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的复兴内容摘要:
輟的努力,需要形成整個民族的共識,需要培養教育大批既具有道德心靈,同時具有智慧頭腦的人才才可能達到。 大家在座的都是道德文化的愛好者,所以我就直言不諱地說這麼多。 但是如何去實踐她呢。 方法可以說多種多樣。 我縱觀了一下,也研究了一下 中國的十幾年前曾經風行過的一些各種各樣的方法,但遺憾的是通過那些流行的方法能夠達到這個真、通過這個德進道的不算太多,它只能達到我們傳統道德文化當中“醫、蔔、星、相、山”這五術當中的醫療保健康復養生效果而已。 為什麼呢。 這個醫療效果就是包括醫療保健、預防疾病、增強生命的耐受力、延長我們生命的效果,也就是說後來把道學裡面的內容強行定名為養生術。 道學的文化決不僅僅是“養生術”三個字能夠概括的,她就是一部天人合一的文化和實踐的方法,是一個得到生命真諦的大系統方法。 由於前些年,我們沒有真正地把老子文化放在首位來認識老子 所闡釋和揭示的這個德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都只能在許多優秀的方法當中獲得一星半點的效果,而難以真實地實踐這個道。 二、雙可誦讀是復興老子文化的通道 這個道實踐難不難呢。 實際上並不難。 關鍵是把握住老子所強調的 “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絕學無憂。 ”這裡面就包含著德慧智同步教育的理念,包含著道德品格的教育培養和道德能量獲得方法的同步教育。 而且老子也為我們提供了最簡單的辦法,這是在今天可以介紹給大家共同探討和參考的一個方法,作為第二個重要內容,跟大家來交流一下。 在方法上面,實際上老子在《道篇》第一章就介紹了,老子說: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這句話,我們的史學家、理論學家、科學家等等領域都是從她的哲學和科學意義上去解釋,實際上老子在這裡既強調了其中的哲學和科學意義,更重要的是在裡面暗藏了方法論 —— 修之身的方法論。 這也就是一語雙關。 因為作為一個道德文化的至高點、絕學無憂的闡釋者而言,他在“德篇”裡也強調了“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豐。 ” 他不可能把他的方法完全不提。 就像中國古代很多有成就的一些人物一樣,他們把自己的預言都用“象喻藏訣”的方式藏在他們的文字之中。 將修真的方法論隱藏在千比萬喻之中。 不過老子在這裡藏這個字意,藏的這個方法藏得非常高明。 許多學富五車的人都難以破解,恐怕只有受過師承、師傳的人才能夠知道其中的奧秘。 正所謂“不遇師指莫強猜。 ” 首先這個秘密在那兒呢。 這一章秘密實際上就在這個“可”字上,這個“可”字的驗證又在後面的這個“噭”,“可”字與“噭”字是前後呼應的關係。 (圖示) 這個“噭”通行本改成了雙人旁“徼”,實際上這個“噭”和雙 人旁的“徼”意義完全不一樣。 老子原來就用的口字的“噭”,漢儒們改成了雙人旁的“徼”,這就使後人讀不懂《老子》,但是只要用了老子原文的這個口字的“噭”,那麼很多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人一讀到這裡,發現了這個字,就很容易破謎,解訣破迷,把這個秘訣解開來,把隱藏的秘訣解析暴露出來。 那麼第一個 “可”字的秘密在哪裡呢。 就是因為這個“可”字,我們近代全部都是使用它的衍生義而不是使用它的本義。 它的本義是什麼呢。 是指的開口誦讀諷詠,在這個“丁”字前面,在這個桌子前面 —— 神案前面,開口誦讀就稱之為“可”。 要出聲朗讀,唱頌。 你看 那個“歌”,唱歌的“歌”,它是後來演化的,就加了兩個“可”,然後再加上一個“欠”,那就是說那個“歌”就是比較長時間,而且發音比較拉長的,那就是一種演化。 但是從最根本的字而言,這個“可”那就是說你要開口。 開口幹什麼呢。 開口誦讀。 老子在這裡不是直接說了嘛:這個道可以通過你誦讀的方法來達到接近大道,就是“可道也”。 但是你念誦些什麼東西呢。 是念誦唐詩還是念誦宋詞。 他給你規定了 —— “非恒道也”,你一定要念誦“非恒道”的經典文章。 既不是《四書》,也不是歷史上本身沒有達到天人合一的人而撰寫的普通文章;一定要誦讀那些能夠自 由穿越陰陽、包羅萬象、隱顯共述的經典,那麼你才能夠達到明白這個大道。 那麼這個“名”呢,也是要“可”這個名,呼喚這個名字。 呼喚什麼樣的名呢。 不是常道之名,而是“非恒名也”。 什麼叫“非恒名”。 