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以没有人类内容摘要:

游业目前正在经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旅游经济发展由数量经 济发展型向质量经济发展型转变的关键时期。 发展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是实现云南旅游业 “转型升级”、 优化结构、 “提质增效”和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抉择。 、省政府高度重视 早在 2020 年,省政府与世界旅游组织( WTO)共同编制的《云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云南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省政府旅游发展倍增计划中,把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实现 “转型升级” 和“提制增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5 的重要途径。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 定》中,再次强调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势,造就了云南多样的气候类型和 过渡性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全省分布着 17000 多种高等植物和 1366 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珍稀物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居全国首位,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 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原高寒植被景 观等。 类型和物种多样,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云南 24 个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林区,世代与森林为伴,互相依存,和谐相处,不仅凝结着古滇文化、毕摩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贝叶文化等边疆古老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累。 各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在这里繁衍共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充分展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传统与现实和谐的特殊范例。 绚丽多姿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丰富多采的民族风情 有机结合,为森林生态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 全省已 有 30 多 个 自然 保护区 、 26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 13 个省级森林公园 和十多个林场开展了森林生态旅游经营活动。 相当一部分自然保护区、国有、集体林场正在筹建新的景区、景点。 从服务体系看,全省有 12 个地州市已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接待单位、林业宾馆和相应的服务机构,开展了以大众观光、 观鸟、生物多样性考察、探险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森林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已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调动了大家参与开发的 积极性。 昆明、保山、大理、丽江、德宏、思茅、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地,一些民营资本已进入到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并已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精神,按照“五个统筹”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总体要求,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和林场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以打造森林生 态旅游精品、特色品牌和培植龙头企业为主线,以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为目标,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把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成我省林产业的支拄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品脾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实现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一盘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联动开发的原则 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大众旅游业、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其他林业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机的整体,彼此紧密相连,互相促进 ,密不可分。 应统盘考虑,合理布局,有效整合,以利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景区、景点建设首先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本底资源的原汁原味,使森林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不受任何破坏,同时确保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的统一。 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序位,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护开发机制,以保障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林业景区建设中,应用高新技术建立先进的 资源、环境监测体系,以利可持续发展。 景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规划和施工,做到景点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功能完备,设备配置齐全,达到投资省、景观美、服务好、效益好的目的。 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7 4. 优先开发与梯度推进的原则 应选择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景观特色佳,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集中投入,优先开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对其他景区,则根据难易程度,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三农问题”相结合 的原则 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多在边远山区、林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通过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变地域、森林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区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实现“绿山富民奔小康”。 支持社区和当地居民参与和协作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与管理。 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境外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单独或合伙参与开发,并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国内 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省内外、国内外旅游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潜能,努力提高市场综合竟争能力,尽快发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效应和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总体目标 以云南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背景,深入挖掘独特的森林生态文化内涵,依托大众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基地,通过十多年的努力, 到 2020年,全省形成五个以上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并打造出 10 个左右在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名牌系列产品,初步建立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使森林生态旅游年产值达 130 亿元,占全省旅游总产值的 20%左右,真正成为云南林业产业的支拄产业和先导产业。 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培育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做贡献。 分期目标 1. 近期( 20202020):产业投资建设期 深度开发和完善重要景区(景点)以及相互配套的基础设施, 完成 3 个主要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8 森林生态 旅游基地建设, 重点培育 5 个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森林生 态旅游目的地,推出 5 条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建设 6 个森林生态旅游城镇,积极扶持 2 家森林生态旅游龙头企业,为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 到 2020 年,森林生态旅游海外游客 19 万人次/年,创汇 亿美元;国内游客 570 万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 43 亿元;游客总人数达 589 万人次/年,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的 9%,总收入(年产值) 51 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达 11%。 ( 20202020):产业发展建设期 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与森林资源利用的整合力度,以提升大众 生态旅游为基础,以系列化开发和整体包装专业生态旅游产品为核心,完成 10 个品牌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10 条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 加快旅游产业与林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市场化进程, 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 努力将 森林生态旅游业建设成为云南林产业的支柱产业,云南旅游业新的热点旅游 品牌和“提质增效”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 到 2020年海外游客达到 28 万人次/年,创汇 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 750 万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 67 亿元;游客总人数达 778 万人次/年,占同期 全省旅游市场比重10%;旅游总收入(年产值) 78 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 13%。 ( 20202020):产业完善提升期 全面整合旅游经济和林业经济,形成以主题各异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基础,以精品旅游线路为链接的完善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链 ,使森林生态旅游在云南林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成为云南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在泛珠三角和泛亚地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到 2020 年,海外游客达到 41 万人次,创汇 2. 6 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 1000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108 亿元;游客总人数达 1041 万人次,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场比重> 15%;总收入(年产值) 130 亿元,占同期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 20%。 (详见下表 )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9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分期定量目标表 时 期 指 标 基 期 近 期 中 期 远 期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国内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440 480 520 570 630 690 750 1000 国内旅游者人数 增长率( %) — 8% 10% 3%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30 33 37 43 52 60 67 108 国内旅游收入 增长率( %) — 11% 13% 5% 海外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14 17 19 22 25 28 41 海外旅游者人数 增长率( %) — 12% 12% 4% 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旅游外汇收入 增长率( %) — 14% 16% 6% 森林生态旅游 总收入(亿元) 35 39 44 51 60 69 78 130 占同期全省旅游 市场比重( %) % 9% 10% > 15% 占同期全省旅游 总收入比重( %) % 11% 13% > 20% 说明:预测以 2020年度云南省旅游统计数据为基期数据,由于生态旅游边界难以确定,统计口径不统一,本规划参照国际惯例,按森林生态旅游占国内旅游总量的 8%,海外旅游总量的 10%,花费比普通游客多 25%测算;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暂时取 ; 20 2020 年比重按照云南省旅游发展倍增 计划定量目标测算, 2020年海外旅游者测算扣除 SARS影响,各指标值浮动区间为177。 5%。 发展战略 在保护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对旅游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管理和科学利用,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景区污染的治理力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新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产品开发模式,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 、专业化发展战略 围绕和依托区域性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和组织,形成森林生态旅游各要素的优化整合,优势互补的经营机制,推动森林生态 旅游向集团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变。 整合既有林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开发特色森林旅游专业产品,形成网络和实施区域联合经营。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前后关联效应,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旅游业与林业、林产业的有机结合、综合协调和系统优化,实施以开放促开发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的综合开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名牌发展战略 以云南丰富独特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六大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区建设为核心。 在初期大众化旅游产品基础上,深入挖掘云南森林资源优势,加快精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建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区和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同“三农问题”、扶贫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城镇,鼓励、支持国有林场、苗圃等面向社会,采取联营、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共同经营,共同受益;重视当地农民的参与,保障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获得经济利益,同时要加以引导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发展山区经济、富裕山区人民。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1 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利用云南旅游业和森林生态旅游现有接待能力、配套设施和旅游市场的优势及条件,本着市场容量的最大化、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分类指导,分期实施。 以国内旅游促进国际旅游,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举。 在产品开发上,以观光型旅游产品和认知型旅游产品为主,逐步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 在战略和空间布局上,着力进行六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 紧紧围靠省内外、国内国际航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及国道、省道,优先开发滇 西北三江并流生态旅游区、滇南低山宽谷森林生态旅游区,滇中高原湖盆地森林生态旅游区和滇西中山宽谷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区四区,续建与扩建并重,统一布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