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内容摘要:
府的 主导 与推动作用,加强在信息 化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 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充分发挥 企业在信息 - 11- 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 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 的 拓展。 (三) 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加强 重大信息化项目 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建设内容,按照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难易程度和投入资金大小来安排建设项目, 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信息化建设。 并 通过对基础工程、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带动 我市 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 安全配套、持续发展 严格 按 照 国家有关的安全保密法规,增强 信息化 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网络 和信息 的安全 ; 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 坚持安全为应用服务的 理念 , 加强 安全 制度建设 和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健康持续 发展。 (五) 以人为本 、 普遍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努力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把公众的利益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方便百姓生活 ,使大多数 社会成员 享受 信息化 带来的便利 ,同时, 充分调动人 在信息化建设中 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 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 在信息化 建设和应用中 的 创新和创造 潜能 ,实现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发展。 - 12-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一、 发展目标 (一) 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 我市 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建成适度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广播电视系统 由模拟向数字 整体平移 , 数字 高清电视 开始 进入家庭; 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信息产业制造基地进一步强固,形成完善的配套产业集群,自主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开始形成;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 ,政府 信息 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应用开发, 基本 建成电子政府;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普遍提高,初步建成社会诚信体系 等信息化综合应用 服务 平台 ;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使吴江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依存,协同并进,加快实现 “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 (二) 远景展望 在 2020 至 2020 年的十年中,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于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建设高速、方便、无缝、安全的数字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社会得到充分共享与利用,信息技术 融入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经济增长和社会运作的方式得到根本性改善和优化。 力争到 2020 年,形成先进、成熟、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建成强大的 - 13- 信息经济与发达的信息社会,全面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三) 主要指标 到 2020 年,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吴江 市每万人城域网出口带宽要达到 150Mbits,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达到 线,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 80 人,每千人拥有计算机达到 200 台;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600 人,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达到 70%,信息消费指数达到 40%,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在网上实现的比例接近 100%,在线企业比例达到 80%;信息产业的增加值率保持 20%以上。 二、 总体架构 我市 信息化总体上 由 互动的 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 政府信息化是先导 , 企业信息化是主体 ,行业信息化是关键 , 社会信息化是基础。 从逻辑结构上可划分为基础平台、应用体系和保障体系等。 (一) 基础平台 基础 平台由网络平台 、 资源平台 和安全平台 组成。 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由 我市 城 域网络基础设施构成,是 我市 信息化 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网络平台分为政务网和公众网 , 政务网按政务外网 要求 建设,并与苏 州政务 外 网纵向互联 ,做好与苏州政务外网的衔接工作。 资源平台 资源 平台由 基础 信息 资源 库 和 公共信息交换平台 组成。 基础信息资源 - 14- 库 包括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 信息, 人口 信息 、 法人单位 信息 、 宏观经济 信息 、政府 资源 信息、行业公共 信息 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 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专 业 数据库。 公共信息 交换 平台 提供 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 包括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市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形成联接 基础平台 、应用体系 的枢纽。 基础信息资源 库 和 公共信息 交换平台建设遵从苏州市技术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与苏州市 基础信息资源 库 、 公共信 息 交换平台的衔接。 安全 平台 安全平台是为建立安全的 信息化 应用提供信息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防止被篡改和损坏)、访问不可抵赖性、信息 的可审查性和可控性等综合的安全服务。 安全平台 包括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技术管理等内容, 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系统安全措施和应用系统安全措施 等 ,安全技术管理是指包括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应用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 (二) 应用体系 应用体系由 政府类应用、企业类应用、 行业类应用、 公众类应用 构成。 以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市民的综合服务体系,以法人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服务与监管体系,以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政务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内部信息化应用体系,以行业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社会信息化应用体系 ,通过 多门类、多层次的 应用系统 ,逐步建设综合 信息化应用体系。 (三) 保障体系 - 15- 保障体系 包括 为 信息化 规划建设及运行提供 法规 、经济、 组织、 管理和技术保障 ,以及信息化人才与国民信息化素质培养 等。 组建 信息资源 管理 中心 是组织保障的 重要 内容之一。 - 16-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和重点 工程 一、 主要任 务 (一)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满足 我市 实现基本现代化对通信设施的要求为出发点,跟 踪世界先进水平,积极采用世界先进通信技术和领先的服务手段,为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现代化、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高水 准 的通信服务。 