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发生过的历史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内容摘要:
和学术思想的背景下,在西方史学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潮。 历史相 对主义认为,一切历史现象都是相对于历史认识者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存在的;历史事实自身不具有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而只是由历史研究者按照自己的认识把它们描绘出来的。 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 [链接 文本素材库克罗齐( BenedettO Croce, 1866- 1952)意大利人,出生于阿奎拉,后迁居罗马。 1886 年迁居那不勒斯后,开始研究当地历史和古物。 以后又从事历史、文学、哲学等研究, 1903 年创办《批评》杂志,并主持 41 年之久。 曾任意大利参议员、教育大臣等。 1952 年卒于那不勒斯。 主要著作 有《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论黑格尔》、《论维柯》、《美学新论》和《现代哲学的特征》等 ],是倡导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是他的主要观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相对主义的要旨。 克罗齐认为,客观上的确定的历史是根本不可能被人们认识的。 他说:“事实上,关于罗马或希腊诸国的源流、关于希腊和罗马以前各国的民族,尽管我们拥有学者们的全部研究,我们究竟知道些什么呢,如果关于这些民族的生活有什么断简零编传到我们手里,人们对它的解释又是多么不确凿啊。 如果有些传说流传到了我们手里,那又是多么贫乏、混乱和矛盾百出啊。 „ „但模糊并不限于‘起源’方面,整个历史,甚至与我们最接近的近代欧洲史都是模糊的。 „„关于 9 月中的日子,关于雾月 18 日,关于莫斯科的焚毁,人们写出了堆积如山的书籍,但是谁说得清楚这些事情真是怎样发生的呢。 甚至那些直接目击的人也说不清,因为他们遗留给我们的叙述是分歧的和矛盾的。 我们就不谈大历史吧。 至少对于一件小历史,姑且不说有关我们的国家、城镇或家庭的小历史,而说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最小的小历史,我们能不能完全知道呢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35—— 36 页) 应该承认,克罗齐 的这些话反映了历史研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但面对这种困难,历史研究者应该怎么办呢。 克罗齐的回答是:“忘掉它们”,忘掉“无限的”历史,因为“通向无限的道路跟通向地狱的道路一样宽广,如果它不导向地狱,它就必然导向疯人院。 „„它对我们是没有用处的;它只会使我们望而生畏”。 他认为,要认识历史,就应当“只聚精会神于与一个问题相适应和构成活生生的积极历史,即当代史的某一点上”,这样,“在每一顷刻,我们都知道我们所须知道的全部历史;其下余的既与我们无关,我们就无法知道它,或到有需要时我们就会有办法知道它”。 从这样的立场出发 ,克罗齐否认有不依赖于认识者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体历史,认为那是一种“永恒幻想”。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 37—— 38 页) 克罗齐显然是夸大了历史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并把这些困难绝对化,进而否认有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历史。 这样,在历史认识活动中,研究者的主观意向就成为决定性的了,而历史事实也就成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你认识到了它,你需要它,它就“具有”,就存在,反之,就“从未具有过”,就从不存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克罗齐提出:“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就在我们自己的 胸中。 因为,只。过去发生过的历史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关推荐
上方程的作图,就需要研究曲线的性质与分类,这就引出了作为《几何学》第二卷与第三卷前半部分的一个很长的过渡,其中包括了使他成为 近代数学先驱的坐标几何。 然而对笛卡儿本人来说,所有这些都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最终目标 — 高次方程作图所做的准备。 在这个很长的过度之后,笛卡儿在《几何学》第三卷的后半部分,又回到他的主题 高次方程的标准作图,利用刚得到的坐标几何工具,解决了三
史知识点考查及能力考查统计与分析 第 21 页 共 38 页 一战后革命 高潮 俄国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单选第 33题 2分 单选第 333题 4分 单选第 22题 3 分 单选第 22 题 4 分 13 分 共 31 分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单选第 32题 2分 材料题 37题第三、四问 10 分 16 分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第 33题 2分 2 分 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5 柴步源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西部钻探公司 16 李雪瑞 资源勘察工程 西部钻探公司 17 庞涛 资源勘察工程 西部钻探公司 二、报到时须携带报到证、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户口迁移证、党组织关系证明材料等相关证件;为方便办理户口转移关系,请提前准备:血型化验单、身份证复印件 1 张 (正反面) ;同时预备 1 寸彩色照片 4 张。 三、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提前打电话说明原因; 请提前订票
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 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俯则水远。 天高水远,无边无垠。 像这样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