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汝璧年谱内容摘要:

提推典史故给事中赵公参鲁,以推官超擢福建提学佥事。 同署皆谓陟太奇,乃公作用固此。 公尝谓‘事机不可失,一见端即断。 当行之稍迟,恐生他说’。 又谓‘天下才不足供天下用,特秉者未能无私,慎勿以私待之,参互事势,以资与才、与地,相提衡焉。 私无所容矣。 果其人宜私无害也。 慎无逢迎,顾逆鳞亦当避,因指科场事云,此亦一逆鳞。 ’江陵有私人在留都,其人急欲入都,资亦适及,而公力持之。 ” 祖 父死, 回家奔丧,被“楚人”趁机找短。 孙鑛《明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郑公(汝璧)墓志铭》云: “ 至此,公奔父丧,而大防始决裂矣。 公力裁抑楚人,所求多不遂。 彼党憾公刻骨云。 ‘此自我户内短长,何容汝外人持之’。 前此无由生隙,故默默相安。 至此则藉藉谈公短矣。 相君虽内弗能堪,然自谓已所独拔,恐见短于彼党,又恐盛推之名反归公,故但贬公俸,犹委以选事。 万历六年 戊寅 ( 1578) 三十三 岁 升太常寺少卿。 不几天,即被外调出京,降为福建布政使右参议一年。 孙鑛《明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郑公(汝璧)墓志铭》云: “逾年,乃陟公太常少卿。 然不数日,即谪外,痈已溃不得复留也。 任福建右参 议一年,持大体,孜孜以抚民为念,案牍必清。 ” 万历七年 己卯 ( 1579) 三十四 岁 七月,调广东任按察使兼提督学校副使,远辖琼州 , 心中不快, 抗疏 回家,开始长达 12年的家居生活。 《明兵部右侍郎郑汝璧述略》云:“万历七年( 1579)七月,又调广东任按察使兼提督学校副使,远辖琼州。 ” 孙鑛《明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郑公(汝璧)墓志铭》云:“ 无何迁广东副使,辖琼州。 是初,权贵多衔公。 自列卿出,又尝典选,乃远摩海外,怏怏不乐,遂抗疏归。 二尊人俱在堂,深以得侍养为欢。 公素潜心理学 ,在西署时,盛有讲学名,兼习文艺,又研求经世之学,捃摭往籍,类分之仿佛如通典、通考、大学衍义补诸书。 然皆撮其精要,不支不蔓,约有二十余帙。 余同署时,曾及见焉。 即闲居,则立为程。 盖日率静坐者二时余,则仍勤勤著述事,间从邑中耆德李参知键等为杯酒欢,或相约登临,搜奇探幽,寓目于鼎湖、芙蓉峡间。 其持家甚严。 凡接见宾客、会计家务皆有时、传语各有人。 家人遵之,不敢违,肃然如官府。 已遘 母樊淑人忧,哀毁如礼。 盖家食者十二年。 ” 万历十二年 甲申 ( 1584) 三十九 岁 用石室“昆岩洞天”收留张居正之子 张懋修。 4 吴越 《 九死还魂草 》 第一章 云:“ 万历十二年, 张懋修打扮成道家模样,突然到景云来投奔郑汝璧。 郑汝璧当时不过是个赋闲的四品官,面对张居正死后抄家、张懋修正被通缉这样大的政治变故,也不敢公开羽翼 “ 钦犯 ” ,于是就把自己的 “ 昆岩洞天 ” 让给张懋修作为 “ 丹室 ” ,由郑汝璧题写了 “ 超妙 ” 的匾额,而且还在凸出岩壁的栏杆上安装一个辘轳,通过系有长绳的吊桶,可以从下面的清溪中汲水,为饮食提供了方便。 ” 万历十六年 戊子 ( 1588) 四十 三 岁 与长芦醅使李键、福建布政都司都事樊向辨、辽州同知李逢雷结庐仙都芙蓉峡紫芝山房。 《明兵部右 侍郎郑汝璧述略》云:“万历十六年( 1588) 春,长芦醅使李键 约郑汝璧 、樊向辨( 福建布政都司都事 ) 、 李逢雷( 辽州同知 ) 三人 , 结庐仙都芙蓉峡紫芝山房内, 郑汝璧 化名谷潭逸客 ,李键化名 小仙山人 、 铁城 ,樊向辨化名 宾阳道人 ,李逢雷化名 禹门子,击节唱和,议论趣生,写了许多委婉动人的山水篇章。 ” 万历十七年 己丑 ( 1589) 四十四 岁 陪龚勉游仙都。 《明兵部右侍郎郑汝璧述略》云: “ 十七 年 ( 1589) 春,陪浙江右布政无锡龚勉游仙都。 ” 万历十八年 庚寅 ( 1590) 四十五 岁 与李键、樊向辨等人结伴游仙都, 作《 游仙都山记》。 《由庚堂集》卷之十九 录 《游仙都山记》 云 :“仙都山,志称三百里„„万历庚寅夏五月,李参知铁城先生约余游,问谁哉能主者,而得余内弟樊季思甫请持数日粮以从,拉李友子敬会他妨,遂以是月九日,先发肩舆,抵下洋,主人挐舟以待,小酌溪头大树下,而后入舟。 时过雨新涨,水光浮天如蔚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