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内容摘要:

制造业基地。 二是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明年重点支持新冶钢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支持有色与中铝成功合作,中铝铜板带建成投产。 三是继续抓好黄金山工业新区的开发建设。 按照50年不 落后的要求,全面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与河西工业区、大冶城西工业园、阳新沿江区域的基础设施对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机械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等四个园区建设,争取一批项目建设投产。 四是继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按照“抓大、关小、循环、拉长”的思路,继续下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 重点抓好劲牌、雨润集团肉鸡、保安淡水鱼加工、山东永大集团肉鸭和富川油脂等一批产业化项目。 指导各新农村工作队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帮扶转 变。 六是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多渠道增加投入,重点围绕环湖开发、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三沿”开发四大工程,着力抓好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城市道路、景区建设等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来源;黄石市政府门户网站) 各地动态 天津市三大亮点推动工业稳步增长 ●现代冶金、汽车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成为增长亮点 ●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私营工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保持活跃发展态势 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市工业系统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推进“四十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统筹协调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工业朝着“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2020 年 好于去年”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11 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 %,增幅较前十个月提高 1 个百分点。 现代冶金、汽车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成为天津市工业增长的亮点。 近年来,现代冶金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天钢东移、钢管集团 460 轧管机组和管加工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使得以天钢、天铁、钢管等现代化钢铁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冶金工业体 系逐步形成。 汽车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在丰田汽车、奥的斯电梯、维斯塔斯风电等新投产项目的带动下,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11 月份这三个行业产值增幅都达到了30%以上,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 %。 其主要产品无缝钢管产量增长 %,钢材增长 %,轿车增长 %,升降移动机械增长 %。 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天津市部分区县区域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按企业坐落地划分, 11 月份,全市 18 个区县中有 7 个区县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 30%,9 个区县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西青区 当月工业总产值规模超过 100 亿元,累计产值规模超过 1000 亿元,为 1178 亿元,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区县。 单月产值规模在 60 亿元以上的区县还有大港区 亿元,塘沽区 亿元,北辰区 亿元,东丽区 亿元,分列全市各个区县的二至五位。 随着该市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战略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私营工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保持了活跃的发展态势。 11 月份,天津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 %;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 长 %。 另讯 :天津 首批 20 项重大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随着 12 月 10 日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 2020 年 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20 项重大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三星电子扩能、天铁热轧板卷、飞思卡尔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项目已建成投产。 好项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天津市工业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始终做到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2020年 ,按照“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和“不论大中小、不论内外资、不论所有制,只要 是好项目,都要积极引进”的要求,工业紧盯世界 500 强、中央大企业、国家科研院所、国内大集团和民营企业,从策划的 1147 个项目中,遴选确定了渤海化工园一期工程、 100 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造修船基地、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三星电子扩能改造等 20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 1560 亿元,平均投资规模达到 78 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近 4000 亿元。 在抓好首批 20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的同时,新 20 项重大工业项目也陆续启动,目前,已有 8 项开工建设。 这些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必将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 技术能级和做大工业总量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来源:天津市政府网站 2020 常州工业经济:突破 5000 亿 2020 年,常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喜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量又将实现新的突破 —— 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0 亿元,达到 5250 亿元,增长 %;实现利税 298亿元,增长 30%;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 4800 家。 —— 工业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 2020 年 以来,全市工业产销增速高位运行,主要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产出超出预期,经济运行质量好于往年。 预计全年,全部工 业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分别达到 5250 亿元和 4250 亿元。 —— 企业做强做大取得新突破。 列入“ 8880”工程的重点培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产销效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预计全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超 10 亿元的企业将达到 56 家(比上年增加 14 家),其中超 100 亿元企业 3 家(增加 2 家)、 50100 亿元企业 6家(增加 2 家);实现利税超亿元的企业将达到 45 家(增加 10 家),入库税金超亿元的企业将达到 10 家以上。 —— 工业投入结构有新改善。 通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重大项目得到有序推 进,工业投资总量平稳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提升。 110 月,全市完成工业有效投入 530 亿元,增长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 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入 263 亿元,增长 %,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15 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 %。 —— 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预计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发展到 万户左右;新增注册资本比去年明显增加,预计年底个私注册资本累计达 860 亿元左右;工业集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民营企业外向 度和上市融资步伐不断加快,年内华威电子等 3 家企业实现成功上市,天合光能等 2 家企业实现股票增发,企业发展层次有了新提升。 背景:每年跨一个千亿元台阶 常州市工业经济总量在 1998 年登上千亿元台阶的基础上,近几年连年大幅度跃升,全部工业总产值于 2020 年突破 2020 亿元, 2020 年突破 3000 亿元, 2020 年突破 4000 亿元。 工业经济总量从 1000 亿元扩张至 2020 亿元用了 5年时间,而从 2020 亿元到 4000 亿元的跨越仅用了 3 年时间,特别是 2020 年以来基本上每年跨上一个千亿元台阶。 该市工业经济 发展进程中,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始终运行于良性轨道,基本保持了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格局。 2020 年至 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利润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 %、 %、 %,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与此同时,该市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所提高,竞争力普遍提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利润率分别由 2020 年的 %、 %和 %提高到 %、 %和 %。 (来源: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郑州 2020 年 高新产业产值破千亿 高 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 郑州 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最新统计显示, 2020 年 该 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强力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亿元,比2020 年的 亿元增加了 倍。 近年来, 郑州 市科技系统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和 “2662” 工业技术创新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强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经费扶持,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快报显示, 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同 比增长 %,比 2020 年的 亿元增加 倍;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 %,比 2020 年的 亿元增加 倍。 截至目前, 该 市已累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990 家,高新技术产品 1858 项,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44%和 38%。 全市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四大领域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另讯: 近日,郑州市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该市后五年重大产业项目。 2020~2020年,郑州市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共311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 资1163亿元,目前确定的可开工项目126个,总投资达1508亿元。 311个项目包括农业产业化项目20个,总投资407亿元;工业项目194个,总投资2495亿元;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8个,总投资163亿元;商贸物流项目30个,总投资123亿元;文化旅游项目26个,总投资218亿元。 从项目情况看,未来5年支撑该市投资增长的方面主要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工六大产业,六大产业规划项目投资2144亿元,占全部工业规划项目投资的85%以上。 郑州市领导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工作是本 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谋划新一轮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抓住重大产业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上项目抓项目的意识。 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要把握新一轮发展特点,积极招商选商。 在上项目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进行项目审核,选择起点高、规模大、结构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的项目,把传统产业做优做强, 把新兴产业做精做新,推动本市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要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建立联动机制。 要优中选优,筛选一批重点项目,组建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实行市领导重点联系制度。 切实协调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抓好项目建设的跟踪落地。 要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多建标准厂房,多向园区集中,形成区域产业特色。 (郑州市信息中心供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集聚辐射效果明显 2020 年上海继续成为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对外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据统计,仅 2020 年 1 月至 11 月末,上海经批准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达 40 家。 2020年 是我国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转制为在国内注册的法人银行的第一年,上海经批准转制的外商独资银行共有 12家,约占全国转制外资银行的八成左右;外国银行分行 64 家, 2020年 新增 5 家;外资银行代表处 107 家, 2020 年 新增 9 家。 新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分行及分行级专营机构 6 家,分别为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深圳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杭州市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和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新进 入上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合计有 8 家,其中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试点开办金融租赁公司中的 5 家,有 2 家落户上海,分别是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招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其它的汽车金融公司有菲亚特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有松下电器(中国)财务有限公司、日立(中国)财务有限公司、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有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全国允许试点的 2家货币经纪公司全部落户上海。 国内最大的信托投资公司中信信托公司借壳安信信托公司(上市公司)也在 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即将迁入上海。 此外,各类专业性的金融机构如数据处理中心、 IT 服务中心、资金交易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及各类业务处理中心等也纷纷落户上海,对繁荣上海金融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上海的监管辅导和服务工作的同时,上海银监局积极支持公司治理水平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和风险管控能力强的机构实行“走出去”战略,鼓励其到长三角和全国其它地区设立网点,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全国的服务能力和辐射效应。 据上海银监局统计,截至 2020 年 11 月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别在呼和浩特和合肥新设 了分行,并将台州和和嘉兴的两家支行升格为分行。 上海银行则在去年设立宁波分行的基础上,2020 年 又开设了南京分行和杭州分行。 在沪外资法人银行 2020 年 已在全国各地新设分行 17家,影响力不断加强。 (来源: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 成都建立全国首个专业化国际人才市场 近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委托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正式批准成都市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成都软件人才市场。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建立的全国首个专业化国际人才市场。 “国际软件人才市场的成立,将把成都的软件人才引入国际大循环。 ”据介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