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40年代的诗歌内容摘要:

•其创作分为三段: 1932 至抗战前为《大堰河》时期,抗战为《向太阳》时期,抗战 至建国为《布谷鸟》时期。 成就最高的是前两个时期,而以第二个时期最佳。 •“土地 ”和 “太阳 ”(农民和光明)是艾青诗歌的两大意象。 他的代表作大多与此有关。 如《大堰河 ——我的保姆》《太阳》《黎明》《煤的对话》《春》《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长诗《吹号者》《向太阳》《火把》等。 “土地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人民生存的忧患, “太阳 ”表现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忧郁是艾青诗歌的感情基调。 是他从小感染的 “农民的忧郁 ”,也是欧罗巴芦笛声里的哀怨,还是中国古诗的旋律,更是灾难祖国和悲剧民族的 “心音 ”。 因此它是艾青诗歌的独特审美标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综合是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他综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手法,形成了现实性、理想性、现代性统一的风格。 •散文美是艾青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追求。 他主张不受拘束地表达感受,把自由诗推向了高峰。 他的诗无一定格式,无一定句式,不押韵,用语自然。 诗歌是靠感情和旋律来组织,靠绘画和音乐来协调的,表现出来便是内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