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商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内容摘要:

秩序。 这充分说明提倡以义取利的企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 ,诚敬就业。 “ 敬业 ” 是企业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 ,其内容是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关心自己所在的企业和班组。 儒商具有 “ 诚敬 ” 的传统 ,古代作坊、店铺和当今粤港澳等地的企业里面敬有 “ 关公 ”, 就是推崇关公 “ 忠实 ”“ 诚敬 ” 的道德。 古今儒商把他们从事的经济工作看成不仅是自己安身立命的 “ 饭碗 ”, 而 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而要全身心地投入 ,付出自己的全部爱恋和智慧。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的敬业精神不强 ,有的人“ 上班时间软懒散 ,有力留在下班干 ”。 有的人 “ 本职工作马虎过 ,兼职外快拼命做 ”。 有的人 “ 这山望着那山高 ,投机钻营闹跳槽 ”。 有的人则吃喝玩乐或消极应事 ,不思进取 ,不学技术。 这种由于缺乏敬业的劳动态度所导致的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和在岗不出力的劳动力虚置现象 ,是限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把儒商 “ 诚敬 ” 的处事态度作为企业职业道德的内容 ,建立一支有事业心、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这是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提出的客观要求。 第三 ,言信货实。 也就是在企业道德中要有 “ 信 ” 的信誉观、 “ 实 ” 的质量观。 儒商是讲 “ 信 ” 和 “ 实 ” 的 ,中国的 “ 老 ” 字号店铺视 “ 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 为生命 ,决不卖假货赚黑钱 ,对待顾客、对待合作伙伴也以讲信用为根本原则 ,把 “ 信 ” 和 “ 实 ” 作为经商取胜之道。 正如《水窗春呓》所载 :“ 著名老店 ,如扬州之戴春林 ,苏州之孙春阳 ,嘉善之吴鼎盛 ,京城之王麻子 ,杭州之张小泉 ,皆天下知 „„ 然此各家得名之始 ,只循 ‘ 诚理 ’ 二字为之 ”。 “ 贾而好儒 ” 的徽商、清人朱文炽最讲货真价实 ,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 ,他都要在 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名 “ 陈茶 ” 二字 ,以至少收数万银两也在所不惜。 现在社会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短斤少两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不是儒商的东西 ,而是街头巷尾小商小贩的常用手法。 现代企业必须摒弃小商小贩式的 “ 无商不奸 ” 的恶习 ,而应继承儒商 “ 信 ” 、 “ 实 ” 的企业道德 ,因为 ,市场经济做的不是 “ 一次性买卖 ”, 而且市场经济的法规、技术检测手段都将对不信实的行为作出揭露和惩罚。 只有保证信实的质量 ,合理合法地赚取 “ 阳光下的利润 ”, 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这样的企业。 才能具有生存、发展的前途。 第四 ,和睦谐调。 中国传统企业道德的一大特点 是注重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 ,儒商以道德统御竞争 ,提倡 “ 当仁不让 ”, 使竞争在良性状态下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可以达到利益分享的时候 ,以 “ 大家发财 ” 作为最佳选择。 在利益发生根本冲突的时候 ,也不以将对方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其次 ,对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强调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 ,协作共事 ,企业常为 “ 家族式 ” 结构。 再次 ,对企业外部的公共关系 ,儒商特别重视企业形象 ,重视 “ 招牌 ” 的含金量 ,以 “ 多个朋友多条路 ” 的长远眼光来处理人际交往和企业与企业、社会交往的关系。 总之 ,儒商是将儒家 “ 中和 ” 、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 如人和 ” 、 “ 和实生物 ” 、 “ 和为贵 ” 的哲学运用于经济实践 ,作为企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发展出 “ 和气生财 ”的经济道德理念。 在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 和气生财 ” 仍然可以作为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公共关系的出发点。 第五 ,勤俭廉洁。 《管子》说 :“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 《荀子 荣辱》主张 “ 节约御欲 ”。 严复说 :“ 所贵乎俭者 ,俭将以有所养 ,俭将以有所生也。 使不养不生 ,则财之蟊贼而已 ,乌能有富国足民之效乎 ”( 《原富 按语》 )。 儒家的勤俭廉洁观是儒商消费观的主流 ,早期的儒商白圭就 “ 自奉节俭 ”, 司马迁说他 “ 能薄饮食 ,忍嗜欲 ,节衣服 ,与用事僮仆同苦乐 ”( 《史记 货殖列传》 )。 无论是徽商、晋商 ,还是粤商、闽商 ,虽然不乏挥金如土、夸豪斗富之徒 ,但大多数人还是恪守中国传统的勤俭道德 ,对于儒商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 ,起到重要的作用。 晋商有 “ 晋俗勤俭 ” 的美称。 山东商人也是如此 ,《满洲地志》称 “ 山东人励精克己 ,勤俭耐劳 ”, 无论是满洲、俄国商人还是德国商人 ,都 “ 不能与山东人抗衡 ,是以山东人 在满洲西伯利亚一带经济上之势力 ,是以凌驾一切 ,握商业上之霸权 ”。 近代民族纺织业著名企业家聂云台专著《廉俭救国说》 ,认为 :“ 中国立国的精神 ,与民族的个性 ,虽不一端 ,其特点实为俭德 ,中国政教之根本的德礼 ,而德礼亦以俭为归 ”, 号召 “ 屏斥美华之服饰用具 ,勤俭克苦以激励男子 ,共造成良好之社会风气 ,培养国家之元气 ”①。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经济虽然发展了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但相当一部分经济工作者滋长了铺张浪费的习气 ,带动和助长了社会的超前消费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贪污腐败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 序遭到严重破坏。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廉洁的经济道德 ,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身正气。 因此 ,儒商的勤俭廉洁的经济道德传统对于 现代企业道德建设 ,也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三、儒商文化传统是现代企业形象的设计方法 企业形象CI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的外在表现。 企业的 CI设计是英文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缩写 ,讲的是企业的个性、身份、形象 ,CI系统就是企业的识别系统。 企业形象的优劣 ,与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呈正 相关直线性关系。 据国际设计协会 1987年统计 ,企业在形象塑造中每投入 1美元 ,就可以获得 227美元的收益。 日本学者通过调查得出 ,汽车业的企业形象与销售金额的相关系数为 0 84,建筑业中两者的关系系数达 0 90。 我国自 1987年广州 “ 黑马 ” 设计事务所首次将CI介绍给国内 ,以及1989 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运用形象战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大获全胜后 ,形象战略在企业界掀起热浪。 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是文化形象 ,儒商文化传统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形象是极有帮助的。 根据企业形象理论 ,企业形象由三大支柱构成 ,一是MI (MindIdent ity ),指理念个性、理念识别或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