既不是張三之名、也不是李四之名,也不是你叫你小孩子的名字。 實際上,老子在這裡提出這一點之所以沒有完全展開來說,是因為軒轅黃帝在《黃帝四經》中已經說過了。 古人做文章非常地嚴謹,前聖講過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再去重複,這是為了尊道、尊聖。 黃帝在他的《四經》當中,在“道法”當中,在“形名”當中,在“道原”當中都談到了“名”的重要性。 那麼老子在這裡說: “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 那是指的你不要去呼喚你的常名,就是說張三、李四,或者張三六、李四五等這些“恒名”常道中的名字,沒用。 你要呼喚“非恒名也”。 那麼什麼是“非恒名”。 因為這個“名”、這個字,你看這個“名”字,它從解釋上來說這個名是指冥不相見,就是夜晚。 上面是一個“夕”,什麼是“夕”呢。 就是說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的狀態下,開口相互呼喚打招呼,這個叫“名”。 這個“名”是用在這個地方,在這裡也就是說 我們所要呼喚的是肉眼不可見的生命的名字,也就是《黃帝內經》裡面曾經揭示了的三魂七魄等等的名字。 我們知道三魂七魄的名字嗎。 因為這個形,作為聖人、作為至人、作為真人,他們都已經看到了,而且用道法給他們定了名,用道的方法給它們起了名,定了名。 比如說我們 肝臟裡面居住著三個看不見的生命:胎光、爽靈、幽精,這就是這三個生命的非恒名。 我們 肺裡面又具有七個看不見的生命但又具有形態的,這些生命的名字:屍狗、伏矢、雀陰、容賊、非毒、除穢、臭肺 等等,我們祖先都把這些名字留給我們了,但是由於《黃帝四經》的丟失,由於老子在這裡因為黃帝已經揭示過,他就沒有再複述,很多人都把這些方法忘到了九霄雲外,這才是我們從漢代以後道家的傑出人才日漸凋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讀不懂老子給子孫所留下的至簡至易的方法論。 沒人破這個謎、揭這個法。 實際上很簡單,通過誦讀非恒道的經典,你就能夠矯正你離道失德的心,使你的心能夠淨化,從而能夠使你的一性一命能夠相見。 因為德心品格與能量的雙向同步教育,才是實現內身國德道復興的根本。 你看我們的一棵人心在胸中橫隔在中央,它裡面的私心、它裡 面的貪欲、它裡面的後天智識濁意的障礙嚴重阻礙著我們一性一命的結合。 老子都在《德道經》裡面揭示過了, 大腦就是我們身國的王,治理內身國之王。 心呢,你要修出聖心來,這才叫內聖外王。 內不聖外不王,沒有聖心那麼你就是個糊塗王,愚智之王。 你這個大腦產生的所有意念的指揮,指揮前六根都是錯誤的,不符合心中的正道,你的性命也就不能相見,你的鉛汞也就難以合併。 可惜,我們在這樣一個愚智的時代,只相信自己,只相信書本上的知識,只相信看得見的這樣一個文字的內容,而不願意靜下心來,從心中去證這個德,規範自己的人心,把聖心先立起來。 因 為只有這個聖心明瞭以後, 後天的智明瞭這個德,先天的慧也明瞭這個德,這才叫“明明德”。 你光是後天的智識認知的這個領域,知道這個德的意義遠遠不夠,你要明白,從你的潛意識裡面、從你的慧識裡面也同樣明白這個德的本意,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叫“明明德”。 這個德一旦有了,心裡面產生亮光了,有了亮,能夠照明,照自己,能夠照亮自己的內環境了,這個時候才能說有一點道味兒了。 我們從傳統的文字當中實際上都可以發現這些特點。 像我們的五臟只有心這個字沒有用月亮,就是三點水、一個鉤,而其它肺臟、肝臟、腎臟、脾臟全部都用了這個月亮旁 (圖示)。 為什麼。 因為 月亮是借太陽之光才能夠發出光明,我們的 心就是我們身國的太陽。 我們的心只有產生了像太陽那樣無私的發熱、無欲地發光,那麼你才能照亮你自己生命內身國當中的君、臣、佐、使,你的肝、你的肺、你的脾、你的腎才能有了這個光明。 那麼裡面的生命,看不見的生命,冥不相見的生命,有了這個能量,再加上你主動去呼喚它,它都統一在你這整個修德而證道,實踐道德這個領域、這條路上來,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天人合一,明白這個道是什麼,你應該怎麼去做,社會將會怎麼發展,宇宙天體星運行氣流的分佈,它是怎麼樣進行運轉的,等等一切的奧秘都可 以在這個狀態下獲得一些真知。 所以我們在認識我們傳統道德文化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把握住從整體上去瞭解這些情況。 