党支部书记)、郭妙忱任付校长。 由校长聘任教导、总务主任、教职工等 56 人,学校向教育局立责任状,把学校办好。 在教师中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至 1985 年,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 6 人,全校共有党员教师 15 人,党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 加 强教学管理,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进行教改试验。 改革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 制定学校行政领导岗位责任制,领导分科把口,分段包干,狠抓教改。 开展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优质课”活动。 按教育、板书、设计、讲课、艺术、口头语言表达、作业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评比进行教学;“质量管理跟踪调查”、“一年级现代化小学教学”、“低年级作文提前起步”等三项试验,收到一定效果。 1985 年 6 月,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邀请赛,有三年级学生林艳“老师笑了”、六年级学生季祖伟“二十年后的我”作文获 得三等奖;六名学生获鼓励奖;指导老师获“园丁”奖及新蕾出版社 《小学生作文》编辑部,文曰:“奖给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小学 —— 全国作文比赛优胜奖”奖旗一面。 9 月参加团县妆举办“我身边的教师”小征 ( 194) 文有 4 扁获奖。 12 月参加上海《儿童作文园地》举办“老师爱我我爱他”的征文获推荐征文优秀集体奖,有六年级顾明云获二等奖,项软姬获三等奖。 有学生的《一堂作文指导课》、《一条血绢》和《童心》等篇,先后在“小学生习作园地”、“儿童作文园地”上发表。 1985 年期未考试,一至五年级学生双科及格率 97%,在 238 名毕业生升 初中考试,语算两科总分人平 %,双科及格率达 %,学生周勇总分 分夺魁。 有两位考生数学得满分,有一位考生作文最高成绩 29 分(满分 30 分)。 体育锻炼,在三至六年级组织学生体育达标锻炼,经地区验收合格,达标率为 82%;四至六年级有男女排球业余训练队 38 人,运动员 380 人, 1975 年男女排球队参加建阳地区比赛获得男女排第二名、男排第四名。 1983 年女子排球队荣获建阳地区女排第三名。 同年,有师生代表队参加县运动会,荣获男从拨河第一名,女子第二名;小学生广播操第一名,县中小教师广播操第一名。 1985 年男、女排球队荣获县男女排球赛第二名。 同年参加县小学生田径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1985 年 10 月,学校成立建阳地区第一个少年游泳班,运动员 12 名。 文娱活动, 1981 个演出儿童剧“小鸟学艺”获建阳地区一等奖。 1982 年创作儿童剧“小猴错在那里”获县造作演出一等奖。 1984 年起参加城关中小学音乐周活动歌咏比赛,两年获得第一名。 卫生工作,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卫生常识课,制定室内外和个人卫生要求,划定卫生包干区,实行卫生岗位责任制,加强卫生工作检查 ( 195) 与管理,在《福建日报》第四版《重视培养学生的卫生 习惯》为题,报导了本校的卫生教育情况。 基本建设,学校原是由“文昌宫”改建,修修添添维持几十个年代,至 1981年析建一座四层 20 个教室的教学楼。 1983 年 8 月,新建 12 个单元的教工宿舍和 2 层 8 个单元宿舍。 1984 年 8 月,新建面积 300 平方米的电化教室和行政办公房。第三节区乡级教育机构
相关推荐
适量 加水至 1000L 红茶末抽提液(红茶末:水 =1: 15) 100kg 白砂糖 30kg 甜蜜素 山梨酸钾 柠檬酸钠 1kg 三聚磷酸钾 加水至 1000L 3冰茶饮料 速溶茶 2kg 柠檬粉 无水柠檬酸 柠檬酸钠 氯化钠 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 食用 色素 30g 加水至 1000L 8 乌龙茶 白砂糖 65kg 柠檬酸 维生素 C 柠檬酸钠 山梨酸钾 加水至 1000L 蔬菜汁 350~
ing and copying. We must use the fellowship of Society to freshen, and never to obscure, “the recollection of the grandeur of our destiny.” 在与同伴相互交往中, 虽然充满勇气和同情 ,然而我们必须摆脱这样的束缚, 不要 模仿他人,我们 必须
运输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更有助于加强 运输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 利用局域网平台,使决策层、销售、供应、技术等部门都能上网,让各部门密切注视市场动态,从而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要注意的问题 (一) 加强领导 要使 道路运输
上,而后移向目的地。 运送装置中最简单的只是一辆四轮车,复杂的有 计算机 控制能自动行进的设备。 这种花框除了能沿钢管纵向滚动外,也能向左或向右滑动 40~ 50cm,现出人行通道。 固定钢管在冬天可以通热水,兼作加温用。 这种设备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因能节约可观的经常费用,所以也推广得很快。 八、温室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要符合使用地区的气候条件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异
得一项利益必须与之相符合的投资措施。 《协议》明文禁止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包括: 当地 含量要求:即要求公司在生产和采购中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当地来源,或在其全部生产的价值中保证一定绝对数额的当地来源; 贸易平衡要求:即依据公司出口的数量或价值对公司购买或使用的进口产品数量或价值加以规定,这种措施表现为进口限制和出口实绩要求; 进口用汇规定:即依据公司流入的外汇额对公司的进口量加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