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52份有效问卷51内容摘要:

地方少。 由于历史沧桑及村民保护意识不足,破坏也十分严重。 另外 有些峡谷、瀑布、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点偏离主要交通线,整合开发相对成本高,难度大。 旅游品牌知名度低、 产品卖点不高 休宁县旅游资源较为原始,有待开发,打造品牌。 唯一旅游品牌 “ 道教名山 ” 第 7 页 共 15 页 齐云山在市场 上 不够响亮。 相比而言,市内其他区县景点特色鲜明 , 如黄山区有 “ 黄山情侣 ” 太平湖, “ 黄山第五绝、情爱圣地 ” 翡翠谷 ; 屯溪区有“ 千古之谜、世界第九大奇观 ” 花山谜窟 , “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东方的古罗马 ” 老街;黟县有世界文化遗产地、 “ 桃花源里人家 ” 西递 , “ 中国画里乡村 ” 宏村 ,它们与 黄山具有相对的互补性 , 品牌知名度 较 高。 休宁县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是:齐云山道教文化及风光游、古城岩的徽州文化游。 但由于黄山及西递、宏村对同类景点的强大替代性,齐云山(宗教旅游不太迎合大众旅游需求,只能作为专项旅游产品推出)和 古城岩 (属异地拆建的古建筑)两个 景点很难在市内的黄山三日游、黄山 徽州古村落三日 /四日游及跨区划的 “ 两山一湖(黄山 太平湖 九华山) ” 四 /五日游、 “ 黄千杭(黄山千岛湖 杭州)四 /五日游等 线路中进行编排组合。 这是 齐云山 接待徘徊不前的主要 原因( 1991 年接待量 10 万人次 , 1999 年仍是 10 万人次左右)。 比较而言,周边区县具有良好互补性的景点在黄山的带动下 很容易组合 到 线路 中,接待人次逐年攀升,如翡翠谷景区 1999 年接待人次达到 20 万人次,是 1991年的 20 倍。 很明显,依托黄山和西递、宏村,休宁的旅游产品定位卖点不高,互补性不足,招徕客源难度大。 新推出的参与式旅游产品 夹溪河 漂流虽具有一定特色和卖点(黄山地区唯一的皮筏漂流项目),但受规模小、游程短、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接待量十分有限。 产业规模小、接待量低、 旅游 创收 少 2020 年统计显示,全市有旅游门票收入的景区、景点达 52 处,旅行社109 家(其中国际社 16 家)、星级宾馆、酒店 70 多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31 家、定点旅游购物商店 27 家。 其中休宁县纳入统计的旅游景点仅 2 处(齐云山、古城岩),旅行社仅 2 家,星级宾馆、酒店 3 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8 家、 定点旅游购物商店 7 家。 2020 年,全县接待 万人次,仅占全市 %;旅游直接收入 万元,仅占全市 %。 休 宁县近年旅游接待及创收与市内其他区县 具体比较见 表 2。 第 8 页 共 15 页 表 2 20202020 年黄山市各区县旅游接待人次、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黄山市统计信息网 干群思想困惑、发展信心不足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是关系到旅游地形象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笔者于 2020 年 8 月 10 日专门到休宁 县 的海阳镇、万安镇、五城镇进行了 抽样调查 (详细调查情况见附表) ,调查表明, 49%的 居民对休宁旅游现状不满意, 47% 居民认为休宁旅游没有优势,有 %的 居民期待积极参与旅游, 72%的居民认为休宁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项目和资金, 78%的居民认为本届县政府对旅游重视或比较重视。 走访中发现一些政府干部对休宁旅游发展有畏难情绪,发展信心不足。 机遇分析 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新宠、休宁具备良好基础 英国未来学家预测,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的经济变革浪潮后,在下一个千年,人类至少还将经历由休闲、生命科学、超级材料、新的原子 时代和航天时代驱动的五次浪潮,而休闲时代在 2020 年将占主导地位[3]。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中国将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占国民经济的 旅游接待量(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 (亿元) 01 年 02 年 03 年 04 年 01 年 02 年 03 年 04 年 黄山市 620 屯溪区 110 148 徽州区 62 / 休宁县 47 43 黟 县 110 180 歙 县 76 80 101 祁门县 黄山区 180 第 9 页 共 15 页 比重要达到 8% [4]。 可见国际、国内旅游需求大增长的时代正在到来。 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污染和城市快节奏生活给现代人类带来压力并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 后工业时代的人类开始回归自然,亲近泥土,于是国际旅游新趋势 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显示出极强生命力。 现在亚太地区总体政治稳定、经济增速,旅游需求很大,国际、国内乡 村旅游热正在升温。 休宁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 生态 、人文、地理等优势。 省、市出台相关产业规划、政策, 创造了 良好 发展 环境 响应中央精神,省政府提出了我省“东向发展战略”。 依托省政府“两山一湖”大规划,黄山市实施了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及文化大市建设、生态市建设专项规划,中央、省、市政府也在积极扶持黄山旅游做大做强。 在政策、资金上向旅游产业倾斜,现在,长三角经济梯度转移正当时, 黄山市融入 “长三角”经济圈和浙江经济带,旅游是突破口,是先行军。 2020 年,黄山市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我市加快实现 “ 三最 ” 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决定全面实施 “443” 行动计划,即:依托旅游、文化、生态、物产四大优势资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基地、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安徽省文化产业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 为做活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实现旅游区域联动, 2020 年, 黄山市与 长三角的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无锡、杭州、宁波等 15 座城市共同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