完成 双向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和综合 数据 信息网系统 建设 , 广播电视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前端设备数字化, 并逐步 实现全市网络传输数字化。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以 IPv6 技术为核心,建成具有高速度、智能化、综合性的覆盖全市,与外界相联的城域网平台,增强通信功能和服务能力。 到 “ 十 一五 ” 末, 电信网 传输骨干网扩建 SDH 环 1 个, 155M子环 10 个, 2M 端口增加 3000 个 ,实现 100%光纤到小区、楼宇、自然村 ; 2020 年达到固定网 50 万用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 号线;无线市话 40 万户 ,实现所有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 移动网络 交换容量 100 万户,信号覆盖率达 100%,加快第三代移动技术的推广应用。 广播电视网 2020年达到用户 25 万户,推动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一体 化 应用。 2020 年前开播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2020 年前实现市台一套数字电视节目地面播放,进行数字多媒体广播( DMB)试播。 (二)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17- 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动 我市 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政府先行,积极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按照 “ 一站两网 ” 基本框架, 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公文传送、网上审批 、公共服务 等综合应用 , 促进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党政信息网为基础,进一步合理规划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构架,建 设安全、可靠、实用、高效、全面互联的 电子政务城域网, 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建设提供基础平台 ; 组建 我市 信息资源 管理 中心 , 负责 我市 市级信息资 源 管理系统 的维护、运行和管理 , 负责集中管理全市可共享的重要信息资源 ,为全市重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服务和保障, 为电子政务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 基础支撑。 加快 建 设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单位 和 宏观经济 等 公共 基础 数据库 、政府信息资源库、行业公共数据信息库 等一批数据资源 库 ;构建我市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已有基础信息资源在市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 ; 在技术、政策、市场和管理四个层次上建立基础信息共享机制。 加快 电子政务中各 重要业务系统 的完善 ,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 以现有 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为基础,开展联合办公、决策支持、业务数据库综合开发利用等应用系统建设, 推进各业务领域应用系统的整合, 逐步建成交互式、协同式的政务网络办公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政府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 (三) 积极 推 动 社会事业信息化应用 - 18- 社会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民政救济等 领域,实现 各项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和服务的 信息化。 逐步 推 行 “市民卡” , 以社会保障业务应用为基础, 将市民个人的有关身份识别、医疗、保险、电子钱包等相关信息集成 在一张卡内,作为市民就业、就学、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 电子凭证 以及 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证件。 城市建设与管理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 设基于空间 地理信息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综合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提高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国土资源配置利用、城市建设与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水利建设和电力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使 我市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逐步向系统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 我市 的现代化建设。 公共安全 以构筑现代防控体系 为目的, 建设一个集报警、监控、指挥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安全系统。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具有动 /静目标实时动态监测,交通自动控制、有线/无线报警,实时通讯指挥的统一公共安全指挥中心。 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对各种 灾害和突发事件 进行监控, 为 城市治安、交通管理、洪涝预防、消防急救等 方面提供 决策 支持。 交通运输 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 加快 我市 基于 GPS 公共交通自动监控与通信调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普及 GPS 在交通各类营运车辆上的安装和应用, - 19- 推广 公共交通行驶信息引导系统、电子站牌 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进一步完善交 通指挥和监控系统建设,为交通疏导、车流流向管理、交通管制等方面 管理提供 良 好的 信息和技术 支撑; 拓展“市民卡” 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 提高我市公共交通的总体服务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数字社区。苏州市天然气利用规划
相关推荐
年级: 团队名称: 本人签字: 2020 年 5 月 (指导单位印章) 1 附件 4: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立项申报表 团队名称 苏州经贸学院 系 赴 (地区) 暑期社会实践 团 (小分队) 活动主题 活动 主体地点 活动 起止时间 2020 年 月 日~ 月 日 团队 人数 活动路线、 日程 、内容安排 活动经费 预算 交通费 其他经费 用途: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的音乐、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经常地发现,无论是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技巧的传授,都较多地保留了那种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模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师唯我独尊的地位,学生自然臣服于教师的权威,机械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学生的任务是被动地做,就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也是教师给分析表述清楚的。 学生个体很少有机会感受和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至于技能技 6 巧
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
现出当 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兴奋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敬爱和爱护之情。 (老师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 三、 学会写作: (一)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其平常的,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之处见鲁迅的伟大人格。 ②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外貌描写
司 诚信石材 巢湖市精益 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河北宏利厂石材厂 巢湖新奥车用燃气有限公司 永恒石材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金磊石业 巢湖兴达金属有限公司 鸿源石材 巢湖市华晨防爆动力有限公司 兄弟石材辅助材料 合肥锻压集团有限公司 吉祥石材 巢湖锅炉厂 B 级锅炉 安建石材 安徽凯莎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天然石材 安徽巢瑞仓储有限公司 利通石材 合肥市银桥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依缘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