我們誦讀了這一個非恒道的經典,呼喚了自己生命大系統的非恒名,實際上這個非恒名是個龐大的系統,它不是單一的,不僅僅只是剛才我舉例到的三和七。 在座的你們研究過《內景經》吧。 —— 《黃庭內景經》,那裡面佈滿了這個形名,談到太極黑境中的形名。 但是它裡面也藏了些東西,有些沒有告訴你們,有些還是得老師講。 有的人說自古以來“性靠自悟,命靠師傳”,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包括這個修性,修你體內的非恒名的生命體,都得要師傳。 比如說,我們在內觀當中可以發現自己心神丹元,這個肉團之心的右側,你的胸腔中央的內部,的確有一位丹元在裡面,這個丹元他又主宰著你的七竅玲瓏心。 像我們形容一個人糊塗時就說:“這傢伙的心一竅不通”,就是說他的心竅不通。 實際上每個竅上也有一個非恒名,你要想 你的智慧大開,除了需要你具有德的品格與能量之外,你要把這個非恒名抓住同時去呼喚,這樣才可能獲得先天慧性的大智,你後天學到的知識才可能超越古人的文字記載,從而有了新的發現、新的理解、新的創造。 否則,你光是一個後天智識的人心,局限在後天知識裡,你沒有先天七竅玲瓏心裡面的品格和能量支撐你,你的藏識之庫裡面,心裡面的藏識之庫,大腦神識裡面藏的眾多先天知識的積累,那個庫藏就沒辦法打開,那麼大智大慧也就始終難以談得上。 第三句“ 無名,萬物之始也。 ”在哲學上,我們可以把這個逗號點到這個“無”字後面;但是在內證的時候,那 你就要把這個逗號取消。 “ 無名萬物之始也 ”那也就是指的我們這個太極黑裡面的沒有辦法定出名來的那才是萬物之始。 就像老子給道定名一樣: “字之曰道,強名曰大。 ” 那也就是說起了個字,取了個名字都是強名,看到了、觀到了、天人合一的狀態下掌握了,但是沒辦法定名起字。 像我的名字,做父母的說“起個名字就叫‘熊春錦’就行了,定個字還是按照我們熊家的排輩,‘厚’字輩,你是‘厚’字輩,我們輩譜上是‘忠厚傳家永可行’,你剛好是在‘厚’字輩上面,名叫‘厚金’”。 所以我這個名,既有字,也有名,還有號。 所以,黃帝就曾經說“形名已立,聲 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我們一個人的後天形體系統就是這樣,眼耳鼻舌身意,服從著自己的形名。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你叫他的名字他馬上答應你:“唉,叫我幹什麼。 ”實際上,在我們體內的看不到的那些生命同樣,他們才是誕生我們看得到的這個肉體形成的根本和基礎。 所以說“ 有名萬物之母也。 ”無名的道形成了萬物,才用這個有名的形態來繁衍,進入後天的繁衍。 所以這個有名和無名,無名是根本,是起始,是原動力,是原生態,要把這個無名把握住。 老子在這裡,深刻地從技術上面揭示了這一點,主次要分明。 然後就要告訴你具體的方法:“ 故恒無 欲也,以觀其眇 ( mǐao)。 ”,也可以讀 m236。 ao,這個“眇”字幹什麼呢。 現在很多人都說一隻眼睛眯著,他們可能只看到一個目,實際上不是“眇”一目,而是指的垂簾,你的眼睛要微留一線之光,因為睜著眼睛的時候屬陽,完全閉著眼睛的時候屬陰。 睜眼,你的神光外露,大量肝氣通過你的瞳孔散發到外面,你會受外面的物象干擾,“ 五色令人目明 ”,你沒辦法去感格道的存在。 所以前提是心常要處於無欲的狀態,而去觀你在誦讀經典之中的、在垂簾狀態當中的感悟、體會,要觀這個。 那麼“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 噭。 ”這個“噭”是對呼喚其名的回應。 像“通行本”雙人旁的“徼”,那就是在邊緣上巡行,意義完全不一樣,所以就要求你在有後天意識活動的狀態下你去垂簾,觀你呼喚非恒名時所得到的回應。 的確是都有回應的,挺乖的,而且很多人看到它們初期出現的時候那是瘦骨嶙峋啊,跟非洲的黑人的難民差不多,為什麼呢。 —— 長期缺乏精神食糧。 它們需要這個德的能量主動傳輸,供應它們營養,它們才有旺盛的活力。 但是我們現代人,不修這個德,不去證這個道,我們全部只是應用我們倉庫裡面積累儲備的這個德的能量,稱之為“先天腎炁”,實際上都嚴重匱乏。 實際上,我們通過八年損耗六分之一,十六歲以後(女性十四歲以後)通過八年損耗四分之一或者七年損耗四分之一,女性到了四十八歲倉庫裡面就耗幹了,耗幹以後月經就消失了,枯了。 為什麼呢。 倉庫裡面沒東西了。 為什麼我的學生當中內證得比較好的、實踐得比較好的,六十歲還重新出現月經,為什麼呢。 