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时数】4内容摘要:
和网络带来的逼真惊险的游戏来打发空闲时光。 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们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最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对他们的冲击更加直接、更加强烈,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加深刻。 许多人在网络中消极沉沦,误入歧途。 一方面,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肆意散布黄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不仅耗费青年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互联网上,色情信息和色情网站为数不少,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 极具煽动性和诱惑力。 另一方面,网络的隐蔽性允许 9 网民在网络上以“隐形人”的身份自由操作,有些人因此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从而出现如电脑黑客、邮件垃圾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高校青年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好走极端,好表现自己,一部分人对网络技术研究很深,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网络世界,舍我其谁”的感觉,以至发展到利用破坏网络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更有少数人受利益的驱动,利用金融部门互联网络的漏洞,盗取巨额资金供自己享受挥霍。 严峻的现实要 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道德 和法律 建设。 由于网络行为的私人性和隐蔽性,它对人们的自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 大学生应当做网络道德的提倡者和实际遵循者。 (( 二二 )) 网网 络络 生生 活活 中中 的的 道道 德德 要要 求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 BBS 论坛、网上交友等。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厂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 :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 ;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 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己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而误人歧途。 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 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10 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 、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 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 现实 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 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案例: 周剑:四入名校三次退学 2020 级“新生”周剑 的大学之路与一般人比较起来格外曲折: 2020 年考入武汉大学材料专业,次年被退学; 2020 年再次考入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主动退学; 2020 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高分考进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2020 年 11月,再次被退学; 2020 年第四 次参加高考,重新考回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3次退学,原因都是沉迷电脑游戏、未修满学分。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 “ 不逾矩 ”。 11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 本手段之一。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 它不仅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 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做守法的模范。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 (一 )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法 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 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 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 ; 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二 )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人们 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 12 这样就可以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律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同时,法律的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 于强调其 依法行政 、 依法司法 等,所以其公职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 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他们的公职行为只有合法,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否则就是非法,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社会民众来说,法律对其要求是不能违反法律,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时数】4
相关推荐
待自己。 可是,从 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出国的中国人,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海外形象,甚至关系到中国的软实力的消长。 过去,出国多是公事,主办单位通常会进行出国行前教育,介绍当地风俗习惯,提醒出国人员注意文明举止。 现在因私出国占了大多数,特别是出国旅游,参团的多数是普通百姓。 这种介绍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但许多人觉得,文明不文明,形象不形象,那是国家的事
北麓地区的边防实力。 西突厥势力衰落后,唐朝转而依靠异姓突厥突骑施汗国抵抗大食,取得了显著成效。 唐朝被迫承认苏禄突骑施政权,与之缔结和亲。 苏禄领导的突骑施成为抗击阿拉伯势利外扩张的中坚力量。 唐玄宗时期,苏禄与唐朝终至爆发战争。 735年,唐军深入碎叶川以西。 苏禄军先后败于唐军和大食军,突骑施汗国走向衰落。 怛逻斯之战 3 750年,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 进军河中石国,抵抗大食。 次年
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阅读材料〕案例 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分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 ( 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案例〕《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随着大 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
1裸子植物的胚乳属于( A ) A.配子体 B.幼孢子体 C.老孢子体 D.双受精产物 四、简答题 植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 哪个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 ( 1) 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 2) 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