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南社”研究金建陵张末梅摘要:本文是在检索、编制“南内容摘要:

象的综论性论文仅有 20 篇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南学”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诚然,面对南社这样一个具有 1100 余位社员的文学社团,要客观公正的对它作出科学的判断,固然有一定的难度。 就像连柳亚子当年写《南社纪略》时有“究竟从何说起呢”的困惑一样。 但是,这些 综论性论文恰恰是考察“南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现将这些综论性论文主要的学术见解综述如下: 关于南社的源流。 孙之梅的《南社及南社研究》【 7】认为:南社和国粹派同孕育于中国教育会,先有国粹派,“南社”则又从国粹派中分离出来。 国粹派的“古学复兴”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南社的文学精神。 南社将“古学复兴”的理论落实到发抉和继承复社、几社的“文化精神”(包括学术传统、诗学精神、抗清志业)上,既适应了排满革命的时代精神,又将明清以来聚集于江浙、岭南、湖湘三大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发抉成为近代化的动力,并促成了文学在近代的一次革命。 与南社几乎同时出生的钱仲联( 1908— 2020)先生的《南社吟坛点将录》【 8】就将中国教育会的金松岑(天羽)封为南社的“托塔天王晁盖”,他认为:“金天羽不列名南社,而南社魁首柳亚子,实金门弟子,承其师教。 天羽与南社,貌离而神合,故今以旧头领一员予之。 ” 孙之梅的《南社及南社研究》一文还提到南社的文学思想可由复社、几社上溯到明代前后七子,并进一步上溯到唐音。 持相同主张的还有台湾青年学者林香伶,她在《千载有余情 —— 从南社诗歌看唐代游侠诗的足迹》【 9】一文中就认为: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颇多相似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晚清,这种对侠的歌咏和寄情,甚至是以侠身体力行的现象,并不亚于唐代,而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相载相承。 曾 景忠的《传统文化与西潮之交汇 —— 南社创立思潮酝酿过程研讨》 【 10】 则从中西文化关系的的视角来研讨南社的创立。 他认为:“南社成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下成长的,他们既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又能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在提倡文学革新、诗界革命和推动中西文化交融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 ” 关于南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郑鹏在《浅探南社 —— 近代文学社团流派的现代意义》 【 11】 一文中提出:南社作为横跨两个阶段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社团在文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因为社团的组织结构、流派的延伸方式、文坛的运行机制机制是有一定的承继性的,所以南社逐步演化成现代社团,并以新式的社会关系来取代血缘、地域等为纽带的交往方式。 南社的文学活动现代化与人们社交方式的现代化同步,在各种事件和运动之外,历史也在悄悄地使文学成为“新文学”。 沈永宝的《“文学革命八 4 事”系因南社而立言》【 12】就明确提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所提出的“文学革命八事”不仅是针对南社的创作倾向提出来的主张,而且还论 证了这些主张的材料十之八九也出自《南社丛刻》。 关于南社的历史影响。 郑勇在《社会转型中的文人结社 —— 以南社研究为中心》 【 13】一文中提出:“南社自始就不单是以文会友的诗文社,而兼有以文议政的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程翔章在《南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14】 中还就 1942 年周恩来致函柳亚子希望他“重整南社旧业”一事发表评论:“周恩来写这封信,信中提及南社也仅‘重整南社旧业’短短一语,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对南社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希望柳亚子能发扬南社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抗日战争鼓吹、呼号。 ” 三、“南学”离不开“网” 此次“网”上看“南学”的实践,不仅仅是在“足不出户”的环境下能比较轻松的了解到这些年来“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