今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去年才開始實踐的,她問我為什麼又重新出現月訊。 這就是在恢復你倉庫裡面的能量。 當你的能量有效迴圈量補充足了以後,就必定有多餘的能量儲存在你的倉庫,所以月經枯竭了的女性可以重新再出現月經。 如果再精進不息,繼續地前進,那麼 這個月經就會又重新再消失。 什麼時候消失呢。 你的卵巢的分泌,你的腦垂體的生理青春機能的分泌功能,回到了十三歲,這個月經就又會再消失。 大家研究丹道的都很多,都在說煉丹、煉丹,實際上真正的煉丹,男性你的內部的生理指標只有回到十四歲之前,你才可能煉成丹。 女性也是同樣,要回到你月經初潮之前的生理內環境,你才有富餘的這個能量重新團凝成為一個儲備的能量體,才能夠說你能經過脊髓隧道而成就這個內丹。 否則都是幻丹,是你後天做夢想出來的,憑美好的願望在那裡思出來的、想出來的。 所以這個“觀眇”、“觀噭”是對“可非恒道”、“可非恒名”的方法、技術以及檢驗的指標。 如果說你“可(誦讀)非恒道”和呼喚“非恒名”這兩者都出現了奇妙的反應,那麼“可非恒道”它是一種能量,也同時能夠生成品格。 我在講學的時候是用了一個名詞,那就是說質能,能夠使我們體內的質能從倉庫裡面匱乏到倉庫豐滿,以及你通過呼喚“非恒名”,從冥不相見,到你能夠真切地感應到、觀察到,用你的第三隻眼或者你的心眼在你的體內觀察到它們的變化。 比如說,早期瘦骨嶙峋,到後來又白又胖;開始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到後來衣服鮮亮,甚。老子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的复兴
相关推荐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 10 分) 这是“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答: 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 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 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答:
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关心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现请你从自己众多的关心中选择一项,在具体 题目:我关心 要求:①先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 ③不少于 600 (提示: ,是美好的,是令人难忘的,而这个作文的题目却是“绿色的童年”,这就告诉我们,应该从充满生命力、充满生机
( 1)《机械设计基础》,杨家军、张卫国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 2)《机械原理(基础篇)》 ,杨家军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 3)《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1 2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 4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盘形凸轮轮廓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宙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 就是人类的追求的结晶。 蔡元培先生认为,普通教育的宗旨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 “ 健全人格 ” 的人才,而 “ 健全人格 ” 人才的育成,又要靠德、智、体、美四育。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皑先